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日綜合電)醞釀已久的中國遼寧大連至山東煙台跨渤海海底隧道方案出台,月內將上報國務院審批,爭取5年內開工。
為鐵路專用的這條隧道,將大大縮短東北和山東的距離,且成世界最長跨海隧道,預計耗資3000億(1543億令吉)內,規模堪超三峽工程。
有中國專家質疑該隧道現時是否有需求,擔心又成“大白象”工程。
全長123公里
國務院在8月19日提出“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令沉寂多時的跨渤海通道項目再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透露,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已通過國家發改委預審,將在半個月內上報國務院審批,希望5年內開工。
根據方案,海底隧道為深埋式鐵路專用,從大連旅順附近入地,過海后在山東蓬萊登陸,然后到煙台,全長123至126公里,設計火車時速250公里,運行速度220公里,屆時從煙台到大連只需40分鐘。
目前往來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即使鐵路跨海輪渡也要6小時。隧道建成后,煙台大連之間來往將從目前6小時縮短到40分鐘。
王夢恕表示,目前工程總造價預算約2000至2600億元之間,但預計不會超過3000億元。他說:“以前項目遲遲沒有開工,主要是需要嚴格的勘探和技術論證,現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按照當前的條件,項目開工后10年內肯定能夠建成。”
位處東北亞地震帶安全成疑
跨渤海隧道位于地震帶上也是遭反對主因之一。國家地震台曾指,渤海跨海通道項目位于郯廬地震帶,該地震帶北起黑龍江,南到長江,是東北亞其中一條斷裂帶,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強烈地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中心一位副主任指,任何宏大的改造自然條件項目,都會有一定副作用,且海底隧道不可能有太多出口,只能有益于兩個點。他認為,斥巨資連接大連和煙台不如建一條環渤海灣高鐵,不僅風險小、成本低,還能帶動沿線地區發展。
專家指客運量未如推算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指,課題組上報方案中提到,“2020年渤海海峽潛在客流量將達3億人次”。但公開數據顯示,該海峽2011年客流量僅為654萬人次,要每年增長4倍多才能達至預計,幾乎不可能。
趙指,京滬高鐵開通3年客運量才突破2億,大連和煙台之間客流不可能超過京滬線,質疑課題組是為推動項目上馬,根據投資額推算而編出來。
趙認為渤海跨海通道不是不能建,而是現在還不到時候。“50年后或許能有較大需求,所以應20年后再討論具體方案”。
堪比三峽工程
煙大海底隧道構想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1992年正式提交報告,至今已有不少機構組織上報方案和研究成果,雖沒有被打回頭,但項目一直未能在國務院正式立項。
據透露一是該項目建設條件是否成熟尚有爭論,二是財力負擔也是原因之一。過去20年來,中國先后動工的“巨無霸”工程包括南水北調工程(預算投資5000億)、三峽大壩工程(耗資2500億)等,每項預算都超支。
世界知名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
連接英國與歐洲大陸,全長153公里(海底段3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鐵路隧道;1994年5月通車,耗資100億英鎊(524億令吉)
青函海底隧道
連接日本本州和北海道,全長54公里(海底23公里);鐵、公路兩用,1987年2月通車,耗資7億美元(22億令吉)
廈門海底隧道(翔安隧道)
連接廈門島與翔安區,為中國首條海底公路隧道,全長8.7公里(海底段4.2公里),2010年4月通車;耗資32億人民幣(16.4億令吉)
青島膠州灣隧道
連接青島與黃島,全長9.47公里(海底段4公里),2011年6月通車,總投資71億人民幣(36.5億令吉)
香港紅磡海底隧道
香港首條連接九龍、港島海底公路隧道,全長1.86公里,1972年建成,耗資3.2億港元(1.3億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