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的母校 16培才老校友細說當年

(關丹30日訊)闊別55年,相聚細說當年情,關丹培才華校七旬老校友分享童年趣事,笑聲連連!

16名于1959年第23屆畢業的培才華校校友,今日在也是校友的董事長曾再明、校友會會長潘先煌、符瑞日、甘德光等校友的策劃及號召下,校長吳英萊及教師們安排及協助下,事隔55年后再次踏入闊別多年的母校,瞭解母校的發展。

以甘德光為首的校友,卸任校長陳瑞光及林松英,今早在該校拿汀葉星群講堂歡聚交流時,更在活動上,互相分享當年幼時的相處情境及趣事,笑聲不絕,也對母校有今時發展成就,感到欣慰。

甘德光說,培才學校已成立82年了,校舍從80多年前的單層板屋,已脫胎換骨發展成鋼骨水泥的建築物,學生們都在十分舒適的環境、雄偉壯觀的校舍求學實為一項不簡單的任務,董家協3機構功勞最大。

為母校成就驕傲

他說,母校能成為關丹市民首選學校之一,讓身為培才畢業生的他,感到興奮驕傲,更呼吁大家應抱著計較少一點、快樂多一些的心態回饋母校。

“希望在我們(校友)打開回校先驅,主辦‘甲子有約、古稀有情,校友回校日’以回饋母校的活動,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用,讓更多培才校友仿傚先例,使到母校的下一代受惠。”

潘先煌也說,母校建校至今已培育以萬為計的畢業生,分佈于各地,在各個領域辛勤耕耘,貢獻國家社會。

他說,分隔數十載后,分佈各地的老校友回校探望和相聚,重溫當年在母校的情與境,昔日天真無邪的兒童今已是霜染兩鬚,只因一個‘緣’。

“校友對母校建設與發展的關心,無私和慷慨的善舉,希望能產生拋磚引玉效果。”

曾再明:校友團聚意義深遠

曾再明說,人生有幾個十年,時間永遠不等人,大部分老校友都是自畢業后不曾相見,此次能獲校友響應號召,遠道而來團聚,意義深遠。

“校友會成立了10年,卻只有300余名校友加入,因此希望在藉此23屆畢業生的力量踏出第一步,吸引更多老中青校友踴躍加入,為母校軟硬體發展的需要獻力。”

他說,母校外觀雖已有別于當年,但培育英才的辦校宗旨始終如一,當年曾經就讀的培才學校仍然長存。

吳英萊也說,校方首次接待高齡校友回校,更開啟號召后輩校友學習的榜樣,希望日后有更多校友毛遂自薦,協助學校發展。

符瑞日:盡力援助

校友符瑞日說,培才華校是他的“第二個家”,時時都關注學校所需,在能力範圍中給予援助。

“當年學校成績雖然不好,但是對母校仍有份情感,看到母校成了關丹數一數二的學校,感到付出的辛勞是值得的。”

校舍壯觀

★林新克

因為回校而了有機會從新山返回母校,母校壯觀校舍與當年有天壤之別,在軟硬設備更是惠及學生所需,希望學生、校友能珍惜所擁有的,並決定捐獻2000令吉給母校。

定期聚會

★鄭愛玲

闊別數十載的老同窗,能夠在健康狀態下相見團聚,充滿高興和欣慰,也有部分同學、師長保持每年在中秋節時聚會,聯繫感情。

感觸良多

★張金山

重見當年學習廣東話的老同學兼鄰居甘德光,感觸良多,更有感應鼓勵學生除了學校以華文為媒介語之外,在家中多學習方言,以免削弱語言優勢。

記憶猶新

★許瓊英

看到闊別多年的老同學時,想起求學時曾經歷老師要求“剪指甲”而害怕的情境,在記憶中仍猶新。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