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採Blog‧採訪小感受
文:專題作者潘有文
專訪某個人,可以深入瞭解和釐清更多人和事,甚至可以從專業人士身上學習,這是當記者的優勢和樂趣。
從市井小民至高官顯要,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待人處事的方法,有的受訪者謙虛,願意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有者則自恃懂得某些事物,以高姿態方式“說教”。
幸運的是,至今我遇到的受訪者,都相當親和,尊重記者的工作,也提供許多好的意見,讓讀者、記者都受益。
我認為,受訪者中越屬于“大師級”的,越能理解記者的工作需要;所謂的“大師級”並不是以身分或職業來說,而是以其對待記者、提供資訊和發表意見的態度。
他們除了提供許多未必能在文章中出現的資訊,但對記者下筆時,能縱觀全景的資料,也不介意是否要“全文照登”,這類受訪者最令人尊敬。
專訪內容肯定無法全文盡錄,更多時候是受訪者提供的內容,是否能夠或值得刊出,完全得看主題而定,但依然有極少數受訪者介意這一部分,只能說那是無可奈何之事。
對我來說,受訪者提出刊登前,先看記者的稿件,其實可視為一種羞辱,就如在讓醫生診病,結束時突然說:“醫生,你可以給我看一些你的行醫資格嗎?”
相反的,如果訪問某些專業人士,記者擔心一些專業字眼使用得不恰當,即使受訪者不提,記者也會主動請求對方協助確認,這種情況和受訪者主動要求看稿的情形,心理上大大不同。
記者和受訪者之間互相尊重,得益的不只是彼此,報導出來的訊息,讀者也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