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妮:護鯊由拒食魚翅開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余佩妮:護鯊由拒食魚翅開始

近几年來,隨著國際非政府組織不斷推廣“護鯊行動”,這個行動對我國人民來說已不陌生,很多人都漸漸接受宴會不一定要有魚翅羹這道菜肴。



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里透露,內閣今年5月21日議決,日后在政府部門官方宴會上,禁止提供和魚翅有關的菜餚,並于上週正式推展“不要魚翅”運動,讓大馬成為亞洲第3個支持“護鯊行動”的國家。

華人吃魚翅文化可追溯至明清年間,至今大家都習以為常把魚翅吹捧成代表身分及具“高營養價值”的食材珍品,但其實沒任何研究或學術報告證明魚翅有重大營養價值。

反之,有研究報告顯示,魚翅中積存了來自污染海洋的重金屬,其中的水銀含量更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



但社會文化和商業廣告卻不斷宣傳魚翅的珍貴及美味,人們對魚翅的需求量不斷推高其價格,使捕殺鯊魚情況日益加劇,數量越少越顯魚翅珍貴。

有20多種鯊魚因身价而遭捕殺至瀕臨滅絕邊緣,捕殺者為了節省空間只運載魚翅,割下魚鰭后把鯊魚殘驅拋回海洋,令鯊魚無法游動,活活失血、飢餓而死,場面恐怖;鯊魚數量劇降也影響海洋生物鏈,重創整個生態。

大馬華人占全國不到30%人口率,卻愛吃魚翅,令大馬在全球捕鯊國家排行榜排行第8;自己捕鯊不夠,還要從其他國家入口魚翅,在全球入口魚翅排行榜名列第4,難怪國際“護鯊行動”組織要把馬來西亞列為重點“教育”的國家。

不再吃魚翅

曾有女性友人在准備婚宴時,為了晚宴上是否有魚翅羹這道菜肴而與男方家人發生爭執,友人為了生態而不願以魚翅羹宴請賓客,男方父母卻認為沒有魚翅羹就“沒有身分象征”、“難以面對親友”,几乎鬧得結不成婚。

最終,在女性友人堅持下,男方父母讓步,以其他羹湯代替,婚宴才順利進行。如今友人與丈夫也育有一對可愛子女,幸福美滿。

一碗魚翅羹不能代表什么,你少吃一碗魚翅羹不會影響你的幸福生活,但卻可能因此放過一條鯊魚。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人民越來越注重環保、重視生態,希望在政府主動、私人界和人民自發下,大家不再吃魚翅,幫助地球生態源源不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