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音”緣聚會,不消散!

特約:子若

攝影;盧淑敏

今日登場

大馬知名服裝設計師杜志祥(Calvin Thoo)
天天天黑以后,我們都不害怕不彷徨,因為知道黑夜的盡頭,就是太陽所在的地方,而陽光是人類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

于是乎,人一生都在追逐自己心中的太陽,同時也把陽光帶給別人,終其一生在創造命運的各種可能性。

在國際中文樂壇創造了無數個奇跡的台灣音樂大師──李壽全,正是具有這種正能量的一個人。他擁抱了每個人心中該有一份堅守的追逐,不斷地創造自己可以被利用的價值,他的一生就是機會!

1955年出生于台灣新北市瑞芳人,畢業于逢甲大學經濟系,李壽全是台灣校園民歌推動者,也是音樂製作人。

瀏覽這個中文音樂的世界,屬于他的關鍵字就像是天上的星星數之不清,信手拈來最具代表的有:《龍的傳人》(1980年李建復的首張個人專輯,創下台灣民歌時期的巔峰)、《天天天藍》(1982年潘越雲憑此專輯大紅大紫,此專輯也成為民歌后期的雋永之作)、《一樣的月光》(1983年蘇苪主唱,台灣電影《搭錯車》主題曲)、《張三的歌》(1986年李壽全主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一場遊戲一場夢》(1987年王傑首張專輯,旋即奠定了他滄桑浪子的黃金歌唱事業)……站在今天的時間平台上,下一個十年屬于李壽全的關鍵字可能會多了一個A Cappella人聲樂團──VOX玩聲樂團!

以上所述,除了《張三的歌》由李壽全本人親自演繹之外,其余都是出自他製作的經典專輯,名符其實的音樂創作人,也創造了中文樂壇的永續!

雨,迎來了音樂才子

對我們這一群七字輩的流行音樂聆聽者而言,認識李壽全大概要從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專輯開始。

隨后的《忘了你忘了我》和《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專輯裡頭,我們看歌名同時,也在製作人一欄依然看見“李壽全”的名字。此外,他也監製了王傑的首張粵語專輯《故事的角色》。

從此,李壽全這個名字跳進了我的心裡,感覺既近又遠,那么熟悉又陌生。

直至這一回,慈濟基金會大馬分會雪蘭莪靜思書軒主辦《慈濟募心募款大愛音樂會》全馬巡迴演出,李壽全要來吉隆坡進行宣傳了!

他的名字再次清楚躍現眼前,豈能錯過與他零距離訪談的機會呢?

于是,過去那個週二下著滂沱大雨的午后,一個因緣巧合,使得不曾見面卻仿彿認識他許久的咱倆,得以面對面地坐在透天玻璃屋頂下暢談了起來。

彼時彼刻,抬頭可見從天而灑下的雨水,低頭則可聽見李壽全用一種雲淡風輕的語氣,談著他一點都不雲淡風輕的過往。一直聊,從雨大聊到雨小,直到雨停為止。

重要的是,在即將邁入耳順之年,他依然在場子上,音樂腳步未曾停止,用一種豁達的態度預見未來。這個音樂人的故事裡,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

我的歌比我走到更遠地方

當音樂故事未開啟前,我當然不忘老總張映坤的囑咐,要為讀者們“謀取福利”,如此有意思的福利會是什么呢?那就是讓李壽全給讀者寫幾個字……

說罷,他不假思索就在空紙上寫下了以下這17個字:

“生命是一場不期而遇/因緣如此不可思議”

與他的訪談,就從這17個字開始……針對他所寫所思所想,他說,回過頭去看自己的人生,不論是做音樂還是到目前為止所做過的事,許多事情的結果都並非自己當初所想像,或是所能想像到的。

他以前年赴中國演講一事為例,“此前,我從未到過中國,那是第一次去,到了以后才發現很多人聽過我的歌,買過我的專輯。對他們而言,自己就好像活生生的從專輯裡走了出來。”

做好當下事 將來不后悔

“那一天夜裡,應大家的要求,我唱了《張三的歌》,全場還來了個大合唱。”對他來說,那是盛況!“廿多年前,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從未想過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些我不認識的人,會聽了我的歌而得到啟發。”

他帶點慶幸的語氣,說道:“幸好,那一年自己用了一種認真的態度去看待和執行自己的工作,以致多年以后,能夠在那個場合裡享受到一絲絲的感動。”

有過這個寶貴的人生經歷,他于是經常對“玩聲樂團”的6位年輕小伙子,循循善誘:“如果你們想數十年以后怎樣,就得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他希望所有的年輕人都聽得懂這句話的涵義。

常言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李壽全有感而言,不管什么時候做的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能會對別人造成不一樣的結果。“這一連串交錯的人與事,不就是生命中一場又一場的不期而遇嗎?”人生之美在于不期而遇的幸福。

一首歌串連城與城的記憶

在茫茫人海中,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相識是因為有因有緣,后面就是發展的結果,“隨后的發展往往是不可思議的。”

“正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才需要認真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因此,李壽全才會表示,他不會以當下的結果定成敗。

音樂好壞,由時間定奪

他透露,打從他做音樂開始,就涉獵不少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當時浮現在他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是,音樂可以留下來,“當下製作的音樂是好是壞,還得經過數十年的汰舊換新才能確切地下定論。”

他聲稱,數十年后,若是還有人在討論同一首歌,這才是這首歌留下來的價值。

我們且借用他的歌與聽歌者結下因緣去看,到底這些歌為這個社會帶來了哪些個不可思議。

在他的心目中,一首歌之可以成為經典,它必須具備了獨到的見解,而這個見解可以與多年以前和多年以后的社會和群眾契合。

《一樣的月光》(作詞:吳念真、羅大佑/作曲:李壽全/編曲:陳志遠)和《未來的未來》(作詞:張大春/作曲:李壽全,1985年電影《超級市民》插曲)就是他口中所指的可以跨時代的好歌。

不管是《一樣的月光》裡的“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還是《未來的未來》裡的“告訴我/人類還沒有絕望/告訴我/上帝也不曾瘋狂/告訴我/告訴我/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這樣的歌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由任何階層的人們唱出來,它都能反映當下那個社會的現象,也讓人有所省思。

一段雋永的歌詞,一個動人的歌聲,一個用心的製作,使得一首歌把不同城市不相識的人們串連了起來,再把這群人們與下一個時代的另一群人串連起來。我想,這就是李壽全所寫到的因緣是如此不可思議吧!

重返張三的世界…

跟李壽全聊歌,不能不提及他個人的經典歌──《張三的歌》。

跟《一樣的月光》和《未來的未來》相比之下,《張三的歌》既是個人又是屬于大家的一首歌,他說,人們對這首歌依附的情感是獨立的,可以說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首歌裡頭找到各自的故事。

他指出,這就是當一首歌完成,並唱給大家聽了以后,必然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性。

心境變了,唱法也變了!

這首歌的詞曲創作人是張子石,他是李壽全在音樂路上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者,這首歌敘述的是張子石在婚姻觸礁后,在美國艱辛度日的真實寫照。

李壽全后來把這首歌收錄在其個人專輯《8又二分之一》(1986年發行),當年,他以其獨特的滄桑歌聲來詮釋這首歌的心境,唱出歌詞中動人心弦之處。

作為這首歌的原唱者,他坦言,不論是在唱這首歌或製作這張專輯時,純粹抱持著製作一張不一樣的作品的態度,“年輕嘛,大家做我也在做,過程中其實沒有太多的思考。”

廿多年后的2014年,《張三的歌》成為中國電影《同桌的你》的插曲,重新把這首歌唱響的他,苦笑了一下,繼續說道:多年以后,人事已非啦!

“朋友(張子石)過世了,做音樂的環境也改變了,唱法和心境都不一樣了!”他重新為這首歌編曲,使得歌曲的節奏放慢了,“速度慢下來不代表傷感,更多的是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去演繹。”

“年長了許多嘛,自然會有更成熟的唱法。”他個人認為,如今的這個詮釋方式,要比過去的唱法更好,也比較接近他自己。

單單一首歌的唱法改變了,心境也轉變了,他改變了嗎?“如果是對音樂,我想我對它的熱愛,一如往昔!”他說,現在走進錄音室的心情,跟人生中第一次踏入錄音室的心情是一模一樣的!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對每張製作的專輯又抱持怎么樣的期待?又如何規劃他的音樂未來?下週六的《架勢堂》,繼續為你書寫李壽全的音樂故事。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