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集‧ 鹿港小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野.草集‧ 鹿港小鎮

《鹿港小鎮》是華語流行樂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距今超過三十年的歲月,先后被多位歌手翻唱過。一直到彭佳慧在某歌唱真人選秀節目舞台上重新演繹,讓我深深觸動,終于找到一首更符合自己內心的《鹿港小鎮》。



電視台為求更高收視,將眾傑出歌手擺上擂台,以歌聲來一較高低。現場觀眾投選自己喜愛的歌手,最后票數最低者只能揮別舞台,無形中製造勝敗的錯覺,似乎高票者就是最優秀的,全場鎂光焦點,最終鎖定在他身上,而敗者為寇。

音樂是主觀的,聽眾憑自己喜好抉擇。如同我喜歡彭佳慧版本的《鹿港小鎮》,但不意味否定羅大佑的唱功或音樂內涵。

好不希望自己是坐在現場演奏台下,仔細聆聽的聽眾。忽視電視熒幕所有假掌聲,或現場觀眾偽表情的嘩眾效果,假想自己參與某歌手的音樂會,靜心領會歌手想要透過歌聲傳達的隱形信息。



異鄉人和故鄉的距離…

以前聽《鹿港小鎮》有一段距離,歌曲的靈魂跟自己形如路人,沒有交會。直到遇上彭佳慧的版本,確實有股想哭的衝動。

這或許是歌手與聽眾之間最珍貴的關係吧!

投票的聽眾坐在台下試圖尋找一把可以唱出自己想法、感慨的聲音,詮釋當下自己的心情,邂逅果然感動萬分;而歌手站在孤獨舞台上,何嘗不是期盼能夠真切感受他的音樂故事的歌迷。

這是神奇的過程,好比某一頻率,正好聯繫相應的歌者與聽者。有如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知音難得的故事。

除了保持一貫批判社會現實的意味,彭佳慧的翻唱還多了一種回味、無奈的口吻,有想一游鹿港的念頭!

羅大佑創作此曲之前,其實沒到過鹿港,只是借題發揮,以鹿港作為一個象征,描寫懷著夢想的年輕人離鄉闖蕩,當夢想破碎以后,汗顏的游子再也沒有勇氣返鄉。

面對都市化對環境帶來的衝擊,情感記憶流逝、社會景觀變遷和人情冷暖,放大了異鄉游子渴望與迷惘之間的衝突。

爭取自己心中理想的青春年華,倏然發現許多昔日旖旎時光,卻逐漸走遠逝去。而立之年以前,對一位離鄉背井的學子來說,“鹿港”是被取代的綠色田地;是淡沒的童真;莞爾的至親;走失的社會和諧;也是夢裡才感受到的一陣安穩。

Posted by 毛澤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