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虛與實.雪隆漫游記(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記憶裡的虛與實.雪隆漫游記(一)

Posted by 陳慧文(隔周刊出)



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小旅行,主要目的是去國民大學看土生華人翻譯文學的文獻,兼和朋友見面,還有在剩余時間四處走動、吃喝玩樂,為時一個星期。

香港朋友猴女稱我這次的小旅行為漫游,因為她在研究杜甫的漫游經歷,她還浪漫地稱我在進行學術修行,我喜歡這個說法,遠離自己的工作,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算是一種充電。

我星期日抵達吉隆坡,住在十五碑,星期一開始看文獻,星期二才搬進國民大學,一個人霸了整座外賓宿舍。其實我對國民大學的住宿情況不熟悉,誤打誤撞在校內發現了Kolej Burhanuddin Helmi也有外賓宿舍,網上是找不到這個訊息的,大學附近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朋友知道我住在這所大學,都打了退堂鼓,不約我吃飯了。



我安頓好住宿,就上了寫著開往加影市區的Rapid KL巴士,開始了我的“漫游”,順便採購干糧,同時拍照發給猴女看。

尋找失落的故事…

多年前,我已得知國民大學有收藏土生華人文學作品,這次前來,希望可以一睹廬山真面目。我這次前來的重點在于土生華人翻譯文學,作品主要是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翻譯本,語言是峇峇文,基本上是馬來文/印尼文和福建話的混合體。

譯者是印尼土生華人,出版年份是30年代,拼音也和我們使用的馬來文有點分別,但如果照著拼音念也還是讀得懂,例如《八仙》的扉頁有一段:

Disadjiken pada marika, jang tetep menghargain adat kabiasa’an toeroen menoeroen dan kaboedajan dari bangsa Tionghoa.

(獻給珍惜中華民俗與文化的人-Disajikan pada mereka, yang tetap menghargai adat kebiasaan turun-menurun dan kebudayaan dari bangsa Tionghoa.)

我就在國民大學Tun Sri Lanang的資料庫(arkib)翻著這些舊書,用相機把每一頁拍下,回去再詳讀文本。其實我手上的館藏目錄裡有很多我猜不出書名的古代通俗小說,我先看我認得出書名的文獻。有些書名我只認得出一部分,就拍下封面放上面子書讓朋友猜,也能夠得到答案。

朋友們都挺感興趣的,哪怕不是在研究機構工作,也不是在求學的朋友,因為都是民間故事。要通過閱讀這些文獻來寫成學術文章,其實還有很多閱讀的工作要進行,起碼背景資料就要看不少,但在看文獻的過程中,看到一些插圖寫上峇峇文,真的相當有趣。

很多疑問就像拼圖,等待我去尋找和拼湊。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種類繁多,有些也是因為這次的涉略而認識,例如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萬花樓》小說裏的故事,就讓我長了見識。突然間,小時候看過的黃梅調,還有和阿嬤一起看過歌仔戲《孟麗君》、《蛇郎君》都湧現在我腦海裡,我想,這次的學術修行會非常充實。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