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吳慶豐
留學地:上海
在平時生活中,中國同學和老師已把我看成自家人,我也不把自己當成留學生,只把自己融入于大學,成為交大的一分子。在這個大家庭中,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留學生融入于此,平時一起玩樂,一起學習。平時除了上課,我們也會相約出來喝咖啡、打球。有時出外旅行,到朋友家做客,因為太熟了,那種樸素和“不客氣”的友誼讓人覺得真實。
我佩服一些有毅力的留學生,他們剛到這裡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生活和學習在一個與他們語言、文化、思維和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國家,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雖說我從小在漢文化環境下長大,但來到上海,依然會受到文化差異所帶來衝擊,更何況是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一位老師說過:“到中國留學的學生,有勇氣到這裡學中文的,你是嚇不跑他的。”有時跟他們聊天,他們說:“上海什么東西都有,東西很有趣,朋友都會說英語,還教我漢語,沒什么問題的。”
外國人學習毅力特強
漢字,對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文字。但對外國人,特別是歐美留學生來說太難了。常聽他們說:“太難了,記不住,要記住這么多一塊塊兒的‘圖畫’,太難了。”
之前,我給法國朋友上漢語課,他們主要是為了HSK考試。每星期我們會花三天時間,早上8點到9點在他們公司上課。上課過程輕鬆,我們從課文中談及中國文化,也會談及平時生活中碰到的趣事,他們也常問我馬來西亞的文化和美食。
我佩服他們的毅力,而且勇于發問,把學到的知識用在生活中,所以他們學得非常快。他們有時給我發短信,約我一起喝咖啡聚聚,我很驚訝裡頭的句子竟然沒有語法錯誤,而且很道地。他們也常送我法國特產,禮尚往來,我也回贈他們咖喱和白咖啡。
留學生活充實而精彩
馬航失聯事件發生后,看到媒體和網上的各種傳言和批評,“馬來西亞”頓時變得很敏感。記得那天我走進球館,聽到有人說:“馬來西亞的學生”,心裡難免“咯登”一下。不過,那種緊張氣氛和敏感很快就消失在幾句話語之中。
當國與國的政治有隔閡或衝突時,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融合,使彼此能相互理解和包容。讓我最感動的是,飛機失蹤后的第二天,我接到朋友的電話,收到短信和微信,他們擔心我在飛機上。每個打球的朋友都有個外號,他們親切的喊我“猴子”,我也很喜歡這個外號。
我回到上海繼續學習時,老師讓我寫一篇關于校園青春足跡的文章,我寫道:“身為一個留學生,時常處于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其實和不同國家的朋友相處並不是事事如意的,有時難免會因為一些文化差異而出現小摩擦。我深深覺得,誤會來自于文化和交流差異,沒有所謂誰是誰非,主要是彼此的成長環境不同和觀點不一樣。所以,和他人相處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理解、接納和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不要放大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要試著找尋各自的共同點,並且以誠信待人,這樣就能締造彼此間的和諧關係。”
每個人的留學生活,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精彩點。我的精彩點是:普通的心態,有趣的生活;真實的友誼,充實的生活。
身在異國他鄉的你,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是否願意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呢?稿件內容可記敘自己經歷難忘的事,或身邊所見所聞。
歡迎電郵副刊《留學記》educationcp@gmail.com,並附上中英文名字、聯絡電話、通訊地址及異國生活照最少四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