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馬華文學社區化芻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溫任平︰馬華文學社區化芻議

汶萊的華裔,用漢語寫作者數十人,根據王昭英先生的《華文文學世界的吉普賽人──汶萊華文文學掃描》,出版印行超過兩本書的作家只有4人。這是典型的“小文學”(minor literature)。“小文學”非我之發明/杜撰,而是德勒茲(Gilles Deleuze)與瓜達裡(Filix Guattari)對東南亞諸國華文文學的學術描繪。如果只有4位作家,再加上一些偶爾也執筆發表一兩篇作品的寫作人即構成了“汶萊華文文壇”,我難免會怎樣想:



給我一年的時間,在班登英達(Pandan Indah),吉隆坡鄰近的一個華巫人口混合區,我自信能成功影響一群人從事筆耕。12個月后,至少有4位寫作人,出版書逾二冊。那時,“班登英達華文文壇”便出現了。

我的家鄉霹靂美羅(Bidor),人口有2萬5000人。美羅這個小鎮出過的作家,人數可觀。曹莽、靜星、夏弦(吳樹)、草風、溫任平、溫瑞安、李宗舜、藍啟元……他們的作品收錄于前后兩套馬華文學大系,一些書還是在港台兩地印行出版的呢。“美羅埠華文文壇”,文學含金量,似乎豐富過一國之“汶萊華文文壇”。如果有一天我在文章裡提及“美華文壇”,說不定有文學博士以為那是“美國華文文壇”的簡稱呢。

1988年我在首都出席亞洲華文作家會議,與會的印尼代表只有一個柔密歐‧鄭。我與鄭先生結緣是因為60年代、70年代初,我們都在香港徐速主編的《當代文藝》發表作品。我與他聊及印尼華文文壇,他有點尷尬的答我:“我們只有三幾個人偷偷在寫,彼此沒什么聯絡,那算不算文壇?”



60年代中,印尼蘇哈多總統勒令全國華小關閉,禁止編印、輸入中文報章與刊物,華人被強迫同化,哪來的印尼華文文壇?

近年來印尼政府不斷調整對華政策,對當地華人釋放善意,我注意到印尼成立了印尼華人寫作者協會,也主辦過有關極短篇小說一類的國標文學研討會,情形有改善。仍是小文學,惟文學雖小,五臟俱全。

核心文學細胞會繁殖

我因此想到核心文學細胞的問題。只要有一粒核心細胞在大山腳,像已故陳強華,他就會成立“魔鬼俱樂部”,影響、栽培出文壇新秀。核心細胞會繁殖,物以類聚是很自然的事。在北馬受到強華影響而嘗試寫詩的人不下十人。一傳十,十傳百。拉曼學院的陳鐘銘,多次榮獲大專文學獎,直接與間接受到陳鐘銘影響的學弟學妹又何止20人?陳浩源在網上甫成立“瘋狂詩人院”,互動頻仍。文學、文化的傳承,便是這樣賡續下去的。

我認為:文學的核心細胞能做的事不少,大家可以在不同社區發揮正能量。不一定要辦國際文學研討會,每週一次的文學講習班培訓,輔之以網絡傳授交流,相信效果更佳。文學知識可以在Mamak拉茶檔傳播,辛金順、曾翎龍、方路、雷似癡、李宗舜……在喝茶聊天中,一部又一部出版他們的個人結集。雷大探長雖沒出第二部書,詩卻愈寫愈精彩。我相信相濡以沫,我相信互相激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