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殺親 荷蘭翁怒還勳章 吁棄唯猶獨尊國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以軍殺親 荷蘭翁怒還勳章 吁棄唯猶獨尊國策

(荷蘭‧阿姆斯特丹17日綜合電)荷蘭一名有份在二戰期間救助猶太男童逃出納粹魔爪的老翁,因為以色列濫炸加薩地帶導致他6名家人喪命,憤而退回以色列政府為嘉許其當年義舉所贈的“國際義人”勳章。



他在給予以國駐荷蘭大使的信函上,指摘以色列在加薩涉嫌種族清洗,呼籲對方放棄唯猶太人獨尊的建國方式。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現年91歲的退休律師扎諾利上周四(14日)親自前往以色列駐海牙大使館,退回以方2011年贈予他和已故母親的“國際義人”勳章,並向以國大使送上信函,抗議以軍上月底殺害其(外)孫甥女艾佩在加薩的夫家親人。

助拯救猶太人



艾佩是荷蘭外交官,是該國駐阿曼代表團副團長,其丈夫齊亞達則是出生于加薩難民營的巴勒斯坦經濟學家。上月20日,齊亞達在加薩中部布納吉的老家被以軍F-16戰機投彈炸毀,在內的6名家族成員全部喪生,包括齊亞達的母親、3名兄弟及一名12歲侄兒。

扎諾利在信函上坦言,此事促使他放棄以方所贈榮譽,否則將是對其“冒險救人的母親”和“被以國奪取最少6位親人性命的加薩親人”的侮辱。

二戰德軍佔領荷蘭期間,被發現收留猶太人者會遭送入集中營甚至即時處死,但扎諾利母親約翰娜仍決定庇護11歲猶太裔小童平托,扎諾利負責把平托從阿姆斯特丹接回家中。最終平托安全度過戰爭。

“國際義人”勳章(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是以色列頒給二戰時曾冒生命危險協助和拯救猶太人免遭屠殺的非猶太人,至今全球約2.5萬人。

中國有2人獲此榮譽,分別是二戰期間保護猶太女孩的潘均順(他也是首位獲得國際義人稱號的華人),以及拯救過數以千計猶太人、有“中國舒特拉”之稱的中華民國外交官何鳳山。

吁給巴人同等政經權利

扎諾利在信中強調,自己家人有份抵抗納粹的暴力統治,並因不滿納粹的“猶太人大屠殺”暴行,全家都支持猶太人及其建立民族家園的主張。

可是過去60年來的發展,卻逐漸令他意識到,作為現代以色列立國理論基礎的“猶太復國主義”,從一開始就存在種族主義,故在以色列立國之初就對巴人開展種族清洗;他呼籲猶太人改過,給予巴人同等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的權利和機會。

扎諾利在信中一直只針對“以色列國”的所為批評,與猶太人無關。他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承認,自己“直至聽到家人是受害者”前從未公開批評以色列,強調“猶太人是我們的朋友”。

《紐時》形容,扎諾利對以色列國的心態由捍衛者變成批評者,正好反映出作為大屠殺發生地的歐洲,正經歷更重大的整體轉變。

1967年6天戰爭后,以色列佔領西岸和加薩,促成歐洲輿論轉趨批判。以色列質疑是反猶主義復興,但像扎諾利這樣的歐洲人,則強調反對以色列政策不等于反猶。

母子冒死保猶太家族血脈

1943年底,20歲的扎諾利搭上一趟危險列車——他帶著一名11歲猶太人小童平托,從阿姆斯特丹出發,沿途幸運避開納粹守衛和躲過關卡檢查,抵達位于烏德勒支小村莊Eemnes的家中。

雖然扎諾利一家當時已被德國懷疑參與抵抗納粹活動,但在扎諾利母親約翰娜的決心下,平托得以安然在家住了兩年,直至二戰結束,成為一家中唯一逃過一劫的成員。

平托一家住在阿姆斯特丹,父親在猶太社區組織工作,故在猶太人大屠殺初期倖免于難,但至1943年春天,他眼見部分類似身分的猶太人被捕,便開始為家人避難綢繆,但平托找過幾處臨時住所都不成功,直至找上扎諾利一家。

扎諾利的父親當年因反抗納粹,在小平托來到家中的數月前被捕,其后死于集中營。母親約翰娜深知收藏猶太孩童的風險,但認為有道德責任這樣做,故派扎諾利往阿姆斯特丹接走小平托,並悉心照顧他,直至1945年5月荷蘭解放。

小平托的父母和所有兄弟姊妹都死在集中營,其舅父數月后接走他,帶往一個猶太人孤兒院,1951年移民以色列。

正是因為扎諾利一家的善舉,以色列2011年將約翰娜和扎諾利列為“國際義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