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第一篇 黑心廠商為錢喪失道德 我國淪偽有機大本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佛頭條】零秘密‧第一篇 黑心廠商為錢喪失道德 我國淪偽有機大本營

報導:蘇蓮珍、黃慧琪
攝影:張來星、受訪者提供
(新山29日訊)黑心廠商生產“偽有機”成品推高售價,以牟取更高利潤,導致我國有機市場或步向中港台后塵,淪為“偽有機”大本營,救人不成反害人!



近年來,有機產品在國內成為健康食品的指標,許多都市人或病患都選購有機產品食用,以減低常規(普通)食品所含化學劑對人體的傷害。

可是,健康食品公司銷售經理李寬座(36歲)告知《中國報》,如今我國市場上許多有機產品,都沒有獲得合法有機認證,甚至是常規食品“偽裝”后再銷售。

長期食用損害大



他強調,偽有機產品除了“騙錢”,最可怕的是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

“現今不少病患都信賴有機食品,可是在有機未受到管制情況下,一旦長期食用偽有機,損害更大。”

李寬座說,2012年中港台市場“偽有機”氾濫,質疑聲浪擴散,政府意識到“偽有機”對消費者的傷害,先后設立管制單位和條例。

“台灣嚴厲管制后,一夜之間多達80%的所謂有機產品下架。”

李寬座透露,由于本身患有遺傳慢性病即糖尿病和高血壓,所以2009年起便從事和研究健康食品,不諱言大馬在有機食品管制上存有灰色地帶。

他指出,大馬沒有專門單位控管有機成品,以致十多年來未曾有執法人員到市場上檢查和揪出“偽有機”。

他強調,近年來大馬開始充斥“偽有機”,消費人是時候覺醒辨識真假有機。

有機成品的定義

1)有機食品是目前市場上被認為最安全、最健康,對環境友好的食品。

2)有機成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全過程中,皆符合國際有機標準。

3)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在生產中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4)有機農業的核心是建立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農業生產體係。

惡性競爭削價搶客

市場上掀起“有機”熱潮,廠商家唯有魚目混珠,以常規食品取代“有機食品”,削價搶顧客。

李寬座指出,近10年來,都市人講究飲食保健,有機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大家都在“鬥價錢”。

他說,有的廠商為了賺取高利潤並留住客源,便以常規食品偽裝成有機食品。

“例如有機黃豆500克售六七令吉,但普通黃豆僅售1、2令吉。”

他強調,有機食品生產成本高,要是市場銷售出現“大優惠”,都屬不尋常,消費者就要小心!

他指出,有機作物耕作生產過程時間長、風險高,市場售價價格必定較昂貴,否則只會血本無歸。

他說,真正的有機食品,價格一定保持在某個較高價位,才能賺取利潤。

為何有機食品比常規食品貴?

1)土地成本:從常規生產的土地,欲轉換至有機生產,需至少24至36個月轉換過程,即讓土壤殘留化學物自然分解,在這兩至三年內農家無法耕種,成本便會轉嫁至成品售價上。

2)認證費用成本:原料生產及加工生產都要進行有機認證,廠商必然需支付相當數額的認證費用,認證也需每年更新。

3)肥料成本:不能使用化學肥料,要保證農作物的營養物質,因此必須使用有機肥料,即使使用粉料飼養的動物糞便,也不符合有機標準,所以農耕上需花時間準備堆肥,讓毒素分解。

4)蟲害成本:不能使用工人合成的農藥,對蟲害預防帶來很大困擾,增加了蟲害成本。

5)除草成本: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劑,唯有採用人工除草,成本相對提高。

6)時間成本:常規生產靠化肥、生長激素,可加快成長過程;有機生產靠自然生長,生長期較長,成本也就增加。

有機食品非靈丹妙藥

有機食品非靈丹妙藥,它不會治癒你的病!

也是新山文化國際青年商會社區發展部副會長的李寬座坦言,市場上許多消費者有嚴重的錯誤觀念,盲目地相信“有機”可以治百病,甚至一些癌症和慢性病患不看醫生不吃藥,只選擇食用有機成品。

“食物不可取代藥物,有機是一種生活方式,有機食品不能治百病。”

他說,有的消費者長期依賴有機“成品”,認為如此便可攝取足夠營養,或達到瘦身效果,都是錯誤觀念。

李寬座認為,迷信有機只會讓奸商有機可乘,所以希望通過宣導,提升消費者的“有機”意識,以杜絕假有機。

他不諱言,雖然他從事健康食品工作,為有機食品“揭底”等同于“倒自己的米”,唯他認為,做賺錢歸賺錢,但食品應該是良心事業,需從正面角度看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