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閱讀綠化你我心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閱讀綠化你我心靈

報導:劉純瑤
圖:張智玟、受訪者



1971年出生的林宛瑩,三十幾歲的時候才決定去中國讀碩士,當身邊朋友知道她去修讀文學的時候,都會好奇問她說讀文學能做什麼?……
林宛瑩⊙簡介

林宛瑩,筆名悠悠,馬來西亞柔佛新山人,目前為中國廈門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及博士,主修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曾任職於馬來西亞國立理科大學(USM)、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及吉隆坡坤成中學等。曾獲得台灣第21屆與第23屆“鳳凰樹文學獎”之現代散文獎等,長期從事文學、文化與藝術推動的教育工作。目前出版過三本著作,並多次發表學術論文。



“文學就像是人體內很重要的部分,如心臟,但心臟在人體內,我們肉眼看不到,這就是為什麼我寫《守著心靈˙守著你》,也就是說文學在這個社會裏面能夠為我們守護著每個人的心。”也正因為這樣,她決定讓文學走入社會,用推動的方式讓更多人理解什麼是文學,以及文學的重要性。

已出版第三本書籍的宛瑩,第一本書《守著心靈˙守著你》是在2010年出版,這本書得到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的愛國文學活動的支持,推薦到全國各校園,如今她已在校園舉辦超過60場的“校園文學系列講座”。“現在我的講座已經走進社會,吉蘭丹、馬六甲、檳城等各地的會館、公會、協會等都會邀請我去辦講座會,也形成了一個我自己的另一個文學活動,叫做‘悠談文學系列講座’。”

林宛瑩在臺灣讀完大學後,回國當了10年的獨中華文老師。為推動“綠化心靈˙美化生活”閱讀活動,她自1996至2003年在執教的中學校園以及社區以不周期性的方式長期舉辦讀書會,帶動閱讀風氣並分享閱讀的喜悅。“我鼓勵學生即使在畢業後也定期聚在一起看書讀書,這樣比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更有意義。”

執教多年的她發現,整個社會皆從功利角度來評價文學。很多學生的家長得知孩子要念文學的時候,就會質疑孩子說“讀文學能做什麼?”

承載人類共同記憶

宛瑩在《守著心靈˙守著你》的序中如此寫到:“文學可以面對社會、面對市場、面對群眾,但文學更是面對個人的內在情感,是訴諸個體的心靈事業,文學的最終歸宿位置還是──心靈。在這個狂暴和躁動不安的時代,在提倡實用主義,價值觀多元走向的今天,我相信文學能夠守護著我們的心靈。這個心靈的事業跟其他事業不同,正如心靈跟其他身體部位不同一樣,它並不顯露在外,相反,它通常是看不見的,隱藏在身體的內部,是一個不容易抵達的隱秘幽深的地帶。因而,它是容易被忽略的。對於那些有內在訴求的人來說,文學的聲音方能被聽見。這樣,文學也才能真正恢復它的古老含義——‘心聲’。文學作品既是作家借文字來傳達人類心聲的符號……”

宛瑩在2012年出版了散文集《以悠之名》,並在2013年6月出了一本有關神話的書籍《守著神話˙守著夢》。宛瑩在為《守著神話˙守著夢》這本書做簡介時如此說道:“緣起於我的經典文學系列第一本著作《守著心靈˙守著你》的出版,跟很多讀者結下了文學的緣分,為延續經典文學系列,我寫下這本《守著神話˙守著夢》。這是一本神話文學的入門手冊,把世界各民族的主要神話文學介紹給大家,希望能為許多人帶來一些共同的回憶,並重新認識神話故事對我們的人生意義。

了解文明源頭

從許多神話中,我們可以認識世界不同民族對生命的解釋和看法,它們各有相同與相異之處。神話故事保留了遠古初民思考人類最初創造的源頭,所以今天很多人類學家、神話學家、考古學家、心理學家等都會研究神話故事,他們發現神話並不是荒誕不經的故事,而是用象徵的方式去傳播了人類最初的生存狀態,以及倫理思想。

當我們要了解人類文明的初始,就必須以神話故事作為參考,神話故事於是就成了我們人類共有的記憶。願本書的出版能夠與更多的讀者結下美麗的文學緣分。 ”

神話與海天日月共存

從補天、填海、追日、奔月這些經典神話,可以帶出中國神話的鴻蒙詩意以及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特點……

補天:女媧煉石補天,告訴我們宇宙生生不息的循環原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也盡在其中。文明的規則,並不是一旦被創造出來之後就適合任何時空,它必須被推翻,被改進,然後重新組合,推陳出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社會,也沒有完美的製度,天下是補出來的,世道也是補出來的。最好的救世者就是最好的修補匠,中國的哲學觀認為,整個世界的循環基本邏輯就是“補天”。

填海: 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這種行為的共同特點就是“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最終的成果”。這不得不叫人反思,當事者難道不懂自己看不到成果嗎?其實他在意的是一個“過程”。這樣的過程,昇華為中華文明中的“道義原則”以及“意志原則”。在中國的許多流傳故事中不乏這類的信仰,如“滴水能穿石”、“鐵杵磨成針”等,成就了今天被人們認同的“刻苦耐勞”的精神。

追日:一個強壯的男子因好奇而自設了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使命:追趕太陽。毫不在乎地付出生命代價,為解答心中的疑問,最後變作一片桃林。這是中國的“人本精神”,“天人合一”,跟宇宙大地化為一體。追不著的太陽永遠在前方,撲不滅的自信永遠在心中,走不完的道路永遠在腳下。

奔月:遠行訣別與仰望。即使訣別也要仰望與思念。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嫦娥奔月是充滿詩意的神話,展現了華夏文明的詩化風格,與其他民族極具故事性的神話故事是不同的。

文明的特點
鴻蒙的詩意

宛瑩於今年曾舉辦了一場命名為“中國神話˙鴻蒙的詩意:從神話看中華文明的特點”的講座會。

主要是從中國歷史的起點談起,讓大家對中國的上古史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並對神話、傳說和歷史三大概念進行闡釋,以及對世界四大古文明的輝煌時代進行時間上的對比,進而推論中國文明的時間性以及延續性特點,和炎黃子孫與華夏文明的說法起源和意義等。

走向學校
推廣著作

2013年宛瑩辦了“文學校園證書計劃”,決定將《守著神話˙守著夢》送給全國的60間獨中,每個獨中5本。由於出版印刷需要資金,因此她通過熱心人士的認購後,再由他們捐獻給各所獨中。“有一名議員認購我的書,將書籍送到他選區的國民型中學華文學會。我很感謝這些有心人士認購我的書,讓我們的孩子受益,我只能用我的知識去回饋他們,如今書已經送出去了,我現在還在各學校進行講座。”

由於宛瑩曾經是兩間學校的圖書館主任,因此她深知道書本送到了學校圖書館後,若沒有人去介紹和推廣,學生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書,也不會去借來看,因此她向每個認購她書籍的善心人士承諾,只要學校有邀請,她就一定到學校去辦講座並推廣這本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