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題.太嬌貴就是一種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題.太嬌貴就是一種病!

報導:葉鳳玲
圖:盧淑敏、陳梓健、受訪者提供



孩子是一張純白的紙,什麼樣的環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模式,就會印出他什麼樣的性格和習慣。很多父母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言行“養成”了孩子的王子病、公主病。

■父母寵出禍來!

所謂“王子病、公主病”,是指現代小孩因為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人人服侍周到,以至被寵壞、經常發脾氣、極需要保護和遷就等行為。同時,也因為養成依賴的習慣,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欠缺。

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過度寵愛和溺愛,事事為他們做好準備,隨著孩子的長大,“王子病、公主病”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他們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學業、事業。身為父母,讓自己成為身教的模範,進而才能引導孩子的行為。



避免以下的言行,就是杜絕孩子染上“王子病、公主病”的第一步!

1.任何事情都幫孩子做好

餵他吃飯、幫他折衣服、幫他穿衣服、幫他剪指甲、幫他清理髒亂、幫他穿鞋襪、吃葡萄幫他挑好籽、吃蝦子幫他剝好殼……

2.孩子一哭就聽他的

只要哭就可以買玩具、只要哭就可以吃糖果、只要一哭一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于是家裡堆滿了玩具,每次出門都要聽孩子的。

3.不執行訂下的規範

跟他說了“做完功課才帶你去玩”,結果因為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求情中,功課雖然還未做完,還是帶他去玩。或是說了“家裡玩具那么多了,這是最后一次了”,結果逛街的時候,還是多了好幾個玩具。

4.一抱怨就幫他解決

如果孩子說學校功課太多,馬上去跟老師反映;如果他跟別人起衝突,就馬上相信他的說法,去責怪對方;自己孩子做錯事情,覺得沒關係,多給他幾次機會。

5.一直認為孩子還小

六歲了還不會自己刷牙(沒關係他還小)、10歲了還不會自己洗頭(沒關係他還小)、12歲了都沒有給他做過家務(沒關係他還小)、16歲了還不會自己洗衣服(沒關係他還小)……

6.讓孩子認為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

你值得穿那么好的衣服啊,你是我的小公主、小王子!爸爸媽媽這樣做都是理所當然的,你是我的寶貝!你拿到模範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是那么聰明!

7.讓他予取予求

滿足孩子的要求,卻不教他金錢背后的辛苦。想要iPad? 爸爸買給你;想要遙控車?阿公買給你;想要500令吉的鞋子?媽媽買給你;想要8萬令吉的車子?爸媽買給你……

8.告訴他替自己著想就好

媽媽不用吃,你吃就好了;你把自己的功課顧好就好了,其他事情都不用想;考試到了,不用洗碗了,趕快去唸書;只要乖乖唸書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做!

9.讓他相信自己高人一等

沒關係沒關係,弄髒了kakak清洗就好;你看!如果不好好唸書,就會去做撿垃圾的工作;千萬不要像他一樣,變成黑手,整天髒兮兮的;你看那些窮人,就是不夠努力……

10.不教會他負責、慈悲、同理心、正義

功課沒有寫完?沒關係,我打電話給老師,你慢慢補就好;每天早上晚到校,沒有做到掃地工作?掃地而已,沒有做就算啦……

有無責任感,從小教起…

小結論:

被父母溺愛養成的“公主病、王子病”,不只是對一個人、一個家庭造成影響,可能還會變成一個個的社會事件。當孩子成為任性的公主、王子,小致工作上多交代一點任務就推三阻四或是幹脆辭職不做,大致犯法、傷人,然后父母還袒護說出“他只是愛玩而已,並不壞”……在教養過程中給予訓練和挫折,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這樣才有可能變成人見人愛的王子公主,而不是讓人頭痛的霸王、壞蛋。

同場加映
記者葉鳳玲:說書

在書店裡看過一本書的介紹,書上大意標示著:“世界上沒有一棵樹因為這本書倒下”。這行字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原來書店裡滿屋的書,都是砍下樹木才得以製成,想到自己買的書、看的書,有些心虛起來。

但是,轉念又想到,書如果由一棵棵樹木製成,翻開書,除了串串的文字,原來也有樹影和葉片摩挲的颯颯聲在裡面,似乎有幾分浪漫的感覺,不是嗎?

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書本製成電子版,根本不需要使用到紙張,而且傳播的速度及廣度更大,從地球資源及社會生活模式轉變的角度而言,這是值得期待的。但是,我怎么也不想看到書本的沒落。

一直覺得手指翻過書頁是很優雅的姿勢,比起用按鍵在電腦上換頁,是完全不同的情致。前者是手工篩選細心慢焙的咖啡,后者是加熱水即飲的即溶咖啡。

世上很多兩難的事情,印製書本不得不砍伐樹木,這是兩難。然而,若然知道書本的來處,知道裡面除了作者的智慧,也包含造物主的心血,帶著珍惜的心情翻閱它,可以彌補一些心虛吧!

灌輸正確價值觀

孩子是爸媽的心肝寶貝,然而有的“心肝寶貝”長大之后是懂禮貌和體恤的王子、公主,有的卻是患上王子病、公主病,其中的差異在于父母的管教。

■教子要有方

滿足孩子視需求而定

■危太太(家庭主婦)

危太太認為,物質不要寵溺,簡單地說,就是不能什么都給孩子、什么都滿足他,而是東西要給得剛好,以免孩子太過驕縱……

我有一位女兒(6歲)和一位兒子(3歲),這個年齡的孩子,最經常提出的要求就是買玩具,但是我不會輕易地答應,反而會問他們:“你會怎樣用這個東西?”“會不會保護?”

現代父母應該學習懂得孩子真正的需求。比如玩具,我會根據他真正需求和玩具的用途,來決定買或不買,當然也要看價錢,如果太貴或是不耐玩的就不買。

勿急著幫孩子做決定

小孩玩膩了的玩具,我也會讓他們捐給其他小朋友。比如之前帶孩子參加講故事,活動上,各位小朋友帶來自己不要的玩具互相交換,讓原本是舊玩具又“變成”了別人的新玩具,很環保。

小孩有時候會不知道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吵架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小題大作,要問清楚事情的由來,不要只是聽自己的孩子說,也要聽其他人怎么說。

如果發現是自己孩子的錯,我會告訴他們錯在哪裡?為什么別人會這樣對他?然后,我會問他們“你會怎么做?”,讓他們自己思考,不要急著替他們做決定。

我覺得讓孩子和外界接觸,可以訓練他們的學習能力,所以我都會帶小孩到書局、公園,而且盡量讓他們多運動,因為小孩精力旺盛,需要讓他們發洩一下,不然苦的是媽媽,哈!

積分卡獎勵女兒做好事

■吳沭澔(營養師)

5歲的女兒吳諾是吳沭澔的“小公主”,但不是公主病的公主,而是陽剛味的小公主!他說,女兒的性格繼承了他,果斷、不會扭扭捏捏,當她不要的時候就很難讓她扭轉過來……

我和太太會給她想要的東西,但並不是有求必應,我們給的是她值得擁有的東西,像當她做到她應該做的或者表現不錯,我們會獎勵她,讓她學習到付出和收獲是一種平等。

教育,也不能壓抑孩子天性

最近,我們給她積分卡,每當做一件好事,就會給一至三個蓋章,累積到30個蓋章就會有禮物。有時候,她會跟我說她做了什么好事,我說這是理所當要去做的,所以沒給她蓋章。一般上,超出我們想像以外的才會給蓋章,比如她自動自發去做事情。

小孩是天使也是惡魔,因為他們天真無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聽話、頑皮是他們這個年紀的天性,父母沒必要壓抑他們或強迫他們當天使,因為惡魔慢慢長大了會自動變成天使,反而有的天使長大之后變成惡魔,這才是我們不想要看到的。

城市的空間狹小,而小朋友的天性需要大的空間來跑、跳、爬,最大的空間就是在大自然裡。然而,不少父母害怕帶小朋友到森林去,怕有蚊蟲、怕有危險,就因為這種怕,才養成孩子的王子病、公主病。

讓孩子體會工作樂趣

■洪繡晴(兒童劇工作者)

由于只有一個獨生子陳其昱(6歲),洪繡晴(紅姐姐)因此不自覺地過度寵愛他,偏離了教養的方向,直到后來她和先生發現了一個問題……

之前我和先生確實很寵愛孩子,出入都會到有冷氣的餐館、幫他拿書包等。可是,后來發現帶他到沒有冷氣的餐館時,他會因為覺得很熱而吃不下飯,我和先生這才慢慢地調整教育方法。

為了“糾正”孩子的習慣,我特地每星期都帶他到沒有冷氣的經濟飯檔,告訴他:你看,選擇這么多,到美美的餐館都沒有這么多的選擇。慢慢的,他也覺得經濟飯也很好吃。

做家務,也是一種教育

現在的他會自己洗校鞋、襪子,而且我一定要他和我一起做完家務,才可以玩、看電視。有時候,他會以比較負面的情緒去做家務,但是我告訴他:這車子載你走來走去,它一直幫你,你不清洗它,對它不是很公平嗎?或是在他掃地、抹地過后,讓他感受腳踩在地面上舒服的感覺,他就會變得願意做家務了。

我以前很嚴謹,不讓家裡長輩買東西給兒子,可是后來覺得這是剝奪公公婆婆享受孫兒的撒嬌,現在的話,如果不是過分寵愛,我會讓兒子去謝謝買禮物給他的人,或是請他把禮物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我相信讓小孩適時“吃苦”,可以讓他學習成長,接受現實社會的狀況,所以,我讓他到我的劇場幫忙掃地、排椅子。以前我會跟小孩說“媽咪做工很辛苦”,但是這可能會讓他們害怕工作,所以,現在我都改說“媽咪的工作很有趣”,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工作是苦差。

有求必應不是愛!

現今家庭逐漸少子化,有了孩子就容易寵過頭。要怎樣疼、怎樣教才能教出有教養的小孩,而不是寵過頭的小王子或小公主呢?聽聽專家分析王子病、公主病的形成與特征,確診孩子的“病源”。

■確診篇

為什麼會有公主病、王子病?

■蘇柔蓉(轉捩點全人發展中心註冊心理輔導師)

1.家庭模式的改變

上一代的家庭通常有四五位孩子,把父母的注意力分散,但是現代家庭都傾向“少子化”,一對夫妻普遍上擁有一至兩位孩子。“少子”促成父母的焦點都聚集在少數孩子身上,只要父母能力許可,他們都會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與最豐足的物質生活。

此外,現代的家庭多半是雙職父母,他們長期忙碌于工作,經濟能力不錯,他們往往會請傭人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長久下來,孩子越來越依賴傭人,任何事務都請傭人幫忙處理,如:寫作業、綁鞋帶、穿校服等。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在“全職母親”身上,他們的人生重心集中在孩子,無時無刻都要確保自己把孩子照顧得“最好”,長久下來容易寵壞孩子,而形成了公主或王子脾性般的孩子。

2. 社會競爭激烈,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或傭人,長大后難以獨立生活,形成了自理能力差,生活過度依賴他人的公主病、王子病。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孩子自小就被父母重點栽培。

除了參與各種藝能班開發才藝之外,孩子最好能擠入名校唸書,精通各項課業與活動。孩子的生活因此而被填滿,長久下來成了“生活白癡”,不懂自理生活。

3.父母錯誤表達愛

大多數父母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剷除人生一切障礙,避免他們經歷任何挫折,無憂無慮成長。然而,父母這樣的想法卻為孩子製造了一個“假象”,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有如王子或公主般過著幸福與快樂的生活,人生一帆風順。當他們面對生活的挑戰時,往往不堪一擊,無法處理負面的情緒與反應,做出極端的行為。

4.深受王子與公主的虛擬故事影響

現代孩子成長的過程裡,一定會受到王子與公主的故事的“洗禮”。故事裡的主角往往長相亮眼別緻、衣著打扮漂亮、深受萬人愛戴,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長期熏習之下,孩子潛移默化的模仿了主角的生活,忘了這些都是虛擬的故事,與現實生活脫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打造自己擁有王子或公主的特質,並期望自己如王子或公主般被眾人對待。

公主病、王子病特征

1.自我中心

由于長期受到父母、長輩與朋友們的認同與鼓勵,鮮少被他人批評,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他們因此而表現得高傲,難以接受他人的看法,更不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他們自以為有過人之處而感覺比他人優越,長期下來自我膨脹,人際關係不理想。

2.生活與情緒的自理能力低

由于長期受到他人照顧,日常事務都不需要親自打理,無法發展出理想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下廚、打掃、洗衣、換燈泡等。他們也因為長期受到他人的遷就與妥協,當面對挫折時無法自理負面情緒,往往表現出極端、任性,情緒管理能力弱。

3. 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

公主病或王子病的孩子,習以為常的咨詢父母生活大小事情,導致他們欠缺主見。一旦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變得茫然失措,沒有信心獨立面對事情,有的更無法承擔起責任去解決問題,以為眼前的問題必定要依賴他人才可以解決。

4. 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由于長期受到讚賞,公主病或王子病的人,常常自以為是,對自己的過錯不以為然,卻對他人百般挑剔。他們在與人互動時會舉出“雙重制度”的規矩,讓人百思不解、感覺不平,難以和他們相處或共事。

人生哪有童話般順遂…

父母可以全心順著孩子的意願,然而孩子長大出來社會工作后,別人可不會順者他,于是在家得寵而變得任性的孩子,就容易產生人際溝通上的障礙!為了讓孩子將來容易融入社會,從小就需要正確的心理建設……

■治理王子病

如何協助孩子戒除病因?

1.允許孩子去親身經歷生活中的種種事情

現代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少走冤枉路,避免他們吃苦,往往為他們鋪排生活,掃除障礙。但是過度的照顧與呵護,會阻礙孩子去親身經歷生活中的種種事情,錯過了學習的良好機會。

例如:孩子與同學吵架或打架,父母去跟校方和受害的同學道歉,卻沒讓孩子親自道歉,這就是典型的“不讓孩子去親身經歷事情”。其實,當孩子與同學發生衝突,這是一個真實的生活經驗,也是教育孩子化解衝突的良好時機。

父母可以傾聽與理解孩子的苦衷,並引導孩子看見自己的問題,鼓勵與陪同孩子向同學道歉。曾經有一位媽媽陪伴21歲的“公主女兒”出國留學,原因是要照顧女兒的起居飲食,瞭解女兒的社交圈子與學業進度。這也是一個典型塑造“公主病”孩子的例子。父母應當讓孩子親身體驗生活,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公主病或王子病的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應當從家庭教育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生活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管理情緒的能力等。

這些都是能伴隨孩子一生的基本生存能力,父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適度地分配任務,讓孩子學習獨立去完成。孩子該做的,能夠做的都應該一一讓孩子去學習把責任承擔起來。

3.愛要有智慧,賞罰要分明

父母愛子心切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但是愛裡一定要有智慧,不能一味地縱容而導致溺愛,也不能一味地呵責而導致了傷害。

首先,父母要有覺察與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適當地向孩子表達愛。當孩子做到應做和該做的事,父母可以給孩子獎賞。獎賞可以是稱讚的言語、送小禮物、給予優質的相處時間或愛的擁抱。

另一方面,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在決定懲罰之前,需要好好理解孩子的過錯,並給予適當的引導,最后才加上適度的懲罰,作為提醒孩子以后不再重犯。唯有父母有智慧地愛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拒絕孩子任性要求?

當孩子大哭大鬧吵著買玩具,父母應先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確保自己平心靜氣把孩子帶離現場,到外頭散散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情緒比較平伏后,父母可以好好讓孩子理解“不可以”的原因,要相信你的孩子其實是有理解他人的能力。

家中長輩對孩子有求必應,怎麼辦?

現今的孩子都很“精”,知道公公婆婆疼他,就會找他們;若爸媽說不行,但公公婆婆會給,于是孩子就知道要“選邊站”。所以,大人自己要先溝通好,包括父母、公公婆婆、保母等,教養必須有一致性!

如果孩子會這樣做,父母應該與公公婆婆多溝通,讓其他長輩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長輩也得放手讓父母去學習教育孩子,並全力配合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家庭裡的教育一致。

若孩子會特別傾向和父親或母親其中一位討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許父母之間的教育也不一致,那也需要父母彼此多溝通,觀念一致。

經濟良好家庭,容易出狀況…

公主病、王子病不一定只出現在經濟環境較好的家庭。公主與王子的誕生有兩種可能性:一、從小萬千寵愛于一身,父母呵護得猶如公主王子般,長久下來讓孩子感覺“唯我獨尊”,自己尊貴得像公主王子般。

二、從小缺乏他人的愛,只能自己給自己所愛的孩子。為了證明給他人看到自己的尊貴,他們特別寵愛自己,甚至把自己愛得像公主王子般,陷入自戀自爽的情節。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性格、興趣、能力與喜好。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所差異,沒有一套標準的教養方式,可以運用在所有孩子身上。

比如虎媽式的教養是故意讓孩子吃苦,在虎媽的孩子身上受益無窮,但是並非適用在教養所有孩子。父母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理解孩子的獨特性,並允許自己有犯錯與成長的空間,慢慢地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