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舞台.批判質疑現實 畫作是世局見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聲色舞台.批判質疑現實 畫作是世局見證

整理:譚絡瑜
圖:國家畫廊提供



在全球化趨勢下,人們已逐漸生活在一個多元混雜而無邊界的新文化中,畫家主要探討的是有關新舊時代

價值的變遷、國家觀念的新解,以及資訊對生活的影響等問題……

《時事的見証者》龍田詩個展



日期:8月12日至26日
時間:10am至6pm
地點:馬來西亞國家畫廊
詢問:03-4025 4990/019-245 3049 龍田詩

深具個人藝術風骨的畫家龍田詩,即將在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舉行回顧展,展出他50年來創作的120幅作品。

龍田詩早在70年代,在官方、企業界以及民眾對環保意識還未萌芽前,就投入表達人性與天然資源的雙向關係,從而發表他對社會、政權、環保等項目的感受。因此,他的畫作備受爭議,評語正負參半。近期的個人畫作以“時事的見證者”為主題,藉此類作品再次呈現他一向關注的創作導向。對于質疑和批判事態的議題,他提前起程了40年,早就確定了其藝術立場和信念。

龍田詩出道很早,在他十五六歲時,就在吉隆坡畫壇開始活躍。1966年,他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深造。在巴黎時,龍田詩是版畫大師海德(William Hayter)門下17號版畫室的第一位馬來西亞學生。1972年,龍田詩通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學位后,重返巴黎繼續創作版畫。

長期關注環保課題

70年代是國際政治非常動盪的年代。《死魂在譏笑我們》這幅版畫就在這段時期創作,它反映了人類依靠唯一能源的后果,同時過度消費主義所造成的資源消耗,進而引起的工業污染也開始備受關注。龍田詩的另一幅版畫《還早,不過既將到來了》,就是對環保課題關懷的示意圖。

全球局勢動盪導致了物價高漲和政治衝突,對民眾帶來了無限打擊。當時身在巴黎的龍田詩,靠賣畫雖有所得,但微薄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費。創作的心靈,是需要依靠相對安穩的生活環境陶養的,以那時的情勢,繼續滯留在巴黎就會影響他的創作情緒。最后,他還是決定離開巴黎,回到馬來西亞。

1975年,龍田詩起程回國,回來后才發覺當年的馬來西亞要靠賣畫維持生計,會比在歐洲更難。

主題脫不了環保時事

回國之后那段日子,情況雖不理想,但他並未灰心,堅持繼續作畫。期間頗受好評的丙稀畫《大地、水源、空氣》于1986完成。

對于環保課題,他繼續以畫家的定位,把溫室效應的危機呈現在畫作裡。“還要多少次?”是以三年前(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能發電站輻射洩漏的慘劇作為主題。

另外一張近作《假象》,把一個雞蛋裂痕形成的亞洲地圖倒置,而孵出的小犀牛披上熊貓外套。這又是一個暗喻輻射塵導致基因突變的圖像,也間接影射福島核能發電廠洩漏輻射塵所造成的后果。

綜觀龍田詩數十年來的創作,其主題一直脫離不了表現時事和環保大局的項目,他的畫作就像是時事的見證。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