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各族情誼仍不密切 人民團結流於表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教授:各族情誼仍不密切 人民團結流於表面

(吉隆坡6日訊)國大馬來文明世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拿督張國祥教授說,我國各族之間仍未達到良好的團結水平,目前為止,我國人民的團結僅表現在“多元社會”和“多元語文”的表面形式,各族情誼仍不密切。



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善的國家教育系統,祇是小學,已有分國小、國民型小學、宗教學校、私人華校、私人學校、國際學校及在家修學,當學生在不同源流的學校或不同族情環境下學習,換句話說,大家都是大馬人,但未必每個大馬人都能很好地掌握馬來文。

“我覺得,完整的團結應是來自于各族之間互相需要和信任,除了不分種族,非馬來人也可以把自己視為馬來人。好比娘惹和峇峇,他們在保存本身的族裔時,依然可以融入馬來文化。我們總不能祇堅持自己是什么種族,就抱著不需學習國語(馬來文)的心態。”

教授接受《馬來西前前鋒報》訪問時強調,要達至團結,應從單一源流學校開始。根據研究,大馬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多元教育源流學校的國家,反觀泰國祇有單一源流學校,所有泰國人民都能善用泰語交流。



“印尼華僑也一樣融入當地文化,並以印尼文取名。所以,語言是促使人民團結的重要因素,促請大馬各族人民以開明態度學習國語(馬來文)。”

他指出,當初政府說要增加國文上課節數時,許多非馬來人強烈反對,擔心母語教育滅亡,甚至有人質疑此舉帶有“種族議程”,可見大家已互不信任,還如何強化團結?鞏固國語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奠定團結的基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