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納斯 Anas Zubedy:“一個國家,兩種人”(二)
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分歧又如何?
自1970年代開始,此問題已顯露,並在過去10年不斷升溫。
問題根源,在於根據馬來西亞法律,種族身分與宗教身分是捆綁在一起的;根據憲法,所有在馬來西亞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
這使得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分歧加深;這情況也發生在穆斯林土著和非穆斯林土著之間。
土著穆斯林和土著非穆斯林之間,存在甚麼問題?
在沙巴和砂拉越,土著的特別地位並不成問題,因為根據特別條款,土著穆斯林和土著非穆斯林是同一群體的。不過,談及宗教時,問題就來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組織在宗教課題的底線上遊走;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為各自的權利和地位爭論不休。聖經譯本使用“阿拉”字眼的爭議,正反映了這個問題,並令這個問題升溫。
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分歧,是社會當前現實,我們不可把問題掃在地毯下。
我們要設法處理好類似課題,減少分歧及解決問題。我們要團結,不能分裂。
城市區和非城市區的分歧又如何?
在馬來西亞,我們有高聳的摩天大樓,但同時在一些地區,仍有人生活在沒有水電等基設的環境。
城市化的進度,使得分歧更明顯。即使在城市地區,廉價組屋和昂貴公寓也毗鄰而立,顯示人們巨大的生活差異。
當我於90年代去旅行時,常在印度和菲律賓看到類似的貧富差距,現在,我看到我們也走在這個方向。
在吉隆坡地區,舉例說,從泗岩沬/金地花園到甲洞,富者與貧者可能住在同一區域並相距僅200公尺。可能在某家人生活奢華的同時,另一家人在為餬口而愁。
這就造成貧富之間的分歧。非城市區域固然住有富有者,城市地區也一樣住有貧窮者。
當馬來西亞在發展並進入工業化社會,有越來越多人從鄉村地區湧向城市。雖然大家在同一個平台上努力,但那些來自郊區的人,並沒有相同競爭機會。因此,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就不令人驚訝。
此外,圍籬社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是貧富分歧在深化的一個明確指標。
我國報章年前曾報導,國內有小孩把石頭當巧克力吃。我國這么富裕,不該發生這樣的事情。
但就算是現在閱報,仍能得知一些同胞非常貧窮;同時,卻有很多人在週末花很多錢做些無聊事。
貧富的分歧在此明顯不過,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並不人道,對國家也不好。
貧富分歧會引起甚麼後果?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將威脅社會發展;歷史顯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貧者最終會反抗。
所以,我們要小心處理,確保貧者在相同平台上獲得充分的機會和幫助,讓他們有像樣的生活條件、良好的教育,這是我們該做的事。
有一些較新的廉價房屋計劃挺不錯,但那些舊的廉價房屋計劃卻遭忽視或失敗。提供房屋給有需要的人用意是好的,但這並不足夠。
為人民提供房子,可能方便更多非城市居民遷入城市,卻未解決貧富分歧問題。
如果我們仍然不能給他們長期支援,問題便會繼續存在;除了廉價房屋,我們也需要確保他們有足夠設施、良好生活條件、良好技能培訓和教育。
除了提供房屋,我們也需要確定貧困人口的經濟能力,並確定相關援助能交到他們手上。對此,立法者和行政者必須更加認真和有效率。
應如何幫助貧困族群?
公共服務部門的行政和管理尤為重要。如果我們可以提高公務員的效率20%至30%,效應便很大。
我們的國家並不貧窮,怎麼可以有貧民。我認為,政府部門里有人怠忽職守,直接造成了這個結果。
只要政府加緊執行和實行的能力,便能作出巨大改變。我們必須強調關鍵績效指標的重要性,公務員應100%打卡上班,這可讓他們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率。
他們的關鍵績效指標,應該包括走入民間,調查人民的需要──可能只是一些簡單的基本設施供應或維修需要。
(譯:余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