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電視及報紙,大家會覺得,香港人似乎情緒了一點。
是的,即使是公眾事,也有情緒的一面。看人家為堅持所作出的行動行為,從無痛無癢的第三者立場看去,真的看到了可以構成情緒的情景。
如此當局者與旁觀者的不同角度看同一種狀態,是一個最實際的公眾教育機會,也為大家在判斷時,提供了自己一個不偏持平的平衡參考。
香港人,對于來著的2017年特區首長的選出,認為候選人不應由北京中央政府在政治淘洗過后的人物才可參選,香港人要求自由參選才符合一人一票的自由普選民主原則。
北京已經決定經北京挑出的人選才可參選,已經是很民主了。
兩方對候選人誕生,產生了完全對立的見解,誰都堅持對,當然指對方不是。
政治的激情
北京自信所淘洗過的候選人,不論誰當選,都是愛共產黨、愛香港、愛國的好人。
香港人,要在沒有黨限制之下從超黨多元的候選人中決定香港的特區首長。
情況變成兩極,北京中央認為香港人可以一人一票的從北京接受的候選人之中挑一個,就是民主的普選了。
在香港人這一邊,如果只是從幾個經中央欽定的人物之中找一個人當特首,不是民意的選舉,是受左右了的非民主操作。
北京知道,香港特首選舉如果依照一般民主選舉方式,香港人會選出不由中央控制的人選。香港人正好持相反的觀點,期待選出一個不是完全聽由中央及黨指示的特區首長。
就這樣,政治的激情沸騰。
我們才經歷過為政治權利的爭取一場激情搏鬥,同樣是民意的展示與民主訴求,用這一份將心比心的心情去看香港,就不致有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