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中篇:地方戲曲) .改變曲樂佈景劇情 傳統戲曲添新元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中篇:地方戲曲) .改變曲樂佈景劇情 傳統戲曲添新元素

報導:陳韋菘、黃慧琪
攝影:張來星、陳韋菘
(新山30日訊)山不轉路轉,戲不變曲變!傳統地方戲曲欲擺脫“沉悶乏味”的框架,唯有在曲樂、布景和台詞等注入新元素,才能引起年輕人共鳴,讓戲曲成了一種藝術潮流。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對戲曲所供予的娛樂索求,與半世紀前情景有著明顯的對比。

早期的戲迷喜歡慢慢細嚼體會,現今戲迷較重視于感官效果,以及劇情緊奏的劇目。

在大環境變奏的情況下,傳統地方戲曲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迎合年輕人需求做出改變。



其中,地方戲曲戲迷陳效傑(39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舉例,西江月歌仔戲團所帶來的福建歌仔戲,從舞台設計、曲樂都融入科技效果。

打造立體舞台布景

陳效傑說,劇團不禁打造更立體的舞台布景,曲樂也改用專業音響技術呈獻,甚至還注入閩南流行曲。

“演員的戲服更為華麗,一出戲更換五六套衣裳,對白上的自由發揮,也淺白易懂。”

他更指,劇團更製造受傷噴血等效果,劇情緊湊也沒有冷場。

“這種新式的戲曲,會吸引滿場的觀賞,反觀傳統不變的戲曲,每次開演只有十多名觀眾。”

他不諱言,注入新元素的地方戲曲,更吸引人,這些改變在粵曲也開始看見。

同時,西江月歌仔戲團負責人侯俊輝向透露,大多演出情況是當天才知道演出哪些劇目和劇種,甚至沒有經過綵排,就由具有經驗的演員自由發揮,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驚喜。

粵劇導師嚴潤梅也指出,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接觸戲曲,現今香港劇團在戲曲的呈獻上,也重金打造舞台背景,加強了硬體和軟體設備,注入新元素,但卻不失傳統戲曲原有的風格。

演員水平專業非業餘

畢業自各大院校戲劇系,地方戲曲演員具有專業演出水平,絕非“業余愛好者”!

陳金鳳及李靜芳是西江月歌仔戲團資深兩名導演及戲劇主導人,她們從小開始接觸戲曲,所以什么劇本都難不倒他們,即使是歷史人物,他們也可以演得入木三分。

“一知道演出的方向,我們會立即進行角色的分配,只要有足夠時間讓演員分配衣服及化妝,就能演出一部好的劇情出來”!”

李靜芳告知,該劇團裡的團員都是各院校戲劇系出生,大致上都無需再指導,只要提早數小時告知當天演出的是喜劇、悲劇、或武打劇即可。

“即使拿到非常厚的劇本,我們也能在2天內消化,再毫無紕漏的演出。 ”

佳節出現高價搶人

地方戲曲也可受很受歡迎,甚至出現“高價搶人”的現象!

侯俊輝(40歲)擁有14年在戲班和劇團打滾的經驗。

他說,小時候,公公便常牽著他的手,到附近的廟會去看歌仔戲,他也因此愛上閩南傳統戲曲。

同時他對歌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踏入社會后便努力往演藝圈發展,從歌手、轉至經紀人到再到活動負責人。

侯俊輝說,在擔任經紀人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時,都會出現戲班“演員不足”及“高價搶人”的情況,使他在接戲時常陷入演員“撞檔期”的問題,在種種因素下,他便自立門戶成立劇團。

“這個轉變很大,家人也都一直反對我從事這個行業,而我卻單純地因為興趣,堅持走到今天,所幸也稍有成績。”

或許因為年輕,侯俊輝更懂得年輕人的喜好,使劇團的歌仔戲在馬新相當受落。

親力親為一手包辦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親力親為、認真努力,才能保住飯碗!

侯俊輝指出,成立戲班后,便開始學習上網添購戲服、道具,從戲棚、戲台、服裝、接洽、工作人員分配甚至到台灣尋找演員等等,都是他親力親為一手包辦!

“團員們也會看電影或電視劇找尋靈感,加入戲曲內,再以創新角度發揮。”

他指欣慰,團員們也很盡力配合,把加入新元素戲曲發揮得淋漓精緻。

要先聲奪人

他說,很多人誤以為歌仔戲主要的是變臉、武打、吐血場面,其實歌仔戲的挑戰也在于“先聲奪人”,開始戲曲的第一個音很重要,若聲音不夠搶耳不夠吸引人,那就會讓觀眾離席了。

他也會兼顧團員的健康,他相信一個團隊只要在相互配合、信任、體諒的情況下,演出機會才接踵而來。

海外粉絲送菜飯名錶

歌仔戲的演員也能擁有粉絲,送菜送飯送名表!

侯俊輝指出,不要認為歌仔戲沒粉絲,這些地方戲演員走出國外,可是許多海外粉絲的“偶像”。

他透露,他每一年中會有三天帶領的團員們到鄰國做演出,第1至2年時還好,認識了許多對歌仔戲喜愛的觀眾。

第3年開始就許多粉絲都會提前到現場幫忙,替“偶像”打包好食物,甚至煲涼茶、燉湯等,送往戲棚后台,讓心儀的演員享用。

他說,甚至有許多粉絲也會盡地主之誼,邀約演員外出吃宵夜或逛街,還曾有一名演員獲得粉絲贈送的名表。

他不會局限團員們台下的生活,以及和粉絲的互動,只要演員在舞台上盡力表演,不要有太大的問題即可。

由此也可證明,鄰國粉絲對于地方戲曲演員的愛戴,是大馬所遠遠不及。

發生狀況臨場應對

演出過程中,竟把無辜小孩嚇哭了!

當記者問侯俊輝,西江月歌仔戲團演員都沒有彩排過便上台演出,是否曾出現“凸槌”狀況。

他說,演員們都是專業的演員,頭腦轉得很快,很會變通,幾乎沒有發生過大狀況。

但侯俊輝說透露,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接戲的演員慢了進場,台上的演員必須“掰”下去,所以他們把在台邊玩樂的小朋友給“拱上台”出來,想說拖延一下時間。

但是沒想到居然把那小孩子嚇哭了,但是因為是即興演出,所以后台人員就立即把小孩子抱走,接著台上的演員們再相互以搞笑方式指責對方,待后台人員打眼色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再迅速回到主題表演。

雖然場面有點尷尬,但是這樣的應對方式,卻讓台下的觀眾大聲鼓掌叫好。

戲曲若改革恐失傳統

儒樂團導師李美貞說,如今有不少劇團為了吸引年輕群眾,出盡法寶,砸重金佈置華麗舞台,有的甚至以4D形式演出。

“有的劇團為了讓觀眾能夠有更多的參與感,會將劇情現實化,比如淹水的橋段,就會往觀眾身上噴水,讓觀眾們能夠有另一番體會。”

她不諱言,雖然改革將吸引年輕觀眾,但有的時候卻在無形中失去了傳統戲曲的面貌。

光碟播放背景音樂

“為了讓那些對方言不是很熟悉的觀眾能夠了解戲曲內容,現在的劇團都會投影華文字幕,供人參考。”

李美貞也提到,目前新山的劇團多數都使用光碟播放背景音樂,這樣即可省略排練樂隊的時間,也省下聘請樂隊的開支。

她說,弊病就是光碟與法像樂手一樣配合演員的節奏,演員被迫趕上光碟音樂的節奏,表演也因此受限制和吃力。

劇團在選擇曲目時,也會避忌使用節奏過慢的戲種,避免觀眾覺得乏悶離席。

陳再藩:將戲曲帶入學校

新山文化人陳再藩認為,若要改變地方戲曲青黃不接的情況,可仿傚其他地區如新加坡做法,將戲曲帶入學校,成為課外活動之一。

他說,戲曲時過境遷,已不能再依靠戲班招攬學生,傳承工作必須跟隨時代的腳步轉型,才能逃脫消失的命運。

“唯有提升戲曲在社會上的地位,將它從民間消遣,轉為藝術文化,才能改變民眾的刻板印象,重新接受戲曲。”

陳再藩雖遺憾樂師鼓手的斷層,但他相信只要克服困難,仍然可以將戲曲傳承予下一代,例如可用光碟取代樂師伴奏,雖然會因此失去傳統戲曲部分意義,卻也是一個解困的方法。

他希望華社凝聚力量,保護屬于華族文化根基,唯有讓年輕一輩了解文化活動傳承的重要性,戲曲的命運才能被改變。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