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同为儿童权利发声 印巴人分享奖‧盼两国停争端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诺贝尔和平奖‧同为儿童权利发声 印巴人分享奖‧盼两国停争端

(英国‧伯明罕11日综合电)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由两位儿童人权运动家共享:印度人凯拉什和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表扬他们为守护儿童作出的贡献。分析指,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安排印巴人士一起获奖,是暗中呼吁两国停止争端。



诺贝尔委员会特别提到,两位得奖人来自对立的背景──凯拉什是印度人、印度教徒,马拉拉是巴基斯坦穆斯林──却为了儿童人权这个共同目标而抗争,是本年度和平奖的重点。

据报导,虽然凯拉什为推动废除童工作出很大贡献,但安排他与马拉拉同时获奖,反映委员会或借此呼吁印巴以至全球冲突各方停止争端。

最近两周以来,印度、巴基斯坦在边界互相开火,已造成十多人死亡。诺奖委员会或许想借此告诉两国领导人一个讯息:印度人与巴基斯坦人也可以共同努力追求和平。



吁印巴总理出席颁奖礼

马拉拉周五在英国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表感言时,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总理,为和平出席颁奖仪式。“我谨在此邀请尊贵的印度总理莫迪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一起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马拉拉也表示曾与凯拉什讨论,将来可以如何合作及如何缓和印巴两国紧张关系的问题。

身在印度的凯拉什,邀请马拉拉合作推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结束边界纠纷,“为我们的次大陆缔造和平”。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宗教及历史上均是世仇,两国近日再次在有主权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导致最少17名平民丧生。

印度及巴基斯坦两国人民近日在网络掀起骂战,但和平奖结果一出,社交网站顿时充满友好的留言,以爱掩盖仇恨。

另外一个有趣的观察点是,此次是继1979年的德蕾莎修女、2006年尤努斯之后,再度由南亚地区人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项。

马拉拉:很荣耀
献全球欲语无言儿童

17岁的马拉拉是诺贝尔奖设立114年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人。她对于获奖“备感荣耀”。

她说:“对于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的巴基斯坦人,以及是首位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少女,我很引以为荣。”

获奖消息传出时,马拉拉正在英国伯明翰的学校上化学课。她把得奖荣耀献给全球“欲语无言”的儿童,世人应聆听他们的呼声。

她说,这奖应归欲语无言的儿童,“这些孩童拥有权利,他们有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有免沦为童工的权利,有不成为走私人口受害者的权利,他们有拥有幸福生活的权利”。

她又说,得奖令她感觉更有力量和勇气继续往前,因为对她而言,这不只是一块奖牌或一个放在房间的奖座,而是一种鼓励。

马拉拉也是去年和平奖的热门人选,但并未获奖。但最近“伊斯兰国”(IS)在西亚的暴行让国际社会注意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并未消声匿迹。马拉拉此番获奖,提醒世人持续关注西亚情势及极端主义的发展。

乡亲父老上街互相道贺

在马拉拉家乡、斯瓦特地区的明戈拉,她母校的学生跳舞庆祝。

旧同学哈立德为她高兴,说:“得奖的并非马拉拉一个,而是巴基斯坦所有女孩……马拉拉说出我们的心声。她证明了就算炸毁学校,也不能阻止我们受教育。”

乡亲父老也兴奋得走到街上派糖果和互相道贺。

年轻获奖惹争议

马拉拉集女性、教育、青少年权益代表于一身,还是对抗极端主义的象征,去年已被看好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她谦称自己“还太年轻”。

有专家认同这个全球注目的奖项会给她带来沉重心理负担,而且可能增加极端组织对她的仇恨,危及人身安全。

不过也有青少年权益倡导者认为,马拉拉获奖将是对青少年推动社会变革的肯定。

子弹打不倒的勇者

捍卫女孩受教育权利的马拉拉,是子弹打不倒的勇者。

1997年7月12日,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开伯尔—普什图的明戈拉镇,是普什图穆斯林家庭的长女,有两个弟弟。双亲以普什图族阿富汗女诗人兼战士马拉拉.马伊万,为她取名。

马拉拉的父亲是诗人兼教育家,经营一所学校,他知道女儿资质不凡,常与她讨论各种议题。马拉拉11岁开始就以玛凯的笔名,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文章,叙述她在塔利班控制下的日常生活,以及被剥夺受教权的经过。

她的文章受到关注,也引起塔利班注意。2012年10月9日,塔利班枪手拦下她搭乘的返家校车,近距离对着年仅15岁的她开枪,子弹贯穿头、颈并伤及肩部,伤势危殆。

马拉拉遇袭震惊国际,她被送往英国救治,奇蹟似地康复。然而马拉拉全家被塔利班下了格杀令,只得远离家乡。

她的父亲现于巴基斯坦驻英国伯明罕的领事馆任职,她也在伯明罕上学,并持续关注全球儿童受教权问题,曾为叙利亚和尼日利亚的类似困境奔走。

加拿大颁马拉拉荣誉国民

加拿大将颁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荣誉国民身分。加拿大政府去年就已经宣布,这个月,马拉拉要访问加拿大,正式的仪式到时候才会举行。

加拿大政府颁授荣誉国民身分给外国人,必须通过国会表决,马拉拉是第6个获得加拿大荣誉国民身分的人。

塔利班凌虐妇女袭女校

塔利班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在他们控制的地方,女性不准上学和就业。国际妇女组织指,除了在巴基斯坦,塔利班即使在阿富汗倒台多年,但影响所及,当地妇女至今仍受到迫害。

在塔利班时代,妇女被迫穿着由头包到落脚的罩袍,不得上学或打工;塔利班倒台后,妇女仍旧要穿罩袍,接受教育机会很少。塔利班更不时攻击女校。2009年5月,阿富汗东北部一间女校疑遭塔利班伏击,98名师生集体吸入毒气受伤。

弃高薪厚职耕耘30年
凯拉什传承非暴力抗争

与早已闻名国际的马拉拉相比,和平奖的另一位得主凯拉什(60岁)名不见经传,甚至在印度的知名度也不高,但自1980年起,凯拉什便一直带领全球反童工运动,解救数以万计童工童奴,让他们重过新生。

凯拉什30多年来默默耕耘,拯救儿童脱离苦海,带他们踏上求学之路,早已受和平奖评选委员会关注。

在得知自己获得和平奖后,凯拉什除了表示欣喜,仍不忘为儿童发声,认为这项荣誉是属于“所有仍饱受奴役、抵押劳工及人口贩卖之苦的儿童”。

诺贝尔研究院主任伦德斯塔德接受《印度时报》专访,指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凯拉什过去5年一直被列入竞逐人选,凯拉什奉行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抗争理念,他获奖也有弥补和平奖未能及时颁予甘地的遗憾之意。

受甘地强烈影响

凯拉什1954年出生在印度中央州,早年攻读工程学,毕业后任职电子工程师。1980年,他放弃高薪厚职,参与创办“拯救儿童运动”并出任总干事,其后再创立不同的推动儿童教育机构,多年来致力根除国内走私儿童和童工问题,建立了庞大的志愿者网络,拯救小人蛇并协助他们接受正规教育。

凯拉什表示:“在获得这个奖项之后,我觉得,人民会更加注意全世界儿童的福祉。”他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现居于新德里。

凯拉什说,童工导致长期贫穷、失业、文盲、人口爆炸等社会祸害。今年6月他接受《印度时报》访问时自言个人哲学是“我是儿童的朋友”。

凯拉什仿效甘地,带领不同形式的和平抗争。伦德斯塔德指出,错过颁予甘地是和平奖的最大遗漏,其后一些得奖者如马丁路德金、达赖喇嘛、翁桑苏姬及今年的凯拉什,都受到甘地的强烈影响,“透过颁奖予在现代活跃使用甘地学说的人,算是我们尝试修补围绕他的一些错误。”

1.68亿童工逾半有危险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童工人数高达1.68亿人,占全球儿童人口11%,当中,超过一半即8500万名童工的工作环境存在安全忧患,直接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全球童工两大重灾区分别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前者童工人数最多,达7800万人,占当地儿童整体人数的9.3%,后者童工比例最高,每5名儿童就有1人是童工。

农业是童工的重灾区,全球共有9800万名童工从事农业工作,工业及服务业的童工问题亦很严重,前者童工人数高达1200万,后者更达5400万。

不过,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在劳工团体持续关注下,各地政府近年加强打击童工问题,再加上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82号及138号公约得到多国落实,令全球童工问题在2000至2012年的12年间得到改善,2012年全体童工人数较2000年的2.46亿减少至前年的1.68亿,当中女童工人数减幅明显,达40%,男童工人数亦减少了25%。

至于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约有1260万名童工,大部分在矿井及烟火工场等危险地方工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