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多用石油氣中央系統 能見輸送管風險小

報導︰徐健華

(吉隆坡3日訊)在馬來西亞,使用液化石油氣中央系統都是以購物中心居多,而住宅區鮮少使用該系統,所以發生類似高雄的爆炸事故,相對的減少。

隨著台灣高雄市前鎮區週四夜至週五凌晨發生氣體外洩,引發多處連環大爆炸后,也引起各國邁向使用這類燃料中央系統的國家關注,包括馬來西亞,我國民眾也擔心會發生氣爆事件。

據了解,巴生谷一帶地底下,其實也有已使用多年的液化石油氣輸送管,但只供一些高級住宅區、公寓和購物中心使用。

大馬購物廣場及大廈管理協會主席陳海全說,國內所有購物中心都是使用液化石油氣中央系統,主要是為了提供設立煮食的餐館業者使用,但由于定期做保養工作,因此消費者不必擔心洩漏和爆炸事故。

他說,購物中心的輸送管並非埋在牆壁內,這些輸送管都可用肉眼看見,由于台灣高雄的是埋在地底下,所以風險也比較高。

管理層定時檢查

“若發生洩漏問題,我們可以輕易的使用嗅覺去發掘,所以當發生有問題的時候,可以要求提供石油氣的供應商,派人前來檢查。”

陳海全說,國內各購物中心的管理層,都會在每個月定時檢查和保養輸送石油氣管。

他說,由于每個月都會要求有執照的承包商,定時維修和檢查存量,確保有關輸送管不會發生洩漏問題,以保障整座購物中心使用者的安全,因此消費者可安心到購物中心購物。

從事多年建築行業的建築商葉成基說,居住在排屋的人民普遍上都是使用液化石油氣桶,所以中央液化石油氣輸送系統在我國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

他說,無論哪一種加熱方式都有它的危險性,因此必須謹慎使用。

“住宅區的中央液化石油氣輸送系統會逐步被淘汰,新的房屋發展計劃已不再使用中央液化石油氣輸送系統,全部轉用電力發熱。”

廖志康:氣體若洩漏

流入空氣吹散不會爆

汽油和天然氣工程師廖志康說,我國使用的系統主要都是輸送液化石油氣(俗稱煤氣),這些氣體若洩漏,在流入空氣中滲透,一起被吹散,進而達不到爆炸點的濃度,不會造成爆炸。

他說,在石油化學工程中,煤氣指干餾煤炭所得到的作為燃料的氣體,其主要成分是氫、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石腦油。

“除非洩漏時隨著其他管道進入密封空間無法宣洩,否則氣體會流入空氣中,或會輕易被風吹散,或透過泥土滲到地面揮發掉,達不到爆炸點的濃度,不會造成爆炸。”

廖志康說,我國至今沒有專門輸送氣體丙烯(propylene)的地下管道,是受1993年液化石油氣供應法令嚴格規管,確保氣體供應設施的設計、使用和保養的安全。

丙烯易燃

他說,丙烯毒性不高,它是石化工業重要原料,非常容易燃燒,平常都用管線輸送,但只要空氣中的濃度達到2%到3%,遇到輕微火花就會爆炸,通常會加工製成塑料或人工纖維。

詢及如何檢查輸送管時,廖志康說,一般上在國外,供應商會根據氣體的特性,每年用儀器沿管道進行1至4次探測,檢查管道有否出現洩漏。

他說,若不幸發生大量氣體洩漏,石油氣公司的監測管道網絡系統,可遙控關閉氣閥,停止氣體輸送。

受限1993年石油氣供應法

能源委會管理監督

我國中央液化石油氣系統皆受限于1993年液化石油氣供應法令,該法令中闡明液化石油氣輸送管的安全性以及安裝事項,而負責管理和監督的單位則是能源委員會(Suruhanjaya Tenaga)。

根據液化石油氣供應條例,除非情況不允許,否則所有液化石油氣供應管在導入建築物時,則需安置在地面上;相關建築物業者需置放告示牌,通知租戶或其他人有關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方式。

此外,大馬天然氣(Gas Malaysia)網站,基于安全考量和液化石油氣供應條例的管制,該公司要求所有液化石油氣輸送管都是埋在地底下,若是道路或是河流則需深于1200毫米,而土地則至少900毫米。

在安裝工作進行前,需獲得馬來西亞電力和液化石油氣供應局(JBEG)所發出的批准安裝(ATI),一旦竣工以及完成安全運作的準備后,需向有關當局申請批准運作。

感恩母無恙阿兵哥賣力救災

住家離石化爆炸災區不遠的陸軍曾聖峰,周六跟著部隊回到災區進行家園重建時,做得比任何同仁都還要賣力。

他說,會這么辛勤付出,是要感謝老天讓平常都走一心路回家的母親,在事發那晚“冥冥之中受到牽引,繞了路走,逃過一劫”。

23歲的曾聖峰,目前在陸軍砲兵第四三指揮部擔任義務役,他周五清晨在長官指揮下,來到爆炸重災區凱旋路與一心路上救援,透過協助警消人員挖遺體、拿著掃把畚箕清潔地面,進行家園重建。

曾聖峰在部隊里表現平平,但這回在救災任務中,卻表現得很突出,在同仁清潔一陣子就到騎樓(五角基)下,喝水補充水分時,他是低頭將路上的土堆、礫石掃到壕溝內,讓災民通行時不會摔倒、安全通過。

他會這么賣力地打掃,除了因為一心路是他從小到大常走的道路,主要還是想感謝老天爺,讓他媽媽在石化爆炸發生的當晚逃過一劫。

他說,那天晚上,他媽媽本來要走一心路回家,但“冥冥之中,有神明保佑”,舅舅特別叮嚀媽媽“不要走一心路,走其他小巷回家比較快”。就這么一個念頭,讓他的母親逃過一劫,繼續陪伴他們生活。

榮化環保劣績不少

被指是釀成高雄大爆炸元兇的李長榮化工有49年歷史,主要產品包括高性能塑膠、甲醇溶劑、熱可塑性橡膠等化學產品。

榮化產品原料都是經由埋在地下的管線,分別輸送至高雄市大社、林園、小港、前鎮廠區,由于廠區分布範圍廣,等于整個大高雄地區地底都有榮化管線。

榮化在環保方面劣績不少。1980年代該公司在新竹市水源里有家工廠,專門生產福馬林等有機溶劑,生產過程中將帶有刺鼻魚腥味的廢水直接排入水溝,居民和鄰近的清華大學受不了群起抗爭,但榮化置之不理,當時,清大校長沈君山還與300多名教授聯名向行政院陳情,轟動一時。后來居民用水泥封堵工廠大門,抗爭運動持續450天,才讓該廠停工關廠,此案成為台灣環保運動重要里程碑。

4年前,高市小港區清晨突然有惡臭,不少居民被嗆醒,打電話向環保局投訴,當時懷疑是榮化和中油造成,有民眾指看到榮化煙囪排放白煙,但兩公司都不承認,最后不了了之。

居民如驚弓鳥 警消疲於奔命

高雄發生大爆炸事件,大量警消投入救援,許多人累到只能在搜救現場打盹,但因爆炸前有飄散煤氣味,導致許多居民有揮散不去的陰影,現在稍為聞到異味就立即通報,但多數都是烏龍,使警方和消防員更加疲于奔命。

消防車鳴笛呼嘯而過,原本以為又有什么災情,到了現場發現是有民眾通報有煤氣異味飄散,消防人員不敢大意,拿出偵測器四處偵測,但儀器毫無反應,也聞不到煤氣味。

消防人員對這樣的結果似乎早已司空見慣,由于這次爆炸之前,許多地方都可聞到濃厚煤氣味,結果發生不幸事件。導致許多居民猶如驚弓之鳥,稍有異味就通報,有受災戶就說“現在家里都不敢開火,不敢開煤氣,吃飯都去遠一點的地方買便當”。

對于烏龍案件,有警消人員無奈地說,“整天沒睡沒辦法休息了,還是要來”,且即使偵測半天都沒有,只要民眾還是有疑慮,只能繼續等,不然“等下又報還不是要來”。也有的警消人員體諒地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事情剛發生,也不能怪民眾會害怕”。

環保局長:工廠知情不報

(高雄3日綜合電)高雄市環保局長陳金德周六指出,經環保局稽查,氣爆發生前兩個多小時,榮化丙烯管線每小時減少3.77公噸,工廠應能判斷有漏氣,卻知情不報導致丙烯繼續外漏。

據台灣《自由時報》報導,有石化廠工程師爆料指出,由于丙烯比空氣重,容易透過下水道漏至其他區域,所以石化廠最怕這樣的可燃氣體外洩,一旦失火會一路延燒;而且可燃氣體如丙烯洩漏不會馬上爆炸,要以一定比例與空氣混合后,再經點燃才會引爆。

該工程師也說,石化聚合用的丙烯純度可達99.6%,並不會有味道,他懷疑居民在爆炸前聞到的臭氣,是丙烯洩漏至下水道后把其他臭氣逼出至地面造成的現象。

該工程師最后說,“把流量計紀錄拿出來,大家看就知道了”,“其實就跟當兵一樣啦,大概就會推給輪班的那一個。”

交班後…

護士發抖醫師難眠

高雄爆炸意外,兩百多名傷患湧入各醫院急診室,被形容“有如戰爭場景”,在專業訓練及救人使命感驅使下,他們壓下內心震撼,順利完成大量傷患救治任務,但不少人交班后情緒崩解,有小護士渾身發抖、也有醫師輾轉難眠,甚至不斷回想急診場景,哽咽落淚。

精神科醫生、中華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理事長林耕新指出,即使“見過不少大場面”,過去研究發現,部分救災人員會在災難過后數天、兩周、甚至一年內,出現延遲性心理衝擊反應,醫護人員經歷重大災難救援后,仍須適時減壓、處理情緒,以自己的專業持續救人。

一名內科醫生在高雄爆炸當晚被召回急診室支援,看到數十名斷肢、顱內出血、嚴重燒燙傷的患者塞爆診間,哀嚎聲此起彼落,“人間煉獄也不過如此”。

另一名在急診室任職兩年的年輕護理師,爆炸后忙了一整夜回到家,才開始渾身發抖,她對母親說,雖然幫病患處理傷口司空見慣,但爆炸造成的燒燙傷太嚴重,一擦藥“整大片皮掉下來”,即使事過境遷,該景象仍在腦海中不斷播送。

阮綜合急診室內科醫生朱得仁說,雖然醫護人員早就熟悉大量傷患演練的所有流程,但當災難真實上演,傷患塞爆急診,燒燙傷者大量沖水、哀嚎聲不斷的景象,仍令他震撼不已,直到早晨回到家,平日一碰到枕頭就睡著的他,竟輾轉反側。

志工按摩陪聊撫慰災民

高雄發生大爆炸后,身心疲憊的災民聚在安置所,等待物資救援與家園重建,3天下來累積巨大身心壓力,不少志工與教會團體適時伸出援手,紛紛派員進駐服務,有的提供按摩舒壓,有的幫忙量血壓、做心理咨詢,或陪著聊天撫慰創傷情緒。

雖然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讓災民心中獲得平靜的力量。

安置災民的學校有許多穿著整齊背心的年輕志工,他們不收分文,像家人般主動接近關懷,穿梭人群中噓寒問暖,高溫下他們雖汗流浹背,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只希望能讓災民走出陰霾。

就讀華梵機電系的20歲學生林甄,家就住在災區附近,這次加入義工團協助義診,就是想貢獻一己之力,她說,自己負責在櫃檯前量血壓,聆聽他們受難的心情與無奈,給予安慰鼓勵,同時也轉介給心理諮商師,進行災后心理建設,希望災民可獲得平靜。

一名在台中建設公司上班的女子翁于雯,從教會得知災區需要志工,昨從台中開車南下,自動自發穿起背心,與年輕志工深入災區設點,一邊替災民作肩頸按摩、一邊聊天撫慰心情,“看見災民放鬆后的表情,真的覺得很滿足!”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