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华小特教班 未知前景明暗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大讲堂.华小特教班 未知前景明暗

报导:方俊心



从2010至2013年,入读华小特教班的学生数量上升了近43%,加上被硬排入普通班、候补特教班,以及辍学在家的特殊儿童,华小是时候认真检视增设特教班的问题了……

“对不起,学校不能收你的孩子。”家中有特殊儿童的家长,对这番话应该不陌生。上天造就了特殊儿童,也考验他们的求学意志,当别的孩子轻轻松松就能报名上学,特殊儿童的家长很可能坐困家中,因为找不到愿意接受孩子的学校。

我国进行11年国民义务教育,理应特殊儿童的教育也包含在里面。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提及,在2025年,国家要达到75%的特教班学生融入普通班的目标,特教班的拨款也不比普通班少。

目标有了,拨款也具备,但特教班在哪里呢?截至2013年1月31日,全国只有62所华小有特教班,其中人口最密集的雪隆区,只有4所华小有特教班。



我国特殊人士的数量持续攀升,单单在2012年,就有接近3万名18岁以下儿童登记成为身心障碍者。从2010至2013年,华小特教班的入学人数以平均每年12.7%的速度在增长,4年里共上升了42.69%,而且尚未计算那些被硬排入普通班、候补特教班、辍学在家等的孩子。

增设华小特教班一直是刻不容缓的课题,问题是,谁愿意给我们解答?

华裔特殊儿童比较少?

1997年,洪彩珍老师以国民大学特殊教育学士的资格毕业,她被派遣到国民中学,开办“Program Pendidikan Khas Intergrasi”课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特教班。

特教班只录取拥有OKU(Orang Kurang Upaya)卡的特殊儿童,课室须经设计、规划。他们拥有自己的课程、专用的老师,也享有州教育局的独立拨款,不跟学校其他班级共用。

“其实国家在独立后就已经开始关注特殊教育。马来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会比华社来得完整。”

洪彩珍老师的言论,可从以下数字得到印证:截至2013年1月31日,拥有特教班的小学,国小共1313所,但华小是62所,数量的差异让人大吃一惊。

难道华社的特殊儿童特别少吗?

特殊学生人数不可能是零

几年前,转任师范学院讲师的洪彩珍老师请求州教育局派发问卷给州内华小,要求各校填上校内特殊儿童人数,结果回收问卷时,发现每所学校都填了个鸭蛋。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根据我的观察,每所学校很可能有5至6巴仙的特殊学生。”洪彩珍老师目前是理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专研特殊儿童的性教育课程。

她认为,学校如此回复,很可能是出于应酬心态,或对特殊教育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他们无法辨识出哪些学生是特殊儿童。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1至2013年,特殊小学生的入学人数增长了3274人,即13%(参照表一);而按照教总数据,2010年至2013年,特殊小学生的入学人数几乎翻倍,增长了368人,即42.69%(参照表二)。

基于数据库的不完善,我们无法获知等待入学的特殊儿童数量,只是从旁得知,一般要进入华小特教班,孩子都得大排长龙,等上好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华小应增设特教班,否则无法应对特殊儿童数量上升的趋势。当特殊儿童无校可上,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我们还敢自称“有教无类”吗?

华小可曾积极申办?

很多人以为,开办华小特教班的责任应落在教育部肩上。的确,州教育局确实可下令学校开设特教班,然而,这不是唯一的方法。

洪彩珍老师指出,申办特教班有二关键:一、校长申请;二、州教育局批准。因经费有限,设立特殊班的经费又大,所以各源流小学在申办时的确面临拨款上的竞争,当中或有小拿破仑拦路,影响特教班的申办,然而,更重要的是,华小们有在申办吗?

“我在这里,并没有听说过申办遭拒绝的。我所了解的是,没有学校在申请。”

她痛心地说,曾有身障孩子在入学时遭拒绝,校方请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小去,家长既无奈又伤心,望校门兴叹。

大家都明白华社办校艰辛,在资金、师资、课程等方面且应接不暇,但又是谁能提灯照亮这些特殊儿童的前路?难道他们就没有接受华文教育的权利吗?

同理与包容消除歧视

回想1998年在国中任教特教班老师的情况,洪彩珍老师说,有一次,她的学生不知何故跑到普通班去,结果那里的老师竟然被吓得大喊,学生也叫起来,全班好像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情况。

“那是1998年,一般老师对特殊儿童很害怕,因为他们不了解。”她表示,现在的马来社会,把特殊儿童称为天堂来的孩子(Anak Syurga)。

这让我联想起一位华人妈妈的故事。有一次,她带自闭的孩子到外逛街,孩子不小心碰到别人,对方很生气,任凭妈妈怎么解释都不能谅解,并且口出狂言:明知道孩子有问题,就不要带他上街!显然,这位路人不仅对特殊人士的认知不及格,道德教育也不及格,但这不一定全是路人的错,要是他从小有机会接触特殊儿童,情况或会变得不同。

“我们现在给孩子上的道德教育课,都是纸上谈兵罢了!”洪彩珍老师感叹,若孩子有机会跟特殊儿童一起生活,那才是活的道德课。

她说道,试过在开周会时,特殊儿童跑上台,笑嘻嘻站在校长身旁看校长致辞,大家只是偷笑,并没对这样的事情大惊小怪。大家生活在一起,无形中等于在小孩的心房种下善的种子,明白人有个体差异,并且学习同理与包容。

加上少子化的缘故,现代小孩较受宠,也较自我中心,老师鼓励孩子协助特殊儿童,比如带他们到食堂,替他们买食物、擦擦嘴巴,或陪他们等校车,这些简单的工作,都能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的需求。

特教老师提灯带路

除了特教班数量,特教班师资来源也是华小进行特殊教育的一道关卡。洪彩珍老师表示,曾有学生被分发到师范学院的特殊教育系时,担忧自己的未来,对师长道出心中的迷惘。

从现实层面而言,特教老师其实能够享有250令吉的津贴,这是一般老师所没有的。另外,按著国内特殊人士数量上升的趋势,社会对特教老师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老师们不用担心空有才华无处可挥洒。

“教导特殊儿童,最感动的是,他们会忽然说出让人很贴心的话,”特教老师程莹莹说。

洪彩珍老师建议,有意愿转任特教老师的人,可循以下四种管道进修,只要通过了,就可以申请转任特教老师,成为特殊儿童的提灯人。

一、远距特殊教育课程(Program Khas Pendidikan Jarak Jauh,简称PJJ),由教育部和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 Malaysia)合办。

二、教育部开办的Program Pensiswazahan Guru 课程(简称PPG)。

三、特定师范学院开办的课程Program Intervensi Tambah Opsyen (PITO) Sekolah Rendah dan Sekolah Menengah。

四、州教育局不定时开办,为期一周的课程。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