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 紀畢中:高層思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講東講西 紀畢中:高層思路

娛樂圈是講究知名度和商業利益的地方。



因為有很多商業利益的影響,比如電視台需要廣告商,拍電影需要金主投資,所以很多時候決定用哪一個藝人做什么事情並不是那么簡單直接的事。

看看近期香港“大嘴巴”杜汶澤被中國市場“封殺”就瞭解。

娛樂圈常常會出現一個現象,叫做一窩蜂,從電視台到電影圈,再到廣告商,大家都爭著要用最當紅,最熱門,最受歡迎的藝人明星。



從市場行銷觀點來說,一窩蜂很正常,因為大家都是俗人,跟紅頂白完全合理。除非,你拍的是藝術片或自己理想中的東西,那就不用理那么多世俗標準的“受歡迎度”。

很多年前,當香港影壇還不需要靠中國市場,中國金主的時候,最當紅的女主角是袁詠儀,男主角是劉青雲。

結果?幾乎每個月出來的港片都能看到他倆。

情況就像最近新聞說的,大陸觀眾到處都能發現“都教授”的蹤跡,無所不在的金秀賢廣告讓一些人覺得看到要吐了。。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想到要推銷產品的商家,找品牌或產品代言人的時候,基本會問兩個問題,“現在誰最紅?”“需要花多少錢?”。不過,在只注重用“最好”選擇的中國市場來說,花多少錢對中國大商家來說好像完全不是考慮重點。

這其實是有點可笑的事,商家花大錢請都教授打廣告,為的是要消費者記得自家產品,不過,一窩蜂現象的反效果就是看到觀眾“想吐”的反應。

都教授一個人在國內就有35個不同的廣告代言,作為消費者的,作為普通觀眾的,真能一一分清楚是什么產品打什么廣告?

當然,有時候,決定花大錢的高層思路,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