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獲新生推動器官捐獻(第1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重獲新生推動器官捐獻(第1篇)

報導:潘有文
圖: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有病就要醫,患病不是世界末日,病患藉著樂觀信念,以及醫藥科技協助,依然可以堅強和快樂地生活!

本系列通過病友分享,以及探視現有和較新的各種醫療技術,讓人能以正能量對抗病魔。



首先登場的病友是患上腎病,經歷洗腎和成功換腎的李振和,分享與病共處的人生感悟……

現在的李振和是器官捐獻的積極宣導者,在國內南上北下,在講座會上告訴別人器官捐獻的重要。

1996年7月27日,洗腎5年的他,等到一個外國人遺體的腎,對他來說是重生的日子,也成為他18年來不斷推廣器官捐獻的關鍵原因和動力。

別人問他的年齡時,他會幽默的說:“我有三個年齡,你要知道哪一個?”

56歲是他的生物(Biological)年齡,手術(Surgically)年齡是18歲,至于器官年齡則是74歲,那是上述兩者相加的年齡總和。

“換腎是重生的開始,不像洗腎時期的生活;我開始有積極正面的人生觀面對生活。”他說。

當他得知自己成了腎病患,哭了四個月才接受事實,那時他才懂得告訴自己:“得病了,就接受它!”

他未換腎前,就已認真看待自己的病情,並聽從醫生勸告,定時定候到醫藥檢查,同時積極練習外丹功。

“要有正面能量,即正面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生命不會重來,患病了還不積極面對自己的病情,讓他覺得太對不起自己。

步行是最好的運動

他成功換腎后,沒有出現一些換腎者的后遺症,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或糖尿病,因此感激上天的厚愛,讓他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以及積極投入器官捐獻宣導工作。

步行成了他最好的運動方式,駕車到某處時,都會刻意把車泊在遠處,然后步行到目的地,“有機會走路就走,也盡量使用樓梯。”

雖然,他還是需要服用一些藥物,也有一些輕微副作用,但並不影響他投入器官捐獻宣導工作,即使需要無酬遠行,也沒有任何怨言。

某次檳城有人邀請他分享患病經驗,提升公眾器官捐獻意識,即使需要凌晨4時起身,早上6時要到機場,中午舉行講座后,趕搭晚上7時的飛機回到吉隆坡,他也樂在其中。

“沒有酬勞不用緊,當成做善事,也許我的銀行戶頭沒有百萬令吉,但我的上面(指離世后的地方)有一億令吉。”他以正面與樂觀的想法,看待能夠教育別人的機會。

對于不幸患上各種疾病的人,他的忠告是:與其左思右想,不如樂觀面對,因為悲觀也是一天,樂觀也是一天!

當義工散播快樂因子

李振和從小受到祖母的影響,深刻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不是與祖母在紅白事場合協助他人,就是在神誕期間,幫祖母收取捐款,他們的助人之舉,在鄰里間有口皆碑。

“當時,我也代一些人寫信給官方,如電燈柱歪了,就代村民寫信通知有關當局,或者代人申請各種證件,分文不收。”這種義務工作成了他的習慣,即使身為腎病患,也不會減少當義工的機會。

他相信這種樂觀心態,可以讓體內分泌出許多內啡(Endorphin)這種好的賀爾蒙,有利身體對抗疾病。

這種賀爾蒙又稱安多酚、腦內啡、腦內嗎啡,在脊椎動物的腦下垂體和丘腦下部分泌氨基化合物,能與嗎啡受體(Opioid Receptor)結合,產生欣喜和快樂感覺。

樂觀和悲觀在一念之間,樂觀減少壓力,不論對普通人或病人來說,皆可說是一劑精神良藥。

減藥量助調整情緒

患病初期,藥物會影響個人情緒,以及一些人體情況,成為病友情緒低落的原因之一。

李振和以器官疾病為例,病患在首6個月的情緒,可能因為藥物而波動頻密,因此醫生會視情況調整藥劑量。

有些藥物可能讓病人胃口大開,以至吃個不停,李振和曾經服用類似藥物,一天可吃七餐,身體短期內重了10磅(4.54公斤)。

他說,一些藥物則可能降低體內白血球引發癌症,另一些則是使指甲變淺黃色或裂開,但這些都是屬于友善癌症(Friendly Cancer),不會造成太大問題。

捐器官給人重生機會

有人等待捐腎,等到花兒也謝了,還是等不到一個腎。但,李振和在5年內就成功換腎,可說是幸運之極。

這一點,他也無法回答,如果有人問他為可如此幸運,他只能說:“我不知道,你問老天爺。”

但,有一點他可以非常清楚的告訴別人,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即是增加別人的幸運機會。

“目前,全馬有兩萬六千多人洗腎,其中有一萬六千多人等待換腎。”但是,他表示我國一年最多才有50宗來自離世者遺體捐腎的案例。

由于一些老人或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進行腎臟遺植,因此洗腎人數多于等待換腎者人數,但少得可憐的腎遺植案例,成為我國許多腎病患無法幸運換腎的重要原因。

我國沒有強制國人履行器官捐獻的法律,即使是自願者不幸離世,家人依然可以更改志願者的決定。

鼓勵病友互相交流

病友之間的交流,除了分享病情訊息,也是互相鼓勵,讓彼此更樂觀生活!

李振和參與的“青絲帶組織”(Green Ribbon),就是一個讓腎病患互相交流的團體,雖然一些病友願意相約分享,但也有不少人視患病為不光彩之事,因此十次約出來群體見面,九次皆以事忙為由拒絕。

“他們比較不喜歡交際,或是有些自卑,這是較怪的思想。”他說。

至于另一些腎病患者或成功換腎者,都會彼此瞭解其他人的需要,並且積極協助,因為在他們看來,人生短短數十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讓自己和別人都有互相協助的機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