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服飾冠冕的象徵與意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溫任平︰服飾冠冕的象徵與意義

人體的外延物,許多時候蘊蓄了權力的象徵意義。在拍連續劇《甄嬛傳》那段期間,扮演雍正的陳建斌,由於身上披著龍袍,常不自覺的以“朕”的口吻使喚他人。他的天子服飾使他走進了角色,錯覺是那角色,陳健斌拍片中場休憩,多次使喚包括蘇培盛在內的大小太監倒茶換水。奇怪的是飾演大太監的蘇培盛──他可是金鐘影帝李天柱──居然可以忍受飾演雍正的陳建斌頤指氣使。這情形說明了冠冕服飾對人類行為微妙的影響。穿著太監衣飾的演員,雖然不致誤以為自已是個閹人,可太監的服飾自然而然會令人“卑躬屈膝”。



上述傳聞畢竟可能只是網上流言。如果確有其事,我也不會感到詫異。香港無線演員萬梓良承認他演《巨人》、《流氓大亨》……曾長期錯覺自己是劇中的悲劇英雄。有些事蹟是載於書籍上的:1921年,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胡適,前去商務印書館與作家茅盾會面。30歲的胡適穿綢布長衫,卻配以西裝革履(棕色皮鞋),打扮得不中不西。胡適的怪異衣服令當時商務的茅盾不解,後來茅盾終於想通了:胡適中不中西不西的服裝,正是他中西文化合璧的“外在化”(externalized)。胡適既有深湛的中華傳統薰陶,也汲取了西方的文化教育理念。

律師得打領帶穿大衣西褲,這樣的衣著予人專業的印象。推銷員穿長袖衣打領帶,帶著個公事包,也是在凸顯他們的企業形象。有那麼多人在指甲塗異彩與添上凸體加飾,有那麼多人在頭髮搞花樣:多彩挑染,白色局染;男仕兩鬢削平,以頭髮叛變顯示個性(individuality)與獨特性(uniqueness)。弔詭的是,太多人有此趨向,就成為一種流行,沒有個性與獨特性可言。

衣服是隨身帶的袖珍戲劇



台灣著名的趨勢專家詹宏志,很早便指出,當某種時尚臻至某個飽和點:滿街女士都留長髮、穿熱褲,保守如溫任平也留竇文濤的兩鬢剷平髮型,這種流行即開始走下坡。這種走下坡的勢頭不斷加速,而被另一種時尚/流行取代。

從學校的巡察員、校內的制服團體(比方說:聖約翰救傷隊)到軍人警察、救火員……都有自己的制服與代表階位的臂章,這樣做有必要嗎?有必要。穿軍警服裝,行保衛國土、維持治安的職責。醫院裡的護士穿家裡穿的便服,醫生不穿白袍,不僅病人對眼前的護士醫生的專業起疑(不安),連護士醫生也有可能因為沒穿制服,“忘了”自己應該盡量把護士醫生的職責做好。

律師、檢控官、法官除了穿法袍外,甚至得戴上假髮。假髮不是為了掩飾禿頭,官式假髮把律師、檢控官、法官“非個人化”,穿上法袍戴上假髮的法庭各造,他們代表的是法律的神聖性。他們不代表自己發言,他們是代表法律制度提控、辯護與下判。

30年代的張愛玲,以奇裝異服著稱。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是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她的話到今天,仍值得大家咀嚼、體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