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給更多不等於更好

捍衛華教之石激起千層浪,一人一句十分熱鬧。

馬華趁黨大會之勢,力陳華教之重;首相納吉借勢,力保華小重中之重。

雙方一來一往,你作釜(鐵鍋)來我作薪(柴火),一同烹飪華教老味。首相還強調若得到華社支持“我會做更多”,力掃華社魅影。

華教之傳承向來需要一薪一火。薪投于火,釜受煎熬,兩者燒成飯,供后人飽食。

政府若可做更多,華社就不必扮演討飯吃的苦角色,常做了柴薪卻化為燼、煙灰飛,生米有待燒成飯。

政府常常說要做得更多更好,但常常只顧著演出號召大軍的上集,忘了殺敵報捷的下集。飯只煮得半熟,如何是好?

如果政府做得夠,賤嘴政客就不會老是有機可乘,用華教的薪火燒自己的虛名,火了無賴的性格,紅了不要臉的特色。

嘴巴治國

其實,政府不必做更多,把份內該做的做好,華社就能感到溫飽。

更多並不等于更好。辦教育靠的是智慧,不是靠一張嘴或花大錢。如果靠嘴巴能治國,天下早就太平了。如果花大錢可以治水,吉隆坡為何還一雨成災?

治國治水靠的是善用智慧來疏通疏導。辦好教育也同理。柴火太多不等于更好,反而壞了一鍋飯。

一鍋煮壞了的飯,正是大馬社會最寫實的說明物。教育、經濟和環境的價值,被過多的政治力量干預不斷加值后,給得更多了,反而更壞了。

甄子曰專欄逢周一至周五刊出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