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納斯 Anas Zubedy︰“一個國家,兩種人”(三)
國民學校學生和各源流學校或宗教學校學生之間關係疏離?
以個人來說,我不贊同我們的孩子從小在不同學校求學。我相信單一源流學校是最好的。
但是,聯邦憲法明文保障各源流學校,因此我們必須接受這點;我個人對此也勉強接受。
我們的龐大及不同世代大馬人,從小到大,都分別生活在不同生活環境里。
問題不一定有關文化語言或尊嚴,對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把孩子送到國民型學校或私人學校,是為了教育素質。
這種做法是實際的。我相信,如果明天我們的國民學校能提供最好的教育素質,確保孩子有更好的工作和未來,比如說華裔,就會傾向國民學校。
只要社會還存在不同的學校與教學系統,社會就難免有分歧,我們必須認真看待這點。
再次的,我們需要由社會學和合理的角度,理性看待和研究當前趨勢和現實,並去了解,多過一種的學校系統,會造成什么副作用,並形成分裂的本質?我們應該如何在民間處理這情況,減少分裂,促進團結?
主流媒體和替代媒體的讀者之間的分歧是甚麼?
我常聽人說“我不再閱讀主流媒體”,或有些人會說“我不相信替代媒體”,好像兩者不能並存。這個情況就是一種分歧。
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但值得關注的是,當人們把自己限制在特定信息源,就不能得到平衡觀點。
主流媒體和替代媒體的內容有著巨大差異;談到政治時,它們各有對立立場,如果我們只讀其一,看到的東西將是偏頗的。
這種分歧影響了大多數中層階級的大馬人,他們也是塑造和界定公共輿論的人。
當我們只是聽取片面資訊,我們會產生盲目的看法。
當我們的信息有限或偏頗,我們將傳播偏見。我們會形成兩極社會,並失去同理心的能力。
我們要如何縫合這些分歧?
我們應自問:是什么情況導致我們成為“一個國家的兩種人”?我們應該在政府、民間和個人層面來處理這個問題。
有些政策和計划已經實施多年,有些系統是應當時的社會需求而實行,但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我們需要反思和評估這些框架的影響。
首先,我們需要平衡、不情緒化和以社會學研究,找出更多有關社會分歧的情況,並去了解教育、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如何對社會造成不團結。
第二,我們需要設法減少和減輕分裂,我們需要在這個情況惡化前緊急將之處理。
我常說要以團結為優先,當我們前進時,應是以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國家,兩種人”的方式前進。
任何政治或社會行動,都必須考慮到會對團結造成的影響,並找出中道,一體前進。
第三,就個人層面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一個國家兩種人”的情況更加了解。我們要避免“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情況,並要以團結為優先。
我們需要閱讀更多,停止不加思索接受大量訊息。我們要多吸收資訊,以對時事課題及彼此加深了解;諒解和同理心,就是兩者之間的橋樑。
我們要前進,就要團結一致,而不是以“一個國家,兩種人”的情況前進。
(譯:余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