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迁回巴刹冷清清 小贩叹生意不如路边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北马头条】迁回巴刹冷清清 小贩叹生意不如路边

地点:大山脚巴刹楼上
(大山脚9日讯)引颈长盼7个多月,受火患影响而被迫迁至路边做生意的大山脚市区巴刹210摊小贩,今日重投巴刹建筑物怀抱;大部分小贩却感叹巴刹内的生意不如在外面好,宁愿日晒雨淋,也不要冷清清。



小贩一大早便将货物张罗在自己原有的摊位,但未见昔日人潮,许多摊位闲置,部分小贩欲到路边做生意,但在执法员指示下已重回巴刹内部。

威省市议员陈宗兴与市政局执照组官员今早巡视巴刹,发现所有小贩都井然有序回到原位,没有霸占位子、吵闹纠纷等问题,各就各位。

陈宗兴说,部分小贩投诉屋顶滴水,鱼摊小贩则指摊位没有安装水喉和水管,原有水管早前已拆除,而市局也鼓励小贩申请水表,此非旧有条例,只是以前没有严格执行。



“市政局愿意和小贩公会代表对话,小贩不反对涨价,只是不要涨那么多。”

他指出,市政局鉴定建筑安全结构稳定后,决定让小贩迁回原址做生意。

今年2月4日(农历初五)凌晨时分,火魔吞噬已有46年历史的大山脚市区巴刹街GSL(源成隆)有限公司(俗称巴刹楼上),逾百名政府及志愿消拯员出动与小贩合力扑灭大火。

为让小贩维持生计,市政局在灾后4天内完成在路上规划格子、让小贩抽签决定摊格、安顿小贩到路边做生意和安排执法员维持秩序。

市区2月8日便开始,历时7个多月的禁车时段。

随着市政局解除禁车让路小贩做生意的措施,原本因火灾而重现“小贩街上叫卖”的早期情景也已消失。

迁回巴刹只是暂时安排

随着市政局如期完成巴刹修复工作,部分小贩早前接获市政局指示后,已在一周前陆续将货物移进巴刹原位。

小贩周二(9日)正式回到巴刹建筑楼下做生意,但这也只是市政局暂时的安排,巴刹重建计划仍在州级会议研究中。

本报记者周二早上访问多位小贩和市民,市民普遍认为回到巴刹建筑当然好,但小贩却感叹生意流失,宁愿日晒雨淋搭帐篷在外面做生意,也不要进来冷清清的巴刹“等时间过”。

据了解,一些小贩也不愿回到巴刹做生意,回到原位的小贩指此举将分散客源,生意流失。

周二早上下起一场大雨,部分小贩和市民认为人潮少,也许和雨天有关;尽管如此,受访市民仍认为“还是回到老家好”,毕竟巴刹建筑方便买卖。

生意相差100%

★范明财(蔬菜老板,40岁)

在这里做生意6年,外面比较好,外面我可以赚1000令吉,里面100令吉都赚不到,生意相差整100%,我宁愿开伞做生意!

你问看,80%卖菜的都不想进来了。

体谅小贩处境

★魏楚国(水果摊老板,37岁)

在这里做生意10年,认为没有分别,里面外面都一样多人,可能是下雨所以人少。

摊租最高可调涨到30%,市政局每年都开始赚钱了,要体谅小贩的处境。

里面环境舒适

★郑宝燕(家庭主妇,54岁)

来这里买菜20多年,里面的好处是不用日晒雨淋,小贩和市民方便买卖,环境舒适。

冀摊租可降低

★陈春光(蔬菜老板,62岁)

在这里卖菜20多年,觉得还是里面做生意比较好,因为可以卖到下午3至4时,在外面只能卖到中午就要收摊。

希望摊租可以降一点。

不必日晒雨淋

★李彩燕(市民)

我觉得里面会比较好,因为不会日晒雨淋,来大山脚巴刹买菜都20多年了,毕竟大山脚是人潮聚集的地方。

外面生意较好

★黄克林(蔬菜老板,52岁)

在这里卖菜37年,发觉外面的生意比较好,即便火灾前在巴刹内卖菜,生意也已不好

这个月只缴付30令吉,下个月可能就要依照调整后的价格缴摊租。

100%摊租太高

★陈腾坤(蔬菜老板,68岁)

100%摊租太高了,摊格就6方尺那幺小,30%就合理。

大山脚巴刹是属于级别1(100%)的巴刹,在这里卖了50多年,第一次涨那么多,在路上卖菜,我的生意就很好。

新闻背景
火灾影响建筑结构

一场百万大火间接影响附属在“巴刹楼上”底下营业的322摊小贩,基于建筑结构出现安全问题,导致小贩们被迫迁至路上做生意。

市政局制定长短期方案解决燃眉之急,其一拨款1000万令吉重建巴刹,预计3年完成;其二安排小贩暂迁至巴刹街,清晨5时至中午12时实施禁车让路小贩做生意。

多数拥有长期客源的小贩希望旧地营业,而非转移到更远处做生意,小贩担心客源流失。

该建筑隶属威省市政局管辖,早在1968年以“大山脚超级市场”之名营业,为本地最早的超市,后期改为环球购物中心。2001年再改由GSL(源成隆)有限公司接手经营至今,由于超市就在巴刹楼上,老辈市民以“巴刹楼上”称之。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