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聾啞藝術家愛畫童年景象 無聲世界有情畫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聾啞藝術家愛畫童年景象 無聲世界有情畫

報導:蔡愛卿
林安華是一個天生聾啞的峇迪畫家,數月前在檳城環島畫廊舉辦了個人峇迪畫展。他的才華還得到大馬著名的峇迪畫大師戴懋龍賞識,親自為他指點。他是個一直走在前進路上的人,天生的缺陷使他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這並沒有打倒他。



林安華的峇迪畫內容主要是甘榜景象和人物,都是他對丹絨武雅的印象。他寄宿的聾啞學校位于丹絨武雅,當年頑皮的孩子們,常常偷偷溜出學校,跑到外面去玩。

他所經歷的丹絨武雅,是70年代至80年代的丹絨武雅。當時那裡就純粹是個簡樸的漁村,沒有高級公寓,沒有酒店,沒有別墅。

寄宿聾啞學校



他說,當時學校很嚴格,不允許他們外出,在學校裡他們就好像坐牢,因此有時候他們會偷偷跑出去玩,在學校附近他看到典型的甘榜景象,椰樹、果樹、村民、雞鴨,村民在屋外曬衣服、漁民在曬漁網等等。這一切都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許多年后,一一呈現在他的峇迪畫上。

1985年他離開檳城,多年后再回來,丹絨武雅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建了許多酒店,到處都是高樓、房子,差一點讓他認不出了。甘榜已經消失,看不到到處走來走去的雞了。他對舊丹絨武雅的印象,只能保存在畫中了。

如果林安華能說話,他應該是一個很多話的人。我不會手語,訪問他時只能通過他的女朋友陳光玲翻譯。

我每問一個問題,他都會告訴我很多,看得出他是一個喜歡與別人“聊天”的人,雖然大多數人會不知道怎么與他“聊天”。

兒時寄宿學校常挨餓

林安華本是雪州八打靈再也人,他在3歲那年就被家人送到檳城聾啞學校寄宿,一直住到16歲才回老家。他說,當年家人沒有養育聾啞孩子的知識,他的出生使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母親聽說在檳城有一間全馬唯一的聾啞孩子學校,就把他送進那裡了。

如今回憶起來,住在寄宿學校的日子並不好過。沒有人來探望他,學校限制他們的自由,他常常感到很孤單。

他說,他們常常不夠食物吃,而且很多時候所吃的東西都是冷的。學校提供的膳食都是馬來食物,這導致他在16歲回雪州老家之前,都沒有吃過華人食物和豬肉。直到今天他都不喜歡吃豬肉。

排隊領取份量永遠不夠的冰冷食物的日子,給他的感覺真的就像是牢裡的犯人在領食物。即使他要求多些食物,也會被拒絕。常常吃不飽的他有時候爬上學校裡的果樹,偷採水果裹腹。但如果被發現的話,就可能招來一頓打。

他還有一個妹妹也是聾啞孩子。但由于母親擔心女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會被人欺負,因此妹妹沒有送來檳城,由家人撫養長大。

修讀學位進度慢

林安華目前是林國榮大學藝術總監,並且在馬來亞大學修讀視覺藝術碩士學位。在大學與聽覺正常的學生一起上課,他明顯處于劣勢。他再次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才能維持學習進度。

他進入大學進修的目的是希望以后能當一名講師,也希望擁有自己的畫廊,展出殘障朋友的藝術作品。他還想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他說,一個聾啞學生的學習進度真的很慢。當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們忙著抄寫、吸收,遇有問題可以當場發問,或者與其他同學討論。而聽不到的他,這一切都做不了。

而同學們外出參觀學習時,他同樣被忽略。因為大家都忙著聆聽講解,互相討論,無暇照顧到他。

如果他要聘請一名手語翻譯員跟著他,費用十分昂貴,他負擔不起。他能做的只有把一個錄音機掛在身上,隨時錄音。不過學習現場的音聲往往又多又亂,即使錄下來,拿回家給女朋友聽,也無從整理。

他只能從有限的翻譯拾取知識的碎片,再向老師請教,吃力的學習過程幾讓他想要放棄。但不認輸的他,還是希望自己明年可以踏上畢業的舞台。

不解為何取名Lim Anuar

林安華最常遇見人們問他的問題,應該就是為何他的名字是Lim Anuar。他並非馬來人或者穆斯林,卻擁有一個馬來人名字。這並不是他的藝名,他的身份證上寫的名字就叫Lim Anuar。

他猜,這是因為其母親為他申請報生紙時,間中出了甚么差錯。由于母親是個文盲,也許母親只是大概告訴官員自己的名字,至于對方如何寫,母親也全盤接受,只要姓氏有在就可以了。于是Lim Anuar這名字就一輩子跟著自己了。

這是他的猜測,實際上針對自己名字的疑問有各種不同版本的說法,他也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聾啞學校的老師告訴過他,由于他是在1969年513事件不久后出生,當時局勢未平穩。其母親為了保護孩子,就給他起一個馬來名字。

他只知道名字是母親取的。但他無法與母親溝通,因為母親是個文盲,也不會手語。他只能從母親告訴別人的話,再轉述給他知道。母親已在4年前逝世。

他曾經不喜歡這名字,並為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不過后來有朋友告訴他,這是一個特別的名字,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他才重新採用真名。曾經有朋友問他是否要把這名字改掉,他說這無所謂。這樣的名字反而好,很容易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10歲展露畫畫天分

林安華的畫畫天分在他10歲那年就開始展現出來。他看到學校有同學在畫龍和鳳,覺得自己可以畫得比他們更好,就開始畫了。但當年並沒有人會想培養一個聾啞孩子成為畫家,他一直都是畫來玩玩而已,直到長大后進入一家峇迪廠工作。

他離開檳城回到老家后,做過許多工作。

后來,他在八打靈再也一家峇迪工廠找到一份兼職工作。就在那裡,他開始嘗試設計一些峇迪紀念品。工廠老板拿汀凱麗亞發現他在這方面有點天份,聘請他為全職員工。從此他走上以峇迪畫為事業的道路。

在峇迪畫領域嶄露頭角后,他也受邀到國外參加藝術節,並于1995年在澳洲柏斯的殘疾人技能奧運會得到第三名,這令他大受鼓舞。在老板鼓勵下,他第一次走出來自己創業。不過沒多久后,他就遭受到挫折,被迫結束生意,重新出來找工作。

他說,自己並非天生的畫家,而是付出許多努力,並且經歷過幾次失敗,才能走到今天。

在走上畫家之路前,他沒有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都是靠自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