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我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養生.我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報導:陳筱柔
圖:金馬保健養生(GHHS Healthcare)/ 麗陽醫療中心(Tropicana Medical Centre)



我們的人生,總有太多計劃,例如:賺錢升職、購屋置產、旅游進修……(雖然常常趕不上變化)。然而,無論是努力完成計劃或適應變化,身體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健康檢查,正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清單之一!

你有做健康檢查嗎?



“噢,有啊,我每年都驗血。”

“哎呀,好端端幹嘛檢查?沒病都變有病!”

“健康檢查貴死了,何必浪費金錢?”…………

雖然健康意識逐漸提升,但提起健康檢查,很多人還是存有不正確的看法或負面說法,也有人認為,健康檢查是私人醫療機構斂財的手法之一。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

綜合各國專家看法,健康檢查具有以下三大意義:

▓早期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及時予以矯正治療。

▓觀察身體各項功能反應,適時予以改善。

▓加強對自我身體機能的瞭解,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健檢依據四大原則

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檢查的確有其必要性,並建議在選擇健檢項目時,遵循以下四大考量原則:

1.此疾病在當地發生率高。

2.要篩檢的疾病是有意義的疾病。

3.此疾病經過篩檢和治療可以減少死亡率。

4.此疾病篩檢的方法敏感度高,準確度也高,而且費用合理。

根據以上原則,一般民眾可與醫生討論,選擇符合地區流行性、經濟效益、可治療或控制疾病等條件的健康檢查。

另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工作型態、家族病疾史等因素,考量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內容。

《養生》走訪金馬健診中心及麗陽醫療中心資深駐院醫生吳金玲和詩維雅醫生(Dr.Selvi),讓你掌握健康檢查的正確知識,做個既不過分期待,也不忌諱檢查的明智消費者,在眾多的健康檢查中,制定出最符合經濟效益,也最適合自己的健檢配套。

健康檢查
從30歲開始…

健康檢查既麻煩又浪費時間?

其實,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生活素質的提升,健康檢查早已不像過去般沉悶或耗費漫長時間等待,逐漸走向另一種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舒適體驗模式。

某個精神氣爽的早晨,駕車來到金馬健診中心,穿過酒店停車場后,映入眼帘的是綠意盎然的草場與湖泊,草場旁邊設計舒適雅致的建築,就是為人們進行健康檢查的地方。從走入健診中心、開始檢查到結束獲得健康報告,整個過程都有專業人員帶領、等待過程也可以閱讀、看電視或閒聊,健康檢查,如同一場短暫的休閒時光。

近年來,我國許多不同健診中心都紛紛朝向“非醫療”環境的方向發展,例如:結合酒店休閒概念、成立一站式的現代化健診中心等等。其中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減少民眾對健康檢查的恐懼,讓健康檢查變成一種舒適愉悅的過程。甚至也有健診中心結合自然養生概念,除了西方醫學的健康檢查,也提供中醫傳統服務和自然療法。

除此之外,許多私立醫院也建設了專屬的檢查中心,讓一般民眾可以更舒服、更快速地進行檢查,不必在健康檢查過程中與其他患者“共享”資源。

詩維雅:每個人都應健康檢查

詩維雅醫生強調,預防醫療的關鍵就在于提早發現疾病的存在,進而提高治癒率:“疾病從來不會給予人類任何差別待遇,無論貧富貴賤,同樣會生病。別以為你站在人生巔峰或達到財務自由,就會對疾病免疫。”

經歷過父親離世悲痛的她,對于採取積極措施預防致命疾病,尤其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另一番深刻體會。她認為,隨著年齡老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健康狀況,延誤治療的未來醫療支出更是一筆龐大數字,因此,健康檢查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預防醫學。

當然,健康檢查報告並非絕對不生病的“保證書”,而是讓你在經濟與健康之間,找到最適合現代人的預防方法與健康保障。另外,若已經感覺身體不舒服,應該直接去看相關科別的醫生,而不是做全身健康檢查。

吳金玲:定期檢查有助預防疾病

吳金玲醫生分析,很多人以為一旦接受健康檢查,就等同于進入了“不健康”階段,其實並不正確:“有些人接受了健康檢查,卻沒有根據個人健康報告採取任何措施來改善自己的健康(例如:血糖指數超標、膽固醇過高),這根本失去了健檢的意義。

另外,也有人認為健康檢查是一種經濟負擔,卻從來沒想過萬一生病付出的代價更高。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

她鼓勵民眾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同時也應根據健康報告做出生活和飲食方式的調整。當然,別以為健康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就萬事大吉,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每星期至少運動3次)和保持愉悅情緒還是最老掉牙,卻最實際有效的健康法則。

健康檢查一定要懂3件事

1.了解家族病史

健康檢查項目未必越貴越好或多多益善,了解個人家族病史也是選擇合適健康檢查配套的重要考量事項。吳金玲醫生表示,家族病史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罹患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或癌症。所以,事前告知醫生相關的基礎病史,有助于檢查評估,同時提供給你更好的建議。除了父母親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叔叔、伯伯、阿姨等親屬的重大病史都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2.藥物使用現況

吳金玲醫生也提醒民眾,務必事先告知健診中心人員或醫生目前的藥物使用狀況。比如有沒有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等相關抗疑血或其他任何藥物?是否服用降血糖藥物或其他慢性疾病藥物(例如:高血壓、抗癲癇藥物、氣喘藥物)?建議患者在健康檢查當日攜帶藥物至健診中心,完成血液檢驗程序后即可服用。

3.后續關鍵行動

當你收到健康檢查報告,並不意味著一切已經結束,相反的,一切才剛剛開始。尤其是醫生建議要追蹤檢查的項目,一定要認真遵守,更必須聽從醫生建議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為自己打造出更健康的人生。否則就浪費金錢和時間,失去健康檢查的意義。

另外。如果檢查結果顯示身體某部位如有異常,最好找專科醫生針對疑點進一步確定。

廿歲前無需特別檢查

幾歲開始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最好?原則上,20歲前並不需要特別做健康檢查,除非出現一些疾病或不尋常的症狀,才需要做針對性的檢查來找出問題根源。

另外,小孩一般也不需要每年都做健康檢查。雖然部分校方或雇主會在進入大學或就業前,要求學生或職員進行健康檢查。綜合各科專家建議,健康檢查的重要分水嶺從30歲開始!

30歲后:每2~3年一次。每2~3年做一次全身基本健康檢查,如果預算比較多,也可以加選一些專為女性或男性而設計的健康配套。

40歲后:建議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包括全身基本健康檢查配套和根據個別情況加選檢查配套。

50歲后:如果本身已患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最好每6~9個月作一次全身基本健康檢查,以更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另外,也可以選擇一些專為中老年人而設計的健康檢查配套。

7大常見健檢項目

1.一般生理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身體、體溫、呼吸等初步評估,主要用于瞭解身體基本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過瘦或過胖、高血壓、檢查頸部、四肢、胸部、腹部外觀等等。

2.血液常規檢驗

包括紅血球、血紅素、血球容積比、平均紅血球容積、平均紅血球血色素、平均紅血球色素濃度、白血球、血小板總數、血糖、血脂肪等等,主要是篩檢是否有貧血、白血病、發炎、凝血功能等血液學方面疾病,以及一些肝膽功能疾病。

3.尿液和糞便檢驗

尿液主要用于腎、肝、膽、泌尿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的篩檢,糞便主要用于腸胃道出血、腫瘤或寄生蟲等的篩檢。

4.眼科、聽力、心肺功能檢查

眼科主要是視力、辨色力,聽力檢測主要包括全頻聽力檢測、兩耳聽力衰減程度等等。心肺功能檢查包括靜態心電圖(心血管疾病診斷及治療中最基本的檢查之一)、運動心電圖(評估病人運動耐受性、運動狀態下心電圖、心跳速度及血壓變化等等。)和肺功能檢查、肺活量測試等等。

5.精密儀器檢查

最普遍常見的包括胸部X光檢查(心臟及肺部結構功能的基本檢查)、腹部與骨盆部器官超音波檢查、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造影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等等。

6.骨質密度檢查

評估骨質健康狀況的檢查方法,可以用來發現骨質疏鬆症、判斷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等等。

7.其他加選項目

加選項目主要包括男女適用的腫瘤標記檢查,以及僅適合男性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檢查(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等相關疾病的指標之一)或婦科相關的腫瘤標記(例如:CA-125、CA15.3)。(備註:腫瘤標記指數偏高並不表示一定患上該項癌症,建議最好根據健檢醫生的建議或轉介至相關專科醫生處做進一步診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