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理財規劃才買房子(第2篇)

報導:涂素燕

圖:練國偉、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很多人最重要的人生目標,就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有能力的人買房子,當然沒有問題;沒有能力的人,因為這種「約定俗成」的觀念,也買了房子,就是個問題了。

買房之前,先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問問自己:我買得起房子嗎?

華人的傳統觀念,覺得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有個“家”,生活才是真正穩定。

很多人認為,房子遲早都要買,早買好過晚買。還有一些人認為,結婚成家就要有房子,就算結婚前不買,結婚后也要買。

財務規劃師黃凱順,看過一些女性,結婚前一定要對象先買房,不管對方有沒有能力。

許多人因為世俗觀念的壓力,沒有想過自己買房后的還款能力、其它生活開支問題,不顧一切,就買了房子。

也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收支狀況,根本沒有能力買房子,但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覺得先買了房子,總有辦法繳付房貸,結果買了房子后天天叫窮。

坊間甚至流傳一個說法:“只要銀行肯貸款給你,就證明你有償還能力。”

自我審核貸款攤還能力

近年,我國銀行對房產借貸審查嚴格,所以,大家覺得銀行不會傻到把錢借給還不起錢的人。

結果有些年輕人,為了向銀行貸款,把自己的紙面財務狀況弄得漂亮一點,呈交給銀行,卻不管自己實際的生活開銷怎樣。

銀行通常是根據個人的就業前景、服務機構、個人債務、過往的信貸信用紀錄等因素,審核你能力所及的貸款攤還數額。

另一位財務規劃師林國慶表示,一般上,貸款每月的攤還數額,是佔個人或家庭收入最多三分之一。

“但是我們必須考慮自己的固定開銷,像伙食費、水電費、交通費、保單費用等。”

這點是銀行沒有幫我們算的,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收支狀況。

生活開銷很大的人,收入切了三分之一還房貸,可能就會面對財務困難。

好高騖遠壓垮自己

林國慶經常勸告身邊的年輕人,當你要買第一間房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處理。

“你要考慮,這間房子只是要買下來暫時住個幾年,就換第二間房子,還是這間房子買下以后,就打算長久住下去,不會再搬到其它地方。”

如果只是暫住10年到15年,打算日后換房子,就不應該一口氣買一間價格太高的房子。

買房子除了頭期錢、律師費等,還需要裝修、購買家俬、電器等,很多人會因而超支。

他說尤其是年輕人,一般買房子的時候都很興奮,想要住最好、買最漂亮的房子,他看了都替他們擔心。

“當你第一間房子就買了一間太貴的房子,你大部分收入都用來供房貸,你累積不了你的第二桶金,沒法做生涯規劃。”

如果完全沒有儲蓄,又沒有任何投資的回報,就很難有財務的自由,不管換工作、創業、養育孩子、退休等都很難。

如果你在25歲買第一間房子,就買了一很貴的房子,借貸長達35年的房貸,那意味著你必須攤還貸款到60歲,一直到退休那天。

貫徹2116理財原則

如果不想陷入財務泥沼,不管日常開銷、旅行、購買奢侈品,本來都應該量力而為,先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才行動。

何況買房子是人生大事,不管房屋貸款攤還期限是25年、30年,還是35年,都算大半輩子的事了,更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黃凱順提倡的“2116先分配,后花費”理財原則,理想的財務狀況,應該是把20%收入儲存起來,投入在至少有8%回酬的投資工具;10%做為保險規劃;10%家庭基金;60%生活開銷。

舉個例子,一個人的凈收入是5000令吉,他的收入分配應該如下:

1000令吉(20%) :儲存投資

500令吉(10%):保險規劃

500令吉(10%):家庭基金(已婚人士用作孩子教育費,未婚人士準備婚禮費用、買房頭期錢)

3000令吉(60%):生活開銷(衣、食、住、行,包括車貸、房貸、卡債等家庭債務)

“每個月的房屋貸款、汽車貸款、房屋的管理費等,應該是算在60%的生活開銷里。”

他說,如果生活開銷的部分,扣除伙食費、交通費、水電費等固定開銷,就已經沒有余額付房貸,那么就應該租一間自己負擔得起的房子,而不是勉強買房子。

先供房子反被拖累

先把20%收入用來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錢生錢,讓投資工具變成幫你下蛋的金鵝,才可以免受財務問題困擾,自由支配自己的錢財。

按照這個做法,收入越高的人,越快可以經濟獨立,收入低的人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夠經濟獨立。

然而,很多人的做法是先供房子,結果被房貸拖累,沒有多余的錢做財務規劃。

很多人說房子供到來是自己的,房貸要攤還很高的利息,而且很多人沒有想過的是,如果無法準時供房,房子被銀行收回,隨時就不是你的。

財務規劃要是做得好,投資得到的回酬是進自己的口袋,不管應急、將來買房子,還是養老都不成問題。

黃凱順說,有些人為了供房子,孩子還沒有出世錢就不夠用了,孩子出世后,本來雙薪家庭,可能又變單薪,教育費都成問題。

“還有一些人為了供房子保險都不買,最后醫藥問題也來。”

很多人沒有儲蓄、沒有保險、沒有退休金,面對錢財問題,就到處借錢。他發現這個社會很多這樣的人。

開源節流先分配后花費

理財的原則是先分配后花費,但是我國人民大部分屬于收入偏低一族,很多人可能會說,我連交通費、伙食費、住房費、孩子教育費都不夠,怎樣存錢投資或買保險?

其實,如果你是靠簽卡過日子,每個月還要還信用卡最低限額,抱歉說一句,你根本買不起房子。

林國慶說,如果連生活固定開銷都有問題,就要想辦法減少開支或增加收入,才能做好理財規劃。

他看到現在一些年輕人的做法,是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省下雇用保姆的那筆錢,這也是個可行的方法。

還有就是在吃喝部分減少開支,城市人大部分是“老外族”(老是在外用餐),伙食費佔了生活費很大的一塊,“現在兩個人隨便在外吃一餐,都要三四十令吉吧?”

要是上好一點餐館,還不只這個價錢,他說,要節省開銷,就必須在家開伙,不能餐餐外食。

“增加收入方面可能需要兼職,轉換工作或出來創業”,他表示,打死一份工,調薪的幅度很難追上物價。

他認為,還有一個讓現在很多年輕人錢不夠用的原因是“人人都能飛”,有了廉價航空,旅遊消費佔了現代年輕人生活開銷不小的部分。

另外,追求奢侈品,也是讓年輕人成為卡奴的一個因素,他認識的許多年輕人,刷卡買名牌,完全不手軟。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