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胡同風景 走味走樣不成調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胡同風景 走味走樣不成調

報導/攝影:譚絡瑜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道風景,青磚灰瓦,槐花遍地的靜謐,讓多少人魂牽夢縈,可是,如今這樣的胡同風景,已不多見了……

古舊的小院開起酒吧咖啡館,變成餐廳民宿,成為時尚小店,改造成“創意工廠”。安靜的胡同一天比一天熱鬧,北京胡同的原生態也就此被改變。

北京什剎海、雍和宮、南鑼鼓巷、方家胡同、五道營、北新橋等地,有著發展浪潮之下仍保存的老胡同,但這些胡同的老北京味兒也已漸漸變調。過去聚集許多藝術家、設計師、音樂人和文青的南鑼鼓巷,曾經盛開文創花朵,如今已經“淪陷”成為旅遊景點,商業氣息濃厚,遊客擠爆,居民遷離,文青落逃。

生活氣息濃



我在2007年造訪北京時,听當地朋友說南鑼鼓巷很有意思,值得一逛。當時的南鑼有一些各有特色和文化氣息的咖啡店,而胡同里多為普通民居。傍晚時分,一些老居民端張小凳子圍坐門前吃飯、下棋、聊天,充滿胡同生活氣息。2010年再到中國,又去逛了南鑼鼓巷,發現多了酒吧、小餐館、咖啡室、原創品牌個性時裝小店等,小胡同里也多開了幾家民宿旅館。

變身商業街

2014年,再次重遊舊地,隔了四年,驚覺胡同已經變成旅遊商業街了。適逢中秋假期,南鑼鼓巷被觀光客擠得水泄不通,賣台灣炸雞排和台灣奶茶的店前排起長龍,廉價紀念品店播放吵耳的電音流行曲,年輕小伙站在門前大聲吆喝招徠客人。比較搞笑的是,擺地攤的外地婦女用完全沒有北京腔的普通話努力兜售:老-北-京-手-工-捲-煙!我仔細走了一遍,發現生意最火紅的是台灣小吃店,最好賣是流行的可愛貓耳朵髮箍和多啦A夢風鈴,跟老北京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但沒事兒,來自中國各地的遊客都很滿意,捧著炸雞排和奶茶,開心地在胡同民居前拍照片,消費著老胡同的古蹟氛圍。

胡同變革 文創店撐不下去

街上一家小店NLGX正在做清倉買一送一大減價,NLGX是南鑼鼓巷英文簡寫,是年輕設計師自創品牌,少量生產個性化T恤、外套、休閑鞋。

在店里巧遇老板攀談起來,竟發現原來算是半個同鄉。三十出頭的Ed在美國出生長大,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馬來西亞人,來自吉隆坡。Ed來北京10年了,離開美國到中國來是為了學中文,沒想到在此定居創業。10年前,南鑼鼓巷有許多波希米亞feel的店,他喜歡這兒的情調,就在菊兒胡同里租一個幾百塊錢的小房間住下,天天與其他文青、音樂人打交道。

2007年冬天,他與伙伴租下半邊舖位開店賣自己設計的T恤,算是南鑼早期文創小店之一。如今仍留守此地的,除了他和幾間經營超過七八年的特色小店、咖啡館、酒吧、民宿,很多老街坊都搬走了,音樂人和藝術家也轉移陣地到附近的鼓樓東大街。他在朝陽門和北京機場開了分店,也搬離了胡同。

近年南鑼鼓巷租金狂漲,他搖頭苦笑:“如果不是當年趕上最好的時機,相信我不會選擇在胡同里開店,因為租金昂貴得讓人無法承受。”店門口對面正在進行大工程,他說是建築公司把舊房子拆了改建停車場。目睹胡同變革,他不捨也無奈,忽然說了一句:“未來,或許還是會回去美國生活吧。”

城市發展要犧牲老城區生態?

走在北京南鑼鼓巷、后海、什剎海熱鬧胡同里,不禁想起馬六甲雞場街和檳城喬治巿,雖然南國老街與北京胡同大相徑庭,如今觀光客涌入,變得商業化的情景卻很相似。

檳城喬治巿與馬六甲巿于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后,靠著文化古蹟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旅遊業一片紅火。近年來文創風極盛,古蹟區里主題民宿、個性化咖啡館餐廳、概念小店等如雨后春筍冒起。離開吉隆坡城巿,去喬治巿或馬六甲開民宿、咖啡館,變成文青的浪漫夢想。

在喬治巿開民宿兩年多的一對情侶朋友對我說,喬治巿這幾年變化極大,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民宿、cafe開張。雖然喜見更多具有藝術文化氣息的小店,但叫他們感慨的是,喬治巿原生態生活形式因此改變。旅遊業蓬勃帶來商機,舊房子租金飆漲,老居民紛紛遷離,外地來的新租戶入駐做生意,老城區看似越來越熱鬧,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原來風貌。

文化遺產創業作為一種新鮮的投資方式,日漸受追捧,也得到政府部門大力扶持,古蹟特色商業街逐漸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然而,是否要以犧牲老城區生態作為代價?如何保護老城區原生態,不為討好遊客而變質,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