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題.開店柴米油鹽醬醋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題.開店柴米油鹽醬醋茶

報導、攝影:譚絡瑜



留連店仔那些年.從前,住家附近總有一間

雜貨店,廣府話和客家話稱為“店仔”,福建話和潮州話則叫“菜店仔”(cai tiam ma),曾是我們買柴米油鹽、日常用品的店舖,也是街坊鄰里聯繫感情的橋樑。

媽媽在廚房里炒菜,忽然發現醬油剛好用完了,大叫:“阿仔!幫我去外面店仔買一支醬油回來!”

家里煤氣用光,米桶空了,媽媽打個電話給相熟雜貨店:“事頭,送一桶煤氣、五斤香米過來。”



天氣熱,夜里蚊子多,孩子被爸爸打發去外頭店仔買蚊香,剩下的零錢偷偷拿去買餅干糖果。

如果你曾經歷過以上,那就是屬于成長在“雜貨店年代”的一代。那時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仿佛散發著樸素而幸福的芳香。

近60年來,馬來西亞人消費習慣不停改變,生活里許多東西在無聲無息中慢慢消失,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雜貨店。50、60、70年代,雜貨店是人們購買糧食、日常用品、小五金、文具的地方。80年代,藥材店開始也兼賣雜貨,接著迷你巿場出現了。90年代,連鎖商店、超級巿場、霸級巿場紛紛冒起。來到21世紀,連鎖便利店無處不在,每個住宅區附近都有一間購物廣場,成為人們購物休閑主要去處。在競爭激烈夾縫中生存的雜貨店,被人們遺忘了!離我們的生活好像越來越遠,你可有懷念它?

動盪時期,買米要有米牌

雜貨店拾遺,不僅找到許多記憶中的童年玩意,還意外收獲好多生活故事,听老板說舊事,仿佛看一部從黑白到彩色的馬來西亞歷史電影。

吉隆坡蕉賴四樓永利雜貨店老板朱先生回憶,早年他家雜貨店賣的不只雜貨,也包括賣豬魚、椰渣,那是人家買回去餵豬養雞鴨的。新村人家舉行婚宴擺桌,大廚會來雜貨店請老板向半山芭巴剎小販代訂菜肉食材。那時的雜貨店不止做買賣,也有訂貨送貨服務。

當年緊急時期時期人民要買米,必須用米牌,一家有幾口可以買多少斤米都有限定。雜貨店也受指示賣罐頭和牛奶都必須在罐上打洞,以免人民私下接濟馬共。這些歷史點滴,年輕一代的人都不知道。

執照比大馬歷史還老!

曾幾何時,每個住宅區都會有幾間雜貨店,現在買少見少,有的轉型,有的關閉,留下來繼續經營的大多已經做了幾十年。吉隆坡蕉賴四樓組屋底層著名的魚頭米粉同一排店舖之中,有一間永利雜貨店,已經傳了兩代,最早由朱老先生在蕉賴三英里經營,后來搬到蕉賴四樓,由小兒子接手。老板朱先生查看執照註冊日期,發現是1953年,年歲比獨立于1957年的馬來西亞還老。

根據朱先生回憶,這家雜貨店是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過后搬來原址。五一三,他印象最深刻是幫忙父親把米裝成一包包,四罐牛奶、兩支醬油綑在一起拼成一套。戒嚴開放時,人們出來買糧食,父親就把一套套的糧食交給街坊拿回家,也不收錢。他不解,問父親。

父親回答:緊急時期,一來鄰里之間應互相幫助,二來局勢動盪,店里也不宜存放太多貨物,以免被搶,待局勢平靜下來之后,才向顧客收錢,大家彼此相熟也不怕被逃賬。他覺得父親的做法,既聰明又富有人情味。

雜貨店如社會大學

雜貨店曾是許多華人的生計,不少家庭靠這傳統小生意養活一家十多口,供孩子出國讀書、培養成才。祖籍客家惠州的朱先生謙和笑道,做雜貨店特別節儉持家,因為每一分錢都賺來不易。他的父親靠一家雜貨店養大了他與兄長三個孩子,而他繼承父親的生計,也養大了三個兒子。如今他的孩子已長大獨立,有各自的事業生活,對于沒有人繼承他的雜貨店,他看得很開。

他從小在父親的雜貨店里幫忙,放學后就幫忙送貨。自尊孔中學畢業后沒再繼續升學,1979年從健康欠佳的父親手中接過雜貨店,結婚之后太太幫忙他經營,一晃眼就過了大半輩子。經營雜貨店想必辛苦,但他說:“不要把工作當做工作,把它當做娛樂,那就輕松多了。”

他笑說雜貨店就像一所社會大學,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從中學到不少人生哲學。他已過了退休年紀,卻繼續經營雜貨店,主要是習慣了這種生活。對他來說,留守著這家老店,主要是打發時間,和街坊客人聊天。老店未來會不會因為時勢而關掉,他豁達表示:走一步看一步吧!

游客視為懷舊景點!

蕉賴四樓組屋屬于老社區,很多住了幾十年的老街坊都紛紛遷去別處,許多家庭主婦也選擇去超級巿場買東西,雜貨店生意如何維持?

老板說熟客少了,新客反而多了,常有一些人來買一桶桶餅干,送去捐給老人院、孤兒院。也經常有特地來吃魚頭米粉的食客和旅客,經過進來參觀拍照,順便買些餅干零食重溫童年。年輕人對充滿古早味的雜貨店感到新鮮好奇,甚至有台灣遊客抱起炭爐拍照留念,友善的老板都無所謂,反而覺得趁雜貨店消失前保存印象,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守住老店守著日子

留連店仔那些年.文丁的兩間雜貨店

大城巿裡的傳統雜貨店漸漸被超市取代,城外鄉鎮和新村依然可以找到充滿古早味的雜貨店,但也在慢慢消失中……

森美蘭州小鎮文丁,與國內許多小鎮都一樣,大街上原本有好幾家雜貨店,如今已新開了連鎖商店。而新區也有了大型超巿,人們紛紛轉去超市買東西,傳統雜貨店在衝擊下繼續經營並不容易。

文丁街場上的裕成雜貨店有多少年歷史,連七十多歲的店主李先生也無法記得清楚。這家店是他年輕時與兄長共同經營,幾年前兄長去世,老伴來店裡幫忙他。

孩子都已成年在外地工作唸書,兩老守著這家老店,打發清閑日子,與街坊熟客聊聊天,時間比較容易過。

自從鎮上有了連鎖商店,生意多少受影響,不過幫襯了幾十年的老顧客還是覺得傳統雜貨店有人情味。老當益壯的老闆仍親自送貨,熟客一個電話打來,東西送到門口,這種服務是超商所沒有的。

小店也扮演著交流中心的角色。過去沒有FB,鄰里之間的最新消息和小城故事,只需到咖啡店和雜貨店打聽一下就知道了。街坊上門來買東西更像串門子,聊起誰人怎樣怎樣,哪家人又發生什么事,或互相交流食譜,今晚家裡煮什么、應該買什么等等。

老街坊雖然對雜貨店逐漸消失感到可惜,但也是沒法子的事。若你在大城小鎮裡找到雜貨店影蹤,不妨重溫一下那濃濃的人情味吧!

歲月,在此長駐!

森美蘭州文丁客家村因為被迫遷拆除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使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小村讓更多人知道。如今遷離似乎避免不了,留守著家園的住戶無奈不捨,有的村民也已離開。但百年來與村人生活緊密相連的合安雜貨店,依然守在原來的地方,為熟悉的老街坊提供柴米油鹽。

合安雜貨店坐落在客家村入口處,這間經歷過百年歲月洗滌的木屋,是林氏家族傳承了三代的傳統生意。老闆娘是第三代,當年其祖母從中國南來在此經營雜貨店,后來傳給她的父親,再由父親傳給她。親切低調的老闆娘說,雜貨店幾乎保持了原貌,跟她小時記憶中幾乎一樣。除了店裡的兩個新冰箱,屋頂、木牆、木架、桌子都可見歲月痕跡。


我夢中的糖果屋

留連店仔那些年.原來,它還在那裡!

在連鎖便利店、超級巿場、購物廣場、玩具城還未進入馬來西亞之前,雜貨店不僅是婆婆媽媽們買醬油的地方,也是嘴饞的小孩買糖果零食的唯一去處。

小時候讀過的童話裡頭,《糖果屋》是最喜歡之一。一對身世坎坷的小兄妹在森林裡迷路了,忽然發現森林深處有一間以糖果餅干做成的“糖果屋”。哇!屋子裡裡外外全都是美味可口的糖果、餅干、蛋糕,可以任你吃呢!后來的故事情節下有點陰沉駭人,但“糖果屋”依然是很多小孩心目中最棒的夢幻之屋呢!

晚上經過雪州小鎮士毛月街場,忽然眼前一亮,一間仍亮著燈光的店舖裡頭,有許多玩具和糖果零食,走入一看,好像時光倒流,走入了童年時夢想中的“糖果屋”……

陀螺依舊在童年裡旋轉…

店門口擺滿令人眼花繚亂的糖果和零食,店裡牆上掛著各種各樣的玩具,叫小孩招架不了,對喜歡懷舊尋寶的大人也很有吸引力呢!記者在這裡找到許多小時候很熟悉,長大后已經很久沒吃的糖果、餅干、零食,還有豆沙餅、月光餅、雲片糕等本地糕餅,真令人懷念啊!

三江雜貨店在士毛月街場上開了少說已30年,坐落在士毛月新村華小對面。據老闆娘楊佩麗說,這間老店是從公公那一代傳下來的,店名三江一直沿用到現在。她從爸爸那兒接手經營,本來開在對面街,多年前搬到現址,生意靠街坊和學生幫襯還過得去,唯學校假期學生沒上課,生意就會受影響。

店裡除了糖果餅干,也賣文具、玩具和一些小雜貨,塑膠包裝袋上積了一層薄薄的灰塵,可見歲月悠久。普通人眼裡的舊物,在一些人眼裡可是“寶物”。老闆娘說不時有馬來同胞來店裡“尋寶”,拿去吉隆坡跳蚤巿場擺攤。

陀螺、紙飛機、彈珠這些舊玩意,現在小孩還玩嗎?老闆娘笑笑說:小孩都愛玩具,不分新舊,而且不是人人都玩得起iPad、iPhone。想不到的是,上世紀那一代小孩玩的小陀螺,現在重燃熱潮,人手一個陀螺,學校老師甚至向她店裡訂一批陀螺,教小學生們打陀螺。還有,出了好幾代的紙飛機。

滿足簡單願望

然而,畢竟時代不同了,生活水平勝過去。以前小孩好不容易才存到幾角錢,買幾粒糖果或彈珠,想買玩具可能要哭鬧一番才得到,現在爸爸媽媽隨便就能給孩子買個玩具。

記者與老闆娘閑聊時,一位馬來婦女牽著孩子走入店裡,小孩看了一會,選了鐘意的糖果和玩具,心滿意足離開。簡單的小店,依然是很多小孩滿足願望的夢幻小屋!

同場加映
那一種消失的味道

記者:譚絡瑜

生活習慣隨著時代進步不知不覺改變,忽然驚覺原來已經很多年沒有去雜貨店買東西。小時候住在新村,要買東西,店仔是唯一最靠近,也最方便的地方,一間小店滿足你所有生活的需求。

記憶中,光線有點昏暗的雜貨店里,好像什么都有賣,除了米糧、火水、罐頭、干貨,也有文具、五金。只要告訴老板你要買什么,他就像變魔法一樣,從堆得滿滿的店里找出你要的東西,或許是一斤鐵釘,或是火水燈的燈膽,或是一盒超人牌火柴,或是一枝2B鉛筆。

以前很怕雜貨店里的氣味,那是江魚仔、蔥頭、蒜頭、魷魚干、辣椒干、咸菜、椰漿、白米等等干貨混雜的氣味。媽媽們一走進雜貨店,就跟老板、老板娘或鄰居街坊們聊個沒完沒了,但小孩可不無聊呢!

雜貨店前的餅干桶和玻璃餅罐里的餅干糖果,是小孩最愛的零嘴。那些只需很少錢,五分一毛錢就買到的糖果和樸實無華的餅干,滋味令人回味無窮。雜貨店里也賣玩具,公仔紙、guli、吹泡泡、陀螺,還有tikam,小小玩意制造大大快樂。

傳統雜貨店難撼現在的超級巿場、連鎖商店,人們都習慣了在有冷氣的商場里逛街購物。可是,超巿和商店里的收銀員不會跟你寒喧聊天,外籍員工不知道你要找的木耳和腐乳是什么,你身上錢不夠也不能賬。才發現,雜貨店,另一個名字叫做:人情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