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建交40周年研讨会.中国经济飞速前进 大马须开发更多商机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马中建交40周年研讨会.中国经济飞速前进 大马须开发更多商机

(八打灵再也22日讯)交通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指出,大马必须探讨如何在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大趋势中,开发和争取更多商机。



他说,马华公会目前在草拟1份公会未来的施政框架,并强调经济是国家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

廖中莱今日为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及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举办的“飞跃四十:马来西亚中国建交40周年”研讨会开幕时这么说,由于他未克出席,其讲词由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主席拿督何国忠博士代读。

出席者有中国驻马大使馆代表汪红柳、拉曼大学副校长(国际与学术发展)尤芳达教授和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博士,以及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



廖中莱说,马中建交是在时任首相敦拉萨认同和支持下促成,不但是我国外交史的大事,也改变大马的建国路程,并改变我国广大华社的命运。

他指出,民间团体和商团在马中关系扮演积极角色,主动承办许多活动、身体力行、出钱出力,必须获高度赞扬。

更密切合作

廖中莱说,个人方面,参加研讨会的陈凯希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主任吴宗玉教授,都是很好的例子。

“陈凯希是个出钱出力的典范,吴教授是马来研究专家,几十年来游走马中积极推动马中学术交流工作,中国驻马大使馆许多使节皆是他的学生。”

廖中莱坦言,马中若缺少这些默默耕耘的人去做牵线工作,今日不会出现两国关系如此密切的情况。

他衷心期待,未来马中能在政经文教各领域有更多密切合作。

尤芳达:通过研讨会
检视马中关系

尤芳达说,通过学者专家云集的相关研讨会,可检视马中两国关系,关怀两国如今面对的挑战,以及对两国未来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他致词时说,马中两国皆把2014年列为马中友好年,因此研讨会探讨多年来两国共同创造的成就和未来的挑战,令研讨会显得意义重大,也彰显了两国密切的双边关系。

他希望在马中建交40年时刻,能留下一些历史记录供后人研究,主办当局在研讨会结束后,将把所讨论的论文集结成册出版。

尤芳达指出,这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涵概马中两国政经文教领域,旨在回顾马中长远交流,展望两国未来发展,促进马中学术合作,开发两地研究成果,以及巩固马中友好关系,增进双方深厚情谊。

“马中两国政经关系坚固密切,两国有了传统上的互信,共同追求和分享机遇及繁荣,这种伙伴关系令彼此受益不浅,也为区域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进一步带动经济的活跃发展和建设。”

杨国庆:面对种族问题
马中可互相借鉴学习

马大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杨国庆博士指出,马中两国面对的种族关系问题不尽相同,但可互相借鉴并从中学习。

他说,不论大国或小国,都会面对种族关系议题,而小国也不见得不会面对严重问题。

杨国庆周五在研讨会上主讲“从种族政治和种族关系的政治经济学中学习”议题时指出,马来西亚族群特征是种族、文化和宗教等皆不同的相互增强形式(Mutually Reinforce),意味极少相似点,因此政府在施行政策上会面临极大难处,是个非常难治理的国家。

多数族群得益

“大马族群处于混居状况,相反中国是汉族占总人口92%,族群是区域性聚居(譬如西藏人在西藏,维吾尔族在新疆),这种情况下国家或会面临分裂危险。”

另外他说,族群优惠制度方面大马主要是多数族群得益,中国却顾及少数族群。

“中国情况,不等于少数族群或多数族群都会高兴,前者或会认为本应获得的利益因内部殖民主义而被汉族商人夺走;后者则对前者的升学和就业机会、豁免一子政策等有异议,。”

他说,因此中国政府施政时需让两方皆感到公平,避免造成误解,马来西亚方面也是如此。

甲苏丹多次朝贡
黄文斌:马中关系久远

黄文斌说,从马六甲王朝君主(苏丹)自1405年开始,曾到中国入贡多达32次,足以窥见马中关系的久远历史。

他说,其论文主要从明清时代有关马六甲的文献或文物情况,来探讨早期马六甲与中国的往来关系。

“论文以《明史》、《明实录》所见的马六甲君主朝贡明朝皇帝的记录,和从马六甲三宝山和青山亭所见的碑文、墓碑及匾额等资料,来探析明初和明末2个时期的马中关系。”

赞扬敦马敦阿都拉

他分析,明初时期,马六甲君主多次到中国朝贡,明朝皇帝及马六甲王显然是宗主国和朝贡国或藩属国关系;明末时期,甲必丹为避开明末清初动乱,或反清复明义士而移居马六甲,前者马中关系倾向政治,后者倾向商贸和移居。

另外,吴宗玉说,大马连续6年成为中国在东协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大马2015年也将担任东协轮值主席国。

他也赞扬前首相敦马哈迪和敦阿都拉多次访问中国,持续推广马中发展;并希望两国成为永远的好邻居、好伙伴,共同努力开辟新篇章。

梁文勇:助解决南海问题
建议大马扮演中间人

拉曼大学八打灵再也分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梁文勇博士建议,大马可扮演中间人角色,协助解决南海问题。

他个人认为,涉及议题的多方需改变观念,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于互相做出妥协。

梁文勇在研讨会主讲《马中关系和它对东协的含意》论文时指出,大马是相较东协国家中,和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况且曾有过多次协助他国调解纷争的经验。

“大马曾协助调解菲律宾政府和摩洛穆斯林解放阵线(MILF)的纷争,见证两方签署和平架构协定,也曾协助泰国政府为发生在泰南的穆斯林骚乱提供和平解决方案。”

他说,东协是除了欧盟以外,最成功和备受瞩目的区域性组织,而大马将在2015年担任东协轮值主席,届时希望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涉及的东协国家和中国以友好方式针对问题协商。

郑明瑜:应促进人才流动性

拉曼大学管理与领导发展学院主任郑明瑜教授指出,大马人才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当局不应把重点放在将人才留在国内,而是促进人才流动性及与身在国外的大马人才建立联系网。

她说,有关做法才能够满足全球经济化体系的要求。

郑明瑜在研讨会主讲《人才经济学:议题和挑战》议题时指出,人才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资源,而更趋向促成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她指出,商业环境的改变、科技日益先进及全球化等因素导致人才需求剧增,但同时间国家政策、教育和人口改变却致使人才供给下降,形成人才缺口。

郑明瑜说,大马发生人才缺口主因是人才出现移民趋势,虽政府设大马人才机构应对有关问题,但至今无从得知其成功的程度。

“中国的人才缺口主因是过于急速的工业化发展及一子政策,若不在2020年前解决相关问题,恐将影响中国约2.3%的国内生产总值。”

许利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大马将成重要支点国

(吉隆坡22日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员许利平指出,大马以互联互通、政治沟通、经贸合作和文化交融的优势,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国家。

他说,中国的这项举措以经贸和人文为双翼,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并旨在推动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的全方位升级,同时促进马中关系走向更成熟稳定的下一个40年。

他出席“飞跃40:马中建交40周年研讨会”第一场研究时,如是指出。

“目前中国与东协存在3个困境,即地缘政治结构引起的邻国崛起心理困境、全球化导致经济同质化竞争产生的发展困境和历史与殖民话语体系错位,导致岛礁争端演变而成的安全困境。”

他说,为了突破上述困境,中国将运用海上丝绸之路等“软实力”构建紧密的中国与东协命运共同体。

“大马之所以可成为有关举措的重要支点国家,第一,大马处于东南亚中心,独特的海陆地理位置可形成覆蓋全球的物流网络;第二,大马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前者可充当中国和东协政治沟通桥梁。”

建议建立郑和学院

他补充,马中经贸合作的卓越发展,及大马作为亚洲版的“文化熔炉”,都有助大马在海上丝绸之路占先机。

另外,他建议,大马可开展郑和学术研讨会和建立“郑和学院”,传播伊斯兰文化并促进双方人文交流。

出席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主任吴宗玉、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教授黄文斌和林水檺。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