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這是家長要教孩子的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這是家長要教孩子的課…

特約:蘇德洲
圖:蘇德洲



關于“性”,許多人都會回避這個話題,但每個人都逃不了“性”,就算刻意不談性,性議題一直都在我們生活週遭出現,只要一對男女有較親密的交流或對話,就可以將他們的關係與“性”連接上。

“性”,單單一個字,範圍甚廣,包括男女性關係、兩性關係、夫妻關係、性交、性騷擾、性挑逗、性虐待、性侵害等,如果一一列出,何止這些。性教育課題更區分為親子性教育、青少年性教育和夫妻性教育等。同時,性教育強調男女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如何保護自己、尊重對方身體、健康交往等,涵蓋層面非常廣。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貿成長,社會問題也隨之加劇,兩性關係與性行為從壓抑而逐漸開放,衍生種種問題如意外懷孕、性騷擾、性侵害、家庭暴力等,深遠影響社會。小自家庭,大至國家,都需要花費更多人力、時間以及金錢,去應對這些問題。這一點,足以讓人開始關注性教育和性輔導的存在價值。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應用社會學院院長暨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教授,過去22年來,每年都不間斷來馬提倡與推動性教育和性輔導工作,從校園走入群眾,協助家長和老師瞭解性教育的重要性。

22年來的經驗與體驗,她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馬華人對性教育不再迴避,以確保孩子獲得正確的性知識,擁有健康的兩性交往態度。

但,與人談性,尤其是與孩子或青少年談論性,許多父母還是無從下手,沒做好準備。當孩子開始自瀆行為,家長便擔心孩子會上癮,又存有疑惑會否影響健康,造成每當孩子關在房間內,家長就很焦慮,擔心孩子又在做“傷身體”的事了。

林教授說,家長面對孩子對性產生自然反應時均會慌張,甚至不知所措,那么,假設有天孩子不幸面對性暴力或性侵害,家長肯定會比前者更驚慌,無從引導孩子走出陰影。

這時候,未雨綢繆才是上策。

孩子是從石頭蹦出來的…

父母與孩子談心,也要與孩子談性。我們往往發現,當孩子問父母他們是從哪裡來時,許多家長都會選擇迴避,告訴孩子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屬于“半迴避”的家長,就會告訴孩子是從媽媽肚子出來的,但不會再多說些什么。

林燕卿說,有些家長在回答孩子是從母親肚子出來的時,深怕引起孩子更多好奇,會越問越多。提到這一問題,林燕卿鼓勵媽媽讓孩子瞭解他的由來,很自然地從女性生殖器談起,談到陰道,自然會提到月經,要讓他們知道陰道也是性交的地方。可是,往往接下去,家長都會開始尷尬,選擇含糊帶過。

林教授認為,孩子從哪裡來這一部分,應該要明確地讓孩子清楚明白,甚至讓他們學會如何去保護自己的身體,否則別有居心的“壞叔叔”,可能會以其他方式性侵小孩,那么小孩就會受傷害,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是不可以隨意讓人碰的。

不能將責任,全推給老師

性教育重要,許多人都懂,但老師家長如何啟齒或教育中小學生正確的性知識,又是另一回事。在家庭和學校落實性教育,讓孩子瞭解自己,以及從中懂得尊重別人,家長和老師均扮演重要角色。

性教育從家庭開始,成效會更大,但許多家長都不碰這一塊,或無從著手,才把重任推給學校老師。一般家長認為,老師被付託了教導學生的責任,性教育這一塊由他們擔當最適合,殊不知這是錯誤觀念。

“這也是美國發展性教育時的情況,后來遇到瓶頸。開始時,性教育是從家庭開始,但家長太忙,而且這個議題可以不要自己做,並同意交給學校做。因此,美國的家庭性教育,空白將近70年。”

林燕卿教授認為,性的議題,每個家長都有能力和嘗試接觸。

孩子會好奇,性教育不能拖!

從兒童到青少年,每個階段均會對性開始有所好奇,就算今天家長不說、不談或迴避,孩子們最后也會自己找答案,但沒有人能夠確保網絡的資料是準確的,會否影響他們的健康及成長。

換句話說,性不性,始終還是應由家長負起重任,別害怕與孩子談性。

林燕卿不否認,不敢談性的家長,最大因素是能力問題,擔心孩子接踵而來的問題,讓自身無法招架而引發恐懼。但家長可以借助其他支援,除了多汲取專家意見,也可以借用繪本或書本講解性教育。

無法長久保護他,就教他自保!

她也分享兩個案例,足以證明性教育的重要性。一名小孩不小心看到爸媽行房后,到學校與同學分享,孩子們很單純地想知道其他同學的爸爸媽媽是否也如此,或瞭解別人的情況;另一個則撰寫在自己的日記上,引起家長震撼和擔心。

另一個情況是,孩子小時因缺乏性教育而被性侵都不知,直到長大后有了相關知識,纔知道自己被性侵。

這也說明了,缺乏性教育隨時引發不愉快事件。因此,性教育重不重要?

林教授也說,青少年對色情片好奇是必然的,但家長要怎樣面對和處理,相當重要。家長不應該把重點放在他們是否看了色情片,而是及時給予適當引導,畢竟家長監督和保護孩子的時間有限,與其無法長久給予保護,不如及早灌輸正確的性教育。

異于常人,未必有病!

人類常常對不瞭解的和不清楚的事,會有所恐懼,就像愛滋病,當人們瞭解愛滋病的傳染,人們就不會恐懼,性教育也是如此。

早前,大馬發生一所學校的老師在班上給學生上性教育課,一名家長指出孩子上了性教育課后,自瀆上癮,怪罪校方。

提到這一個案,林燕卿感到震撼,反而希望大馬有更多性教育學者,可以應對這些問題。

林教授說,在性議題上沒有“癮”字,畢竟人們對性的需求不一樣,不能以“癮”來歸類。只能說,每個人在性行為上有所差異和差別性。

有一種說法:“一旦性異于常人,你就是有病!”這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的恐懼來自我們的無知,因此這個個案的家長,才會歇斯底里地把憤怒與焦慮發洩在學校。”

不能談,害怕自己能力不足

社會問題的發生,導致家長開始關注性教育,而被性侵的受害者,除了需要家長陪伴和扶持之外,性學專家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別于心理輔咨專家。

然而,亞洲國家都缺乏性學專家,包括台灣和馬來西亞。

林燕卿說,她不是否定輔導員的能力,心理輔咨專家屬于情緒或情感上的輔導,而應對性議題時,還是由性學專家來處理和輔導才是上策,比較能給予專業協助。

她也說,性輔導範圍很廣,性功能障礙問題、夫妻性愛問題、性溝通問題或性需求問題等,這是性學專家的專業領域。打個比方,今天你面對性功能障礙或性問題,你可以找醫生,但醫生只是給予藥物治療,治標不治本,內心障礙還是沒獲得解決。因此,性學專家在這一方面,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另外一個例子,一個人做了變性手術后,面對心理障礙問題,醫生無從下手,只有性學專家才能協助他們尋求解決方案。

她也說,應對學生遭性侵這問題時,一般的輔導老師也沒太深入的概念或能力,畢竟他們只是一般的輔導老師。但輔導老師可以陪伴,也算是給受害者最好的定力。

她說,早期台灣輔導老師沒這方面的能力,台灣很缺性學專家,大馬也是如此,尤其是碰到性個案時,許多輔導老師都會避開,對性議題無法招架。

糾正性迷思,這裡有教…

對于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透過系統性、驗證性的學術研究,始能獲得有效的方案,我國各大學與學院均無相關科系培養人才,因此推廣性教育的工作,相當緩慢。

一個良好的學校性教育,理應發展與性和家庭有關的全人態度、瞭解與身體生殖有關的事、學習使用適合的用語、糾正性的迷思、穩定情緒,以適應社會變遷,使之健康成長。

性教育的領域甚廣,如何在一個不同年齡,應用不同的課程,都必需有所瞭解,好的性教育教師帶來正面的影響,所以進行完整系統的規劃性教育師資培訓是當務之急。

林燕卿再三強調,台灣面對性學專家不足,大馬也是。因此,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和非營利董教總新紀元學院,將于年尾在新紀元學院開設人類性學研究所境外碩士在職培訓班,為大馬培訓專才,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這碩士課程修畢年限三年到四年。

該課程已開始接受報名,截止日期是今年9月5日,詳情可聯絡新紀元學院輔導與咨商心理系系辦,電話號碼是03-8739 2770(分機號碼:6208/6225)。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