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虚与实.雪隆漫游记(一)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记忆里的虚与实.雪隆漫游记(一)

Posted by 陈慧文(隔周刊出)



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小旅行,主要目的是去国民大学看土生华人翻译文学的文献,兼和朋友见面,还有在剩余时间四处走动、吃喝玩乐,为时一个星期。

香港朋友猴女称我这次的小旅行为漫游,因为她在研究杜甫的漫游经历,她还浪漫地称我在进行学术修行,我喜欢这个说法,远离自己的工作,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算是一种充电。

我星期日抵达吉隆坡,住在十五碑,星期一开始看文献,星期二才搬进国民大学,一个人霸了整座外宾宿舍。其实我对国民大学的住宿情况不熟悉,误打误撞在校内发现了Kolej Burhanuddin Helmi也有外宾宿舍,网上是找不到这个讯息的,大学附近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朋友知道我住在这所大学,都打了退堂鼓,不约我吃饭了。



我安顿好住宿,就上了写着开往加影市区的Rapid KL巴士,开始了我的“漫游”,顺便采购干粮,同时拍照发给猴女看。

寻找失落的故事…

多年前,我已得知国民大学有收藏土生华人文学作品,这次前来,希望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我这次前来的重点在于土生华人翻译文学,作品主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翻译本,语言是峇峇文,基本上是马来文/印尼文和福建话的混合体。

译者是印尼土生华人,出版年份是30年代,拼音也和我们使用的马来文有点分别,但如果照着拼音念也还是读得懂,例如《八仙》的扉页有一段:

Disadjiken pada marika, jang tetep menghargain adat kabiasa’an toeroen menoeroen dan kaboedajan dari bangsa Tionghoa.

(献给珍惜中华民俗与文化的人-Disajikan pada mereka, yang tetap menghargai adat kebiasaan turun-menurun dan kebudayaan dari bangsa Tionghoa.)

我就在国民大学Tun Sri Lanang的资料库(arkib)翻著这些旧书,用相机把每一页拍下,回去再详读文本。其实我手上的馆藏目录里有很多我猜不出书名的古代通俗小说,我先看我认得出书名的文献。有些书名我只认得出一部分,就拍下封面放上面子书让朋友猜,也能够得到答案。

朋友们都挺感兴趣的,哪怕不是在研究机构工作,也不是在求学的朋友,因为都是民间故事。要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来写成学术文章,其实还有很多阅读的工作要进行,起码背景资料就要看不少,但在看文献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插图写上峇峇文,真的相当有趣。

很多疑问就像拼图,等待我去寻找和拼凑。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种类繁多,有些也是因为这次的涉略而认识,例如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万花楼》小说里的故事,就让我长了见识。突然间,小时候看过的黄梅调,还有和阿嬷一起看过歌仔戏《孟丽君》、《蛇郎君》都涌现在我脑海里,我想,这次的学术修行会非常充实。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