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芳︰熟悉的戲碼

多么熟悉的戲碼,一幕幕上演。

那些年,當安華還是副首相,以毛筆寫出“我們是一家人” 時,來自馬華民政的歌功頌德聲此起彼落。

那些年,當安華被革職、遭巫統開除黨籍,點燃烈火莫熄時,不少曾經歌頌安華的馬華民政領袖,換上另一幅面孔,指責安華在1987年調派不諳華文的教師到華小任高職,引發茅草行動,然后不斷提醒選民,不要相信安華。

那些年,不少人嗤之以鼻,反諷馬華民政,為何當年你們不早說。

2014年,同樣戲碼再次上演,不同的是,主角換成民聯。

從2008到2014,這6年內,民聯領袖都猛贊他們選出來的雪州大臣卡立。

這6年內,卡立是民聯政績單中的標榜。

這6年內,卡立還是民聯領袖口中,最清廉的州務大臣。

現在呢?

當初并肩作戰的公正黨及行動黨盟友,一個接一個,輪流揭發卡立的“真面目”,指責他誠信有問題。

然后,用6宗罪指責他該下台,並罵他在失去多數議員支持后,“騎劫”州政權。

之后又指責卡立公器私用,操縱雪州政府宣傳機器“當今雪州”,來合理化留大臣之舉,接著又坦言,民聯選錯雪州大臣。

家醜不可外揚

更經典的是,火箭領袖潘儉偉說,民聯領袖發現卡立問題后,經過內部管道與對方多次交涉,也深知家醜不可外揚,直到協商越來越受挫,才改為支持“加影行動”。

啊,我的天,原來卡立這樣有問題。若卡立最初選擇乖乖下台,全部“家醜”不就被民聯掃到地毯下?

有共同利益就互相包容,甚至“袒護”對方不利一面;沒有利益價值時,就發狠數臭對方?

當不少人大罵國陣時,轉頭一看,嘿,原來民聯也戴著同樣的面具。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