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纵贯线.聋哑艺术家爱画童年景象 无声世界有情画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北马纵贯线.聋哑艺术家爱画童年景象 无声世界有情画

报导:蔡爱卿
林安华是一个天生聋哑的峇迪画家,数月前在槟城环岛画廊举办了个人峇迪画展。他的才华还得到大马著名的峇迪画大师戴懋龙赏识,亲自为他指点。他是个一直走在前进路上的人,天生的缺陷使他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这并没有打倒他。



林安华的峇迪画内容主要是甘榜景象和人物,都是他对丹绒武雅的印象。他寄宿的聋哑学校位于丹绒武雅,当年顽皮的孩子们,常常偷偷溜出学校,跑到外面去玩。

他所经历的丹绒武雅,是70年代至80年代的丹绒武雅。当时那里就纯粹是个简朴的渔村,没有高级公寓,没有酒店,没有别墅。

寄宿聋哑学校



他说,当时学校很严格,不允许他们外出,在学校里他们就好像坐牢,因此有时候他们会偷偷跑出去玩,在学校附近他看到典型的甘榜景象,椰树、果树、村民、鸡鸭,村民在屋外晒衣服、渔民在晒渔网等等。这一切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许多年后,一一呈现在他的峇迪画上。

1985年他离开槟城,多年后再回来,丹绒武雅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了许多酒店,到处都是高楼、房子,差一点让他认不出了。甘榜已经消失,看不到到处走来走去的鸡了。他对旧丹绒武雅的印象,只能保存在画中了。

如果林安华能说话,他应该是一个很多话的人。我不会手语,访问他时只能通过他的女朋友陈光玲翻译。

我每问一个问题,他都会告诉我很多,看得出他是一个喜欢与别人“聊天”的人,虽然大多数人会不知道怎么与他“聊天”。

儿时寄宿学校常挨饿

林安华本是雪州八打灵再也人,他在3岁那年就被家人送到槟城聋哑学校寄宿,一直住到16岁才回老家。他说,当年家人没有养育聋哑孩子的知识,他的出生使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母亲听说在槟城有一间全马唯一的聋哑孩子学校,就把他送进那里了。

如今回忆起来,住在寄宿学校的日子并不好过。没有人来探望他,学校限制他们的自由,他常常感到很孤单。

他说,他们常常不够食物吃,而且很多时候所吃的东西都是冷的。学校提供的膳食都是马来食物,这导致他在16岁回雪州老家之前,都没有吃过华人食物和猪肉。直到今天他都不喜欢吃猪肉。

排队领取份量永远不够的冰冷食物的日子,给他的感觉真的就像是牢里的犯人在领食物。即使他要求多些食物,也会被拒绝。常常吃不饱的他有时候爬上学校里的果树,偷采水果裹腹。但如果被发现的话,就可能招来一顿打。

他还有一个妹妹也是聋哑孩子。但由于母亲担心女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会被人欺负,因此妹妹没有送来槟城,由家人抚养长大。

修读学位进度慢

林安华目前是林国荣大学艺术总监,并且在马来亚大学修读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在大学与听觉正常的学生一起上课,他明显处于劣势。他再次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维持学习进度。

他进入大学进修的目的是希望以后能当一名讲师,也希望拥有自己的画廊,展出残障朋友的艺术作品。他还想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他说,一个聋哑学生的学习进度真的很慢。当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们忙着抄写、吸收,遇有问题可以当场发问,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而听不到的他,这一切都做不了。

而同学们外出参观学习时,他同样被忽略。因为大家都忙着聆听讲解,互相讨论,无暇照顾到他。

如果他要聘请一名手语翻译员跟着他,费用十分昂贵,他负担不起。他能做的只有把一个录音机挂在身上,随时录音。不过学习现场的音声往往又多又乱,即使录下来,拿回家给女朋友听,也无从整理。

他只能从有限的翻译拾取知识的碎片,再向老师请教,吃力的学习过程几让他想要放弃。但不认输的他,还是希望自己明年可以踏上毕业的舞台。

不解为何取名Lim Anuar

林安华最常遇见人们问他的问题,应该就是为何他的名字是Lim Anuar。他并非马来人或者穆斯林,却拥有一个马来人名字。这并不是他的艺名,他的身份证上写的名字就叫Lim Anuar。

他猜,这是因为其母亲为他申请报生纸时,间中出了甚么差错。由于母亲是个文盲,也许母亲只是大概告诉官员自己的名字,至于对方如何写,母亲也全盘接受,只要姓氏有在就可以了。于是Lim Anuar这名字就一辈子跟着自己了。

这是他的猜测,实际上针对自己名字的疑问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说法,他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聋哑学校的老师告诉过他,由于他是在1969年513事件不久后出生,当时局势未平稳。其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就给他起一个马来名字。

他只知道名字是母亲取的。但他无法与母亲沟通,因为母亲是个文盲,也不会手语。他只能从母亲告诉别人的话,再转述给他知道。母亲已在4年前逝世。

他曾经不喜欢这名字,并为自己取了一个英文名。不过后来有朋友告诉他,这是一个特别的名字,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才重新采用真名。曾经有朋友问他是否要把这名字改掉,他说这无所谓。这样的名字反而好,很容易就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10岁展露画画天分

林安华的画画天分在他10岁那年就开始展现出来。他看到学校有同学在画龙和凤,觉得自己可以画得比他们更好,就开始画了。但当年并没有人会想培养一个聋哑孩子成为画家,他一直都是画来玩玩而已,直到长大后进入一家峇迪厂工作。

他离开槟城回到老家后,做过许多工作。

后来,他在八打灵再也一家峇迪工厂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就在那里,他开始尝试设计一些峇迪纪念品。工厂老板拿汀凯丽亚发现他在这方面有点天份,聘请他为全职员工。从此他走上以峇迪画为事业的道路。

在峇迪画领域崭露头角后,他也受邀到国外参加艺术节,并于1995年在澳洲柏斯的残疾人技能奥运会得到第三名,这令他大受鼓舞。在老板鼓励下,他第一次走出来自己创业。不过没多久后,他就遭受到挫折,被迫结束生意,重新出来找工作。

他说,自己并非天生的画家,而是付出许多努力,并且经历过几次失败,才能走到今天。

在走上画家之路前,他没有受过正统的艺术教育,都是靠自学。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