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w&Bread 讓競爭對手變客戶

報導:盧慧儀

(吉隆坡4日訊)市面上的精品咖啡館四處林立,經營咖啡館的生意並不容易做,要在眾多競爭對手包抄中突圍而出更是非常挑戰;可是,Brew&Bread精品咖啡館也靈機一動,希望將競爭對手變成自己潛在客戶!

這家精品咖啡館是由楊聲棟、潘珈健和潘珈駿3個表兄弟一起創立,現有2家分店Brew&Bread,比預期中發展得快,並在近期內成立了中央廚房。市面上的精品咖啡館四處林立,反而讓Brew&Bread有將競爭對手變成自己潛在客戶的想法。

楊聲棟及潘珈健在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新成立的中央廚房,將提供他們所需原料供應。這個發展方向,主要提供有意開創自家咖啡館業者,容易管理和經營的便利。

Brew&Bread亦引進咖啡烘焙機,自家烘焙咖啡,打算開拓供應咖啡市場。這是原代工生產(OEM)模式,大家客戶群不同,不會在市面上出現衝突。

引進咖啡烘焙機

為了擴大咖啡網絡,Brew&Bread都會參與咖啡展覽會,分享對咖啡的經驗。這些活動除了讓楊聲棟他們提升曝光率外,也加強了品牌識別度。

對于一個創業者,業務不斷擴展是學習管道,兩位受訪者說:“我們將供應原料給其他業者,所以不會開太多實體店。其實在大馬,還有好幾個地區有待開發。”

創業精神一起擔當

一個人的個性會看出一個人的能耐,這是Brew&Bread精品咖啡館在進行招聘時關注的事項,為的就是要有一個充滿熱誠的工作團隊。

3人在業務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業務上,楊聲棟在咖啡知識較廣,多負責咖啡生產,表弟潘珈健和潘珈駿的家庭有經營咖啡廳經驗,所以負責經營和廚房運作。

3人也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楊聲棟負責修讀有關咖啡課程,潘珈健負責開拓工作,包括一切與咖啡相關活動,至于潘珈駿掌管咖啡館運作事宜。

“我們不會同時幾個人負責同一事件,沒有必要重疊責任,反而大家出席不同活動后回來一起分享,進度會比較快。”

不過在下重要決定時,他們會一起商討結論,確定后就一起去努力,絕不在事后出現互相指責的局面,反而視為一起學習的過程。

“如果決定了就要敢敢去踏出第一步,在不同領域都會面對一些無法預料的事情。”

在正式開創咖啡館前,他們預設可能會面對的十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事情是可估計的,發生了就要想辦法去面對。

交流激發創意

楊聲棟稱:“Brew&Bread現處在成長階段,有許多點子但需時間去執行。一個好的團隊會有不同角色,領導公司轉型到不同階段。”

一個經營者,或許是個自我中心的人。不過Brew&Bread卻注重和員工之間的分享,不管是咖啡知識還是公司表現。對于一個在成長中的公司,也需要強大的團隊給予支持。

相對的,員工也會提供回饋,伸縮性工作環境讓他們有更大發揮空間,樂意付出更多心思在工作上。不同的想法會提供不同的驚喜,尤其供讀生的想法更是天馬行空。

“人和機器不同,若受到各種限制,腦袋將無法良好運作,若太大壓力也會限制發揮空間。”

Brew&Bread不時會舉辦內部咖啡比賽,不管是侍應生還是烹調師都可以大顯身手,發揮自己的創意。這種互動,也是咖啡館創意的源頭。

大馬咖啡文化發展

迅速滲入日常生活

大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使精品咖啡融入國人的生活文化,相較新加坡要花6年時間開發市場,大馬在短短2年裡就有如此般發展。

“過去10年,我多數時間都在新加坡生活,直到近2年才回來大馬。當時市場的咖啡趨勢開始出現變化,可見龐大成長潛能。”

市場對咖啡認知處于初期,消費者對各類咖啡的要求並不強烈。

Brew&Bread是較早創立的咖啡館,看在楊聲棟眼裡是個優勢。他們曾經動搖過,要以市場偏好的產品迎合需求。但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身份”,喝咖啡是種文化,80%大馬人都攝取咖啡。

Brew&Bread經營初期,咖啡豆主要來自新加坡和澳洲,楊聲棟指當時市場需求不高,因此都直接從海外進口。

“消費者對咖啡的要求很簡單,不了解市場的多樣化,可能只知道有拿鐵、卡布奇諾等,直到后來更有要求,才想嘗試各種不同風味的咖啡。”

國內咖啡消費趨勢變化迅速,消費者對咖啡的攝取率提升,所以楊聲棟決定在業務上採取新發展。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