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會說話的世界旅游字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會說話的世界旅游字典

特約:子若
圖:劉潔雲、受訪者提供



今日登場
台灣資深傳媒文化人、旅游作家眭澔
旅行,對現代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洗滌心靈,體驗存在和美,而旅行的初衷則是發現新奇的事物。

為了開拓視野,增廣見聞,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有人甚至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他的世界。

若是認真去思考,我們的老祖宗比我們更懂得旅行,為了生存、為了發現,為了讓生命更發光,人類打從一開始就不斷遷陟。



從某種程度和意義上,人類史上的每一次遷徒,不都是旅行的一種嗎?我們都是地球上的“旅”人,永遠都有走不完、停不了的“行”程要繼續。

站在此時此刻的時間平台上,旅行可以很輕鬆,也可以苦行僧方式,胥視個人追求的是哪一種旅行態度?

端坐在我眼前這位滔滔不絕的長輩,是台灣資深傳媒文化人眭澔平。

他畢業于台大歷史系、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文化研究博士,身分更是多元,是主播、記者、旅游作家、音樂創作人,也是影像工作者。

自1985年起,他以治學的嚴謹精神,藉自助旅行最艱苦的方式,自費行走地球各個角落,開始了一種新的工作,職稱是“環球旅行者”。

在過去29年時間裡,他的腳步遍佈全球五大洲,造訪過逾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訪過無數的城鄉民族。

這種對全世界古文明與未解之謎,皆不辭艱苦上山下海,親自深入實地探討的苦行僧旅行方式,促使他擁有超然豐富的旅游見聞與人生閱歷,使他在個人身心靈體會上修持深刻的經驗,是一位集知性與感性于一身的旅人。

累積5000小時影像文字

由于是新聞主播出身,他的每一次遠行都抱持鉅細靡遺的態度,每深入到一個地方,他都會以影像和文字記錄。迄今,他已經累積超過5000小時的影像資料和文字。

所以說,他是一本會說話的“世界旅游字典”,更是一部有生命的“世界旅游歷史書”!

不管字典抑或是歷史書,創作人無疑是眭澔平本人,然而,成就這本重要書的卻是兩個女人。其中一個女人的名字,天下皆知,那就是叫著“媽媽”的女人,另一個則是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都懂的女人,名字叫“三毛”。

眭澔平今天在《架勢堂》為你細述帶他走上旅途,生命中不可缺席的兩個女人──媽媽和三毛!

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媽媽
在媽媽肚裡開始逃難…

眭澔平環球旅行之覆蓋率、之深度、之難度,都比一般旅人來得大、來得深、來得難。

因此,有人稱他為“地球的外星人”,他的這種移動人生更在2007年獲台灣媒體票選為“全台灣2000萬人最羨慕的人生”。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人生,卻是始于媽媽的病榻邊。

他並非出生于富裕之家,媽媽甚至因為生他難產而導致全身癱瘓。

1959年,他家住的地方發生了洪水氾濫,所有人都落荒而逃。

媽媽當時懷著七個月大的他,因危險形勢所逼,顧不得身有孕,被迫浸泡在洪水裡,把四個哥哥姐姐一個接一個,“護游”到對面街高坡地的學校躲避洪水。

沒料到,這一場洪災導致媽媽動了胎氣。

那一年,他出世了,可他卻是在媽媽懷裡住了十二個月,方才呱呱墜地。

媽媽的子宮口開了,羊水都流干了,嬰兒最終還是誕生了,但媽媽的身體卻嚴重受創傷。產后失調,最終導致媽媽從此起不來,躺在病榻上度日。

我是媽媽的眼!

“由于爸爸必須上班,哥哥姐姐都要上學,身為老么的我,就必須負起照顧媽媽的責任。”

“這等于說,我自幼就代替媽媽去看外面的世界。”這就是為何眭澔平曾說過:媽媽,我是你的眼!

對小小年紀的他而言,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有趣,什么都好玩,他總是不放過一切細微末節,一心只想把更多更多所見所聞告訴媽媽。

他不只是用講,講不出的,他會用唱,唱不出的,他會用畫。這些經歷造就了他后來的能說、能唱、能畫的多元化能力。

“當我的朋友們都要求媽媽講床邊故事時,我卻是唯一的例外。”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必須在媽媽的床邊,為媽媽述說外面的故事。

他並不因此感到沮喪、不忿或是自怨自艾,反而有許多說不出的快樂私密時間。

這種心連心的相處方式,促使他與媽媽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親密母子之情,“基本上,我和媽媽是零距離的。”

每當媽媽聽得入神,聽得很愉快的時候,他得到了很多鼓勵,于是他盡量去看,講得更多,“這么做,只為了讓媽媽的病痛減少!”

儘管他后來當上電視台名主播,觀眾不計其數,但在他的記憶之中,他從來就不缺少一個聽眾,這個人就是媽媽!

童年培養出主持才能

由于長期細心觀察,才能向媽媽作出細緻入微的描述,這種打從小時候就訓練出來的觀察力、思考力、組織力和敘述力,對眭澔平往后的新聞工作者、旅者和作家的身分,皆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他也陪著媽媽收看電視新聞台在晚間新聞所播報的氣象預報。

“每播報一個地方的氣象,電視畫面中都會出現當地的標誌性建築物,牽引了我的目光,

我因此萌生要去這些個地方看一回的念頭。”

當他無意間跟媽媽分享起這些事時,環游世界,因此第一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眭澔平看似坎坷、有遺憾的童年經歷,若是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挫折中的收穫卻是無法以數字來計算和衡量。

人的一生,總會遇上很多的幸與不幸,往往,幸與不幸之間僅僅是一線之差,在于你如何做抉擇、如何視事罷了!

生命中的第二個女人:三毛
完成三毛未成行的夢

這么多年以來,眭澔平每一次出遠門都會帶著兩樣被他珍而重之的東西。

一是爸爸媽媽的合照,他說,當年媽媽從中國遷陟到台灣,“這或許就是媽媽人生中唯一的旅行吧!”他于是要代替媽媽的眼睛去環球旅行。

1991年1月4日,當著名華人作家三毛在臺北榮總醫院疑似自殺身亡后,他遠行的行囊中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三毛生前使用過的旅行標籤,他要替她完成未能成行的旅游夢。

在採訪中,眭澔平特別拿出了自己的珍藏,那是一個黑色邊框的行李牌,裡頭有一張泛黃的紙張,紙上的個人資料清楚誌明此旅行牌的主人正是“陳平(三毛的原名)”。

三毛,這是一個讓全世界華人讀者都惋惜的一個名字,更是讓眭澔平印刻靈魂的忘年至交。

三毛辭世前夜,甚至曾給他打了一通他來不及接聽的電話,電話簽錄機中永遠儲存了這一段留言:“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

他與三毛相識于1990年的1月,當時,他為了撰寫他的第四本書《台灣風雲人物句典》,特地前往三毛的住處做一次專訪。因著這次的專訪,三毛與眭澔平成了莫逆之交。

“當你遇到一位極具才情、才華、才幹的人,她就像一個很豐富的花園,讓我可以盡情地瀏覽花園中的美麗景緻。”

他看到別人眼中不一樣的三毛,三毛的人生內涵極豐富開闊、見聞又廣博,所以,他用了“一個擁有375間客房的大旅館”來形容她,“三毛就像是一名在櫃檯后方陳列著375把鑰匙般豐富精彩的人,每一間房間裡都有不同才情的陳設。”

滾滾紅塵的千變風情,只有他最懂。在三毛逝世20週年時,他用了20篇文章、20首歌和20幅畫,為她推出了一本紀念專輯──《三毛最后一封信》,裡頭公開了三毛留給他的最后一封信,還有她傳奇人生中最后一年的告白。

想結伴走成吉思汗西征路…

三毛生前最為人所知的,是她不朽的流浪印跡,在眭澔平與她的談話中,曾經說過要一起沿著成吉思汗西征的路線走一趟。

“我們興奮地討論如何隨著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探險路線出發,還要走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西天取經的路線、麥哲倫的路線……”

在談及兩人的情誼時,他解釋,人與人之間的純潔情誼可以超越時間與性別,他覺得兩人以文會友的精神是最可貴的。

人的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是找到可以相互溝通與瞭解的對象,“遇上了就是一種狂喜!”三毛與他正是這樣一對知己。

“我們一起去旅行”是他們相識一年內談及最多的話題,遺憾的是,這對至交未曾有過闖天下的經歷。

三毛逝世后,她媽媽曾哭著說道:三毛未走完的路,接下來,就由眭澔平繼續走下去。

所以,此后的每一次遠行,他都帶著三毛生前使用的行李牌。

代「荷西」潛水百慕達

在眭澔平的游歷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百慕達三角洲潛水之行,大家所不知的是,促使他去學潛水,並且下定決心要挑戰百慕達海區潛水,全因三毛生前的一個提問。

她問他:你會不會潛水?你會想去學嗎?當時,他的答覆是斬釘截鐵的“不”,“我未出世時,差一點就在媽媽的肚子裡淹死,我怎會想要學潛水呢?”

她留了一句話給他:“這太可惜了!”三毛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希望他替其出海潛水遇難,再也沒有回來的亡夫荷西完成一個心願。

“這個心願就是到每一個潛水者的夢想探險地──百慕達海域潛水。”

眾所周知,百慕達海洋底有很多史前文明遺跡,還有多到不可勝數的沉船和飛機殘骸,都成了海洋生物群集與珊瑚所在的人工魚礁,潛水者可以在這深海中尋幽探古。

三毛逝世后的兩三年,他接受了最嚴格的訓練,並且成功考上了PADI國際潛水組織的執照。

1996年,他潛到地球上最神秘的百慕達海底40公尺深的地方,那一次也出現了兩個不解之謎。

其一,當時他只覺得自己在海底大約僅有15分鐘,可當下的錄影顯示他已在海底長達50分鐘,所以,那一集被他命名為“眭澔平在百慕達三角洲消失的35分鐘”。

其二,他剛下海底時,感覺背部被刺了一下,后來,有次鼠蹊部受傷,去照X光時才發現背部有一副植入幾何的支架。這也成了另一個不解之謎。

無論如何,那一次的百慕達探秘之行,讓他感覺好像回到媽媽肚子裡的羊水,重新與媽媽對話。

旅行就是一種修行

感覺上,眭澔平人生的許多遠行是為媽媽、為三毛而出發,然而,他一點都不認為有何不妥,“我發現,當你在執行很多事情時,不只是想到自己,而是為別人而做的時候,這種使命感會讓你更有耐力去克服困難。”

當他走進神秘且陌生的國度時,大家都會問他害怕與否,他的回應是:當媽媽連欣賞陽光的機會都沒有時,你還會擔憂當地是否會出現土匪、會發生地震嗎?

旅行之于現時的他是呼吸,他表示,旅行是生活的延伸,是生命的縮影,走在旅行的路上也等同于過生活。

所以,眭澔平把他的旅行當作他的修行,修行是很個人的一件事,他把旅途中能看多大、多深的世界,當成修多少得多少!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