馬哈迪:一年一次添新衣 兒時開齋節驚喜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馬哈迪:一年一次添新衣 兒時開齋節驚喜多

(吉隆坡29日訊)前首相敦馬哈迪(89歲)形容,兒時的開齋節充滿驚喜。他和夫人敦西蒂哈絲瑪認為,現代的開齋節與以前的開齊節,差別很大。



“開齋節非常特別,因為一年只有一次。兒時,新衣、新鞋及禮拜帽(kopiah),一年只有一次。”

馬哈迪接受《每日新聞》副刊專訪時,敘述他的開齋節心情與回憶時,這么指出。

“以前開齋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現在,整年都有節慶,因此很多人不珍惜開齋節,開齋節已不像過去般特別期待的大日子。以前我要等1年才有一件新衣、新的禮拜帽,有時戴到絨邊都沒有了,還繼續戴。”



開齋節前製作日式燈籠為家裡飾物,也是馬哈迪難忘的回憶。

他透露,裝飾家裡是迎接開齋節的指定動作,他與兄弟負責製作燈籠。

親手製作燈籠

“以前沒有電供,每個家庭必須掛上燈籠照亮住家與甘榜的道路。燈籠有很多款式,我製作5個角的星型燈籠。其實,整個甘榜都掛上燈籠作為住家的裝飾,但現在已沒有人這么做。”

他說,以薄紙、竹枝糊成的燈籠,並不難製作,至今他仍記得如何製作。

馬哈迪回憶說,以前的甘榜沒有街燈,孩童因害怕漆黑,每當黃昏,都回到家裡關上門窗。

“開齋節時,情況不同了。掛在住家附近的燈籠,照明甘榜的夜晚,我們自由了,我們可以去樓下,即使已經黑夜,因此,開齋節很熱鬧,與平常日子不一樣。”

刨椰絲榨椰漿製糕點

馬哈迪透露,在吉打州,糯米糕、馬來粽及竹筒飯,是開齋節必備糕點。

“以前,大部分糕點在家裡製作。我負責刨椰絲以便榨成椰漿。現在有了刨椰機器。以前準備開齋節食物,有如辦宴席。”

他指出,另一個難忘回憶是到親友家拜訪。

“以前我們坐三輪車去兄弟姐妹的家拜訪,有時是走路。以前沒有回鄉,因為大家都在家鄉。我住在亞羅士打市區,但馬來人不多,除了公務員。”

家人每年須團聚2次

馬哈迪指出,開齋節具重大的家庭意義,因為開齋節是家人團聚、互相寬恕的時刻。

“對我而言,家人每年必須團聚2次,即開齋節與哈芝節。小時候,開齋節非常熱鬧。在雙溪大年工作的兄長會回家,與我們團聚。雖然父親禁止我們玩煙花,但是,開齋節仍然是開心的事。”

他透露,除了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堂或表兄弟姐妹也相聚。“由于睡房不夠,我們就在客廳鋪草蓆與床褥睡覺。收到長輩的開齋節利是錢,也是美好的回憶。”

吉打人下跪請安

馬哈迪也分享一個鮮為人知的吉打人下跪請安方式。

“我們是下跪請安,不是用雙手。雙膝合攏,雙手放在膝上。以前新婚時跪下請安,結果岳母被嚇了一跳。”

網上聯繫與團聚感覺不同

馬哈迪指出,雖然現代人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聯繫,但網上聯繫和團聚的感覺不同。

“所有家庭應趁著開齋節團聚,以表達對父母的關愛。遠方的孩子應回鄉,聚在一起時,就會有很多話題。”

他透露,退休后,他有更多時間與家人一起慶祝開齋節。

“今年我們沒有辦門戶開放活動,因為與家人慶祝開齋節后,我與太太將出國辦公。”

馬哈迪指出,擔任首相時,與人民一起慶祝開齋節的時間比較多,反之,與家人慶祝開齋節的時間則非常有限。

“在任時,一般上我在清真寺祈禱后,就要出席國家王宮的開齋節活動,然后在官邸與人民同慶開齋節。我的孩子沒有說甚麼,他們都明白。”

西蒂哈絲瑪:他不喜歡穿情侶裝

敦西蒂哈絲瑪透露,馬哈迪不喜歡穿同一顏色或“情侶裝”的開齋節服裝。

“他說,那看起來像新郎新娘。如果看到我們穿‘情侶裝’,那是巧合,不是刻意安排的。”

西蒂哈絲瑪陪同馬哈迪接受《每日新聞》副刊專訪時,也分享了她的開齋節心情。

她透露,以前她喜歡穿卡巴雅裝(Baju Kebaya),但現在喜歡馬來傳統套裝(Baju Kurung)和吉打馬來傳統套裝。

“迎接開齋節多年,衣服也很多了。小時候,衣服穿到爛,現在不同了。除了自己訂製,也有人贈送,包括裁縫贈送的開齋節服裝。”

她說,為了減少衣服收納問題,她將一些不合穿的,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