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歷史悠久,最可貴的是他們每一個能夠發音的,都有字。廣東話就時常要新造什么乜、冇、嘢、目及 之類的東西,弄得外江佬一頭霧水。
我只對飲食方面有點興趣,來到潮汕,不懂的字追根究柢,像黃泥螺,潮州人叫為“錢螺螇”,最后的那個螇字問得老半天才問得出,要是我老爸在世,一個電話就答得出,老人家像一本活字典。
螇字念成goi5,與雞字的第五聲相同,還有五音,實在厲害。
意思是醃漬,凡經此過程都能叫螇,像蝦的醃漬,就叫蝦螇。
潮州人的錢螺螇殼較江浙人的黃泥螺薄,肉也更軟細,但個子不大。吃起來很考功夫,老饕們整粒吞進嘴裏,捲舌一及,便能將被噬空的透明殼子吐出來,上海人當今吃黃泥螺嫌它們太鹹,加了些糖,這是潮州人不會做的事,加點黃豆去中和鹹味,倒是有的。
河流海水都污染,現在人已不大敢吃錢螺螇了。江浙方面大反其道,黃泥螺非常流行,有家叫“邵萬生”的,挑選大粒的螺,精心炮製,放在玻璃瓶中出售,賣價很貴。在地道的小食肆,先叫一碟黃泥螺來下酒,必定有貨,我最喜歡吃了。
醃製過的海產,避不了一股腥昧,而這個腥字,潮州人叫為“臊”,co1,與初字相同,但發第一音。
素菜之外的,潮州人也叫為“臊菜”,吃起肉來,叫為“開臊”。很腥很腥,叫為“臭臊”。老潮州人,也喜歡把魚露叫為“臊湯”。
雖然腥,但也很好吃。好吃,文雅一點,可說成“抶舌”,這個抶字發音為diag4,與哲相同,發第四音,指用手掌或扁平之物輕輕相擊。抶舌,和廣東人所說的“唸唸舌”,是最接近的了。
我們這次在汕頭的金海灣酒店吃了數餐,由羅師傅炮製,最后他們要我題字,我一起筆,寫了“抶舌”二字。
(潮汕之旅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