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聰:醫生的數學課

最近大學公布入學名單,再度爆發優秀生無法如願入讀醫學系的課題,今年情況似乎更嚴重,據說因為醫學系名額被大幅削減超過一半。

每次人們都把焦點放在為何優秀生進不了醫科,卻忽視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優秀生非醫科不讀的怪現象。

優秀生讀醫,可說是華人獨有的文化,而且還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地華人父母無不期待孩子讀醫。但父母和學生本身,又抱著什么樣的心態看待醫科?

如果是為了興趣,純粹因為要懸壺濟世,那別再猶豫了,應該去讀醫。我們也必須感恩這世上將會多了位仁心仁術的好醫生。

如果是為了名譽,父母有心跟親朋戚友炫耀,學生憧憬崇高社會地位,讀醫可以是個選擇,但未必確保他能夠成為一名敬業樂業的醫生。選錯行業可以造就一生遺憾。

會淪為低收入行業

如果說是為了賺錢,那么所有父母和學生都應該上一堂醫生的數學課。在過去的時代,當醫生或許很賺錢,但今時不同往日,醫生表面雖然光鮮,卻是一份“手停口停”的工作,每一分錢都要用自己雙手掙回來。

政府每天說,醫生與人口比例必須達到1對400才符合標準。如果每個人在一年內平均只付100令吉給醫生(看兩次小病),那么每個醫生一年只能賺取400×100=4萬令吉;這還未扣除診所的營運開銷和繳交所得稅。可以肯定,如果真的達到1對400的標準,到時醫生將會淪為低收入行業。當看到病人越來越少,同行競爭者卻越來越多,就會明白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在收入方面,醫生是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行業:跟一般打工仔比,收入固然高出許多,若跟一些領域的專才相比,就望塵莫及了,更甭想跟企業老闆相提並論。那些對醫生錢途充滿幻想和希望的父母和學生,又是否看清這一點?

若要往錢看,去發明一個專利、創造一個品牌、取得一個代理權,任何一樣,都肯定比當醫生來得有賺頭。所以說,現在想當醫生的人,不是為了興趣,就是為了名譽,若是為賺錢,那就是走錯屋子進錯門了。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