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草草不工──沧浪亭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蔡澜:草草不工──沧浪亭

在上海吃面,除了“吴越人家”,上海人一定和“沧浪亭”比较。



两家人基本上卖的都是一样的面条,碗是“吴”大,分量则两家人相同,汤底亦差不了多少。

料和面分开,小盘的菜先上,叫做“浇头”。我要了糟香焖肉、酱炒腰片、香菇面筋和炒素菜四碟浇头、摆在面前,配着面慢慢吃。

有些人不知道这种叫法,走了进来,拉了女侍指着我的菜:“要和他同一样的!”



后来我看到另一个老饕,竟然可以吩咐硬面或者烂面,我还不知道有这种吃法,显出我是大乡里。

女侍走过来,我问她:“为什么你不问问客人要的是哪种面?”

“你在柜台上买票时,就要说清楚呀!”她笑融融地:“我们还有浇头过桥、底浇、加浇、宽汤、紧汤和加面呢。”

说那么多,真不知怎么一个浇法。我一向吃面喜欢汤另上,面是像捞面一样不加汤,认为这才能吃出面条的原味。

“那么你下次来,叫拌面跟汤好了。”女侍教我。

又学会一样东西。

“我们的服务项目中,还有特殊需要,尽量满足这一条,你说到,我们就做到。”她说又为我上一课。

招牌的“沧浪亭”三个字写得很美,是钱君陶先生的手笔,听说从前的三个字是吴湖帆先生写的,但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掉。

如果你在上海只有吃一顿面的时间,我会推荐这一家,至少,它有一个配料架子,摆着芫荽、葱、蒜茸和各种调味,一共有十样,任君选择,“任吃唔嬲”。

(上海之旅之五)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