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题.薄薄一张纸 摆渡百年人文史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题.薄薄一张纸 摆渡百年人文史

报导:谭络瑜
摄影:张文辉(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生制作人文地图
■用心手绘的地图

首都吉隆坡发展迅速,不过一年半载光景,原本的空地变成了工地,再过几个月,新建筑物、新高速大道出现了,过去的印记也随之消失。卫星地图还来不及更新,城巿面貌已经起了变化,唯有从社区老街坊们口述历史记忆拼凑的人文地图中,寻回已经消失的城巿印象。

富都路与汉都亚路交接处的半山芭监狱消失了,你仍记得它原来的面貌吗?茨厂街好吃的牛肉粉在哪里?秋杰巴刹旁边那栋有着两个像“莲花”塔顶的建筑物,你知道它不是清真寺而是锡克教堂吗?还有,你每天经过破烂建筑物,可知道它过去有着很重要的用途?社区里那间旧旧的小店里有着古老传统行业,你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吗?

图文保存消失的美好



我们对生活里存在的许多东西习以为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会慢慢变迁没落,从记忆里消失。一群有心人以人文地图,趁著文化古蹟消失前将它们记录下来,一张张薄薄的地图,承载了百年历史和浓厚的人文感情。

“摆渡人˙艺术空间画室”院长刘启晖有丰富的人文地图制作经验,同时也带领小学生制作过茨厂街、沙登、十八丁社区人文地图。

制作人文地图起始于几年前,社会大环境急遽变化,刘启晖与本地一些年轻艺术家觉得必须做些什么,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把一些将改变消失的东西记录保存下来。于是,他们开始办起了社区艺术计划。

2008年,茨厂街大众书局搬迁,刘启晖带领艺术中心一班小学生到茨厂街走读,制作了美食与老建筑人文地图。此后,他与Lost Generation艺术家杨两兴、古蹟保存及建筑学者张集强、社区艺术节总监孙春美等人合作,参与了许多社区艺术计划,包括2010年陈氏书院庙会、2011年我的半山芭多元媒体工作坊、2012年发现沙登社区艺术嘉年华、2013年灯佑苏丹街、2014年看见十八丁艺术计划等。

建立人与土地的关系

刘启晖表示,人文地图与一般观光地图之差别在于,人文地图是把社区内大家共有或即将消失的记忆记录下来,而并非仅做为旅游参考。人文地图除了地图以外,还配以文字,深入介绍该地区的历史、特色、传统行业等,更像是内容丰富又而一目了然的人文深度旅行地图。地图上标示的建筑物、美食店、传统小店不一定会出现在一般观光地图上,而是对在地人来说格外有意义,并值得向外地游客推荐。

人文地图除了用于社区导览,也具备教学功能,刘启晖带学生去户外写生时,利用人文地图向学生介绍当地文化历史和建筑特色,这时人文地图变成了启发学生创作的教学工具。除了人文地图,也有不同主题如:生态、美食、建筑、景观等地图。

他说,地图不是做给外地游客,而是为社区而做,当地人对这份地图会有一份感情,也会骄傲地把自己的社区介绍给外地客人。人文地图不仅重新建立人与土地的关系,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他带小朋友们制作茨厂街、沙登、十八丁人文地图的过程中,与当地人交谈、互动,慢慢变成了朋友,改次再回到那里,就像拜访老朋友一样亲切。

童年走过的路,不会忘…

2012年发现沙登艺术嘉年华工作坊上,刘启晖带领沙登新村一校学生制作了沙登新村人文地图,如今这张人文地图仍在沙登民间艺术馆展示。小朋友制作的手绘人文地图,童稚的画与文字加上从小孩视角观察的社区生活都充满了趣味。更难得的是,他们通过制作地图过程采访在地传统工业和道地美食,从叔叔阿姨、公公婆婆口述的故事中,更了解自己出生长大的这个社区。

“孩子们很单纯,感知丰富,观察细腻,只要亲身走过的路,就不会忘记,这份记忆将会陪伴很久,直到成大后也会记得小时候曾经做过人文地图。即使那时候社区已经变了,他们也能够借着地图与朋友和自己的小孩分享关于社区的故事。”把历史与人文价值传承下去,就是人文地图的真正意义。

一步一脚印 艺术轨迹烙心头

近几年大马文创风盛行,多个城镇先后举办艺术节,既有属于社区的,如:茨厂街、乌鲁冷岳呀吃、半山芭、沙登,也有国际规模如马六甲、槟城、沙沙兰艺术节。光是今年,就有邦咯海岛节(9月13日至20日)、吉胆岛国际艺术节(9月13日至21日)和看见十八丁社区艺术节(9月15日至10月25日)轮流举行,十分热闹。

社区艺术节有许多系列活动、工作坊、学生艺术创作营和艺术嘉年华,而制作社区人文地图是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本地艺术家与志工们记录口述历史,还原当地渐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以下是本地一批年轻艺术家和志工们用了许多时间,踏遍城镇街巷,收集资料,绘制了吉隆坡人文地图。

吉隆坡文化遗产地图

2012年,在遗产大厦和捷运工程这两个关于吉隆坡城市规划、古迹毁坏和土地政策的议题,促使一群关心社会的公民成立了“吉隆坡之友 ”(Rakan KL)。近年组织了“文丁之友”、“巴生之友”、“马六甲之友”等团体活动,一起分享古蹟区与老街的故事。两年前国庆日,吉隆坡之友举办了“2012默迪卡文化祭: 再见吉隆坡”(Goodbye KL)活动。该组织发言人及艺术家Victor Chin绘制的吉隆坡古蹟遗产人文地图中,标出了已被拆除的东姑公园,以及未来将在此落成的百层遗产大厦。

半山芭人文地图

2010年,115年历史的半山芭监狱被拆除,意外诞生了吉隆坡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艺术学院讲师谢泽林与艺术学生、艺术家梁莉思、罗伟铜、Eddie Choo等,通过半山芭人文地图绘制,在地图上标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地标内容,例如:美食、古迹、历史、文化、庙宇等。

秋杰路人文地图

2010年,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社区志工与设计艺术系学生,发起“我们的秋杰”(Chow Kit Kita)社区计划,包括带领当地小学生制作人文地图。Chow Kit Kita计划负责人刘碧璇(Lew Pik Svonn)希望借着地图上标出的宗教场所、教堂、庙宇等,让大家更深入认识社区,了解别人,促进宗教谅解,打破各族之间的藩蓠。

如何制作人文地图?

1.采集

拜访社区重要人物、会馆、公会,做简单的口述历史采集,了解当地社区脉胳,有哪些重要的人物与地点。从社区邻里处了解当地有哪些特色美食、传统工业和祭典等等。

2.走读

亲身走遍社区的街巷,在简单地图上标起重要的建筑物和店家,或拍照做记录。

3.制作

搜寻、整理历史,与采集回来的资料做核对,同时进行手绘制图。


700骑士协力
用脚踩出地图

■堪察脚车路线

这份标出吉隆坡骑行路线的脚车地图,可以用来规划路线,地图上还标出脚车店、脚车停放处地点,如果你想在吉隆坡骑行,这是最好的指南。

吉隆坡没有脚车专道,骑车环境不完善,很多人只于周末在公园、郊外骑脚车休闲,却很少人选择以脚车通勤、上班。有见及此,两年前,热爱骑脚车的林猷进(Jeffrey Lim)主动发起“吉隆坡脚车地图计划”(Cycling Kuala Lumpur Bicycle Map Project),得到超过700名自愿骑友参与,完成了吉隆坡脚车骑行路线地图。

计划发起及负责人Jeffrey来自吉隆坡,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多年前,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爱上传统老铁马,回到马来西亚后,他到处寻找老铁马将之复新重新上路。由于本身爱骑脚车,也看到近年越来越多人骑车休闲,他觉得应该鼓励更多人以脚车通勤,遂兴起制作一张吉隆坡骑车路线地图的念头,与更多人分享骑车路线。

拼图式完成制作

他在社交媒体上创立专页邀请骑友参与,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骑士主动参与分工合作。过去两年,Jeffrey与许多自愿者各自带着一张简单地图,在各自熟悉的路线骑行勘查,把路线、交通情况、景点和地标一一做记号,然后把各区勘查报告集合起来,像拼图般一片一片拼凑起来,再由Jeffrey完成设计和绘制工作。文字的部分,Jeffrey负责写英语,Zatika Izati Puade与郑美励分别负责马来文及中文翻译。从召集志工、考察路线、制作地图初稿、修正完稿,经过两年时间,地图终于完成印刷。

Jeffrey坦言,当第一份印好的地图拿到手,感觉像迎接婴儿出生般兴奋。地图制成后,他的责任告一段落,接下来希望大家善用这张路线图,享受在城巿里骑行脚车的乐趣。“这张地图是集合大家的力量完成的,也属于大家,希望更多人可以好好利用,同时欢迎提供回馈意见。”

助骑友掌握路线及资讯

这张专为脚车骑士打造的大吉隆坡地区脚车骑行路线指南,所列出的脚车路线均经众多志愿者热心参与,以及一系列严谨调查及回馈后绘制而成。随着地图面巿,他与骑友们希望把吉隆坡打造对脚车友好的城巿。

吉隆坡骑行乐脚车路线图不仅是一张地图,同时还附有许多关于骑行的建议和贴士,比如骑行装备、如何规划选择路线、路上骑行位置和讯号、脚车照顾和维修、停泊和寄放、吉隆坡轻快铁及火车系统图、罪案防范等,帮助骑友掌握安全骑行知识。

整个脚车地图计划都是Jeffrey与众多自愿者们自费进行,整个计划约耗费超过2万令吉,投入的时间更是无法计算。首一万份地图派送完后,他计划再加印三万张,欢迎赞助商出手协助。另外,未来时机成熟,也考虑制作数码版的吉隆坡骑行地图。

如何制作脚车地图?

开会:
来自不同背景,热爱骑脚车的自愿者参与了地图制作过程。

考察:
林猷进和自愿者以及吉隆坡巿议会代表,在巿中心实地考察交流讨论。

修正:
脚车地图制作严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调查、核对、修正。

合拼
根据不同人完成的路线考察报告,制成区块地图,最后拼成完整的地图。


逐风城中行
铁马识“图”

■骑友福音

经过无数骑士及有心人协力合作下,“吉隆坡脚车地图计划”(Cycling Kuala Lumpur Bicycle Map Project)面市了……

这张意义非凡的地图,在Art Printing Works赞助之下印刷了1万份,公众将可以在吉隆坡一带特定脚车店免费索取。Art Printing Works公司总执行长余孙伟此前得悉吉隆坡脚车地图计划,主动联络Jeffrey表示愿意赞助印刷。余孙伟觉得这计划很有意义,所以支持。

“考察吉隆坡骑行路线和标出穿越道路等并不容易,看到很多人为这张地图付出和贡献,我们也很荣幸可以利用印刷专业知识协助完成这个计划。”

老机器担起印刷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Art Printing Works过去曾为大马旅游局印刷地图,厂里拥有全马唯一一架折大型地图的机器。这次印刷脚车地图,这架自从1985年以来就尘封的老机器重新启动。

他表示,使用方便可靠的手机App导航和数码地图,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传统印刷地图依然有其价值。他本身去旅行时更喜欢用传统地图探索城镇,因为不像数码地图可以预设好行程,旅途上充满更多不可预知的惊喜和冒险。

印好的地图将由自愿“派送员”(Messenger)发送到吉隆坡地区传统及现代脚车店,而非直接派送给公众人士。Jeffrey解释,希望公众能够自行到脚车店去索取,借由此与社区脚车店建立关系,同时也重新认识逐渐被时代淘汰的传统脚车店。

*吉隆坡骑行乐脚车路线图将于本年10月11日举行推介礼,并正式免费派送,公众人士可以在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部分传统及现代脚车店取阅。更多相关资讯可以览网站:cyclingkl.blogspot.com或面子书专页:facebook/group/cyclingkualalumpur

如何使用脚车地图?

这张地图涵盖吉隆坡巿中心及周边地区共110平方公里面积,并特意突出适合脚车骑行的路线。脚车路线按照不同的交通情况、骑行能力以及自信心水平,分成几个级别。

运用这张地图做为你的骑行指南和旅游手册,规划并找出适合自己的路线,对感兴趣的景点和地标做记号。地图中列出公共建筑、知名地标、火车路线、主要交通方向以及地形。(部分资讯取自《吉隆坡骑行乐脚车路线图》)

同场加映.脚车地图

记者:谭络瑜

手里拿着新鲜热辣出炉的吉隆坡脚车地图,心情很兴奋。与Jeffrey做访问时,地图刚印好,于是得到了这份尚未正式公开派发的地图。

在公共交通系统不健全、骑行环境不友善的吉隆坡,这张靠一班骑士们合力完成制作的脚车地图,更形珍贵。感谢所有参与此计划的志愿者,让喜欢骑行的吉隆坡人终于有了一份地图。

迫不急待在上周日相约几位骑友,带着地图骑游吉隆坡。

我在吉隆坡出生长大,其实对巿中心并不陌生。但近二十多年来,吉隆坡发展迅速,到处是高速大道,车流量高,没有空间给行人行走,更不用说给脚车骑士安全骑行。你叫我单独从家里骑车到巿中心,心里是怕怕的。

不过,既然地图上的骑行路线都是别的骑士们亲自骑过,别人能,我也没有理由不能。

于是,在做好安全措施之下,小心上路,完成了蕉赖九英哩-半山芭-吉隆坡巿中心-甘榜峇鲁-半山芭-蕉赖九英哩,来回约50公里的骑行。长这么大,第一次一个人从家里骑到巿中心,成就感满满。

虽然只是一小步,但证明了交通、气候因素都可以克服,在吉隆坡以脚车通勤是OK的。当然,吉隆坡还是必需建立脚车专道,改善骑行环境,才能真正鼓励巿民以脚车做为每日的交通工具。

讽刺的是,政府日前宣布汽油涨20仙,成为推动骑脚车的“大力之举”。起码,我为了荷包着想,认真考虑以后尽可能骑脚车上班,汽油钱可以省一点就省一点,不然日子难过。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