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歌點心 巴比多︰反戰歌曲大家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點歌點心 巴比多︰反戰歌曲大家唱

顯然,我們不是活在太平盛世。地球並不安全,好戰的人類,到處點燃火頭,戰爭動亂可以遠在天邊,也可以近在眼前。地球村時代,村莊著火,影響每一個村民。“愛與和平”並非上個世紀60年代的過時口號;關懷地球,追求和平,是許多歌手的信仰,只要人類還有鬥爭,反戰歌曲永遠不退流行,世代傳唱。



反戰運動先驅

沒有經歷過戰亂的人,不會了解戰爭的恐怖。上個世紀60年代,風起雲湧,戰雲密布,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沼,超過200萬年輕人被征召入伍參與越戰,有6萬人沒命回家。

越戰深深影響美國,從1965至1975這10年,反戰運動達到最高潮,“做愛不作戰”思潮掀起,花兒世代高呼和平,反戰遊行處處,不願再當戰爭的無辜犧牲者。



歌手藝人熱烈參與,其中代表人物有Bob Dylan、Joan Baez、John Lennon以及Bruce Springsteen等人。

美國民謠之父Pete Seeger,反戰歌手先驅,一首《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代表詩人的文藝革命,悲傷的浪漫,以詩歌控訴戰爭的殘酷。

反戰詩人有傳人,之后的Bob Dylan、Don McLean及Simon & Garfunkel等人,同樣以反戰民謠傳播和平訊息,《Blowing In The Wind》唱道“何時炮彈不再紛飛?何時不再有無辜的死亡?”拋出一連串問題,令人深思,打動人心。

另一首《With God On Our Side》啟迪民智,很多人冒用老天之名出戰,將戰爭合理化,行掠奪殺戮之實。

1969年的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更埋下了愛的種子,和平之花全球盛開。約翰連儂《Give Peace A Chance》以及《Imagine》,唱出了胡士托精神,成了人類宣揚和平的共同國歌。

美國搖滾波士Bruce Springsteen,美國中下階層代言人,以吶喊抗議戰爭,其中一首《Born In The USA 》描述越戰退伍老兵回國之后的可憐生活。

熱血抗議冷戰

越戰結束,戰爭並沒有停止,不論是冷戰、后冷戰或是新冷戰,戰火依舊,真正和平還是夢想。

80年代至今,反戰熱潮雖減退,但是歌壇仍不乏熱血歌手,繼續高舉愛與和平旗幟。

1983年愛爾蘭搖滾組合U2《Sunday Bloody Sunday》,抗議英軍屠殺和平示威的北愛爾蘭平民,激昂的歌曲,教人不要仇恨,珍惜和平。

1984年英國組合The Culture Club《The War Song》高唱戰爭的愚蠢,歌詞和旋律雖簡單,反戰意識卻很強烈。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國團圓,共產蘇聯瓦解,冷戰結束,象征一個新時代的誕生,德國搖滾組合The Scorpions有感而發唱了《Wind of Change》,希望和平之風帶來改變。

1990年Bette Midler翻唱《From A Distance》,紅遍全球,這首歌宣揚“人在做,天在看”,當你抽離現世,以老天的角度看事情,就會發現世界大同,人類平等,應當和平相處。

已故流行樂天王麥可傑遜,生前極力宣揚和平與愛,其中代表作有大合唱歌曲《We Are The World》、《Heal The World》以及《We’ve Had Enough》,都是為戰亂中的弱勢孩童發聲。

中文反戰聲弱

相比西洋歌壇,中文反戰歌曲少之又少,也許是民族性的關係,華人比較內斂,不善當眾表達感受?

中文歌壇教父羅大佑,是比較叛逆敢于批判的歌手,他在80年代掀起黑色搖滾旋風,憤怒抗議當時社會不公不義現象,其中《亞細亞的孤兒》反戰意味濃厚,唱出了人們在戰亂的恐懼和無奈。

香港樂團Beyond,有不少激勵人心,宣揚和平與愛的歌曲,《Amani》是其中一首最膾炙人口經典。1990年海灣戰爭剛結束,Beyond對于和平的渴望,以非洲語Amani表達呼喚,令人有一種世界一家的溫馨感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