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戀戀機膚之親 博物館好多故事告訴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戀戀機膚之親 博物館好多故事告訴你……

報導:蔡愛卿
位于車水路的亞洲相機博物館,是由4名相機發燒友所創設。裡頭展出的,就是他們多年來的收藏品。姑且不論那些不同年代的古董相機,身價或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聽博物館主人講那些相機背后的故事,已經足以令人樂在其中。



每一台古董相機都是有人用過的,其價值除了體現在精湛工藝,曾經發生在相機身上的故事,使它更吸引人們的目光。尤其當我們了解到相機發明的最初動機,可能只是因為畫家們懶得動手畫或是畫得不好。走進相機的歷史一點也不沉悶,反而趣味十足。

暗箱是前身

在發明相機之前,人類是以畫畫的方式來記錄花花世界。但有些人發現這種方式又累又慢,暗箱(camera obscura)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明出來的。人們很早就發現光線透過小孔可以形成倒立的影像,在15世紀,西方的藝術家利用這種原理,將暗箱做為繪畫的輔助工具。他們讓影像投射在玻璃板上再進行臨摹,創造了透視繪畫法。



暗箱就是相機的前身。一個複制的暗箱目前就放在該博物館的入口處,讓參觀者在走進相機世界之前,先了解最早人們是如何將影像記錄下來。這個四四方方的木制箱子,是他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做出來的。

雖然他們手頭上有一張從網上找來的草圖,看起來結構非常簡單,就是木箱前裝了個鏡頭,箱子裡頭有一片反光鏡,上面再放一片形成影像的磨砂玻璃,應該很容易做。不過在他們真正著手去做后,才知道沒有這么容易。

他們遇到了各種問題,包括對焦不了,出來的影像都是模糊的,可見草圖中的比例不行,他們得自行再想辦法。他們也盡量使用古老的方式來制作箱子,棄釘子而改用楔子來連接木板。

陳偉彥說,相機的發明與畫家密不可分,除了暗箱本來是畫家使用的輔助工具,后來相機之所以被發現出來,也是畫家們不斷在尋找不必動手畫又能捕捉影像的方法。

他說,許多人第一次看到暗箱都會非常驚訝,難以想象相機的原型竟然是結構這么簡單的東西。用兩者來比較之知道現代人是多么方便,在300年前,那時的人們還在為了捕捉影像而絞盡腦汁。

007電影捧紅袖珍相機

1969年的007電影系列《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意外捧紅美樂時(Minox)袖珍型相機。電影中的特務007取出袖珍型相機拍下了挂在牆上的地圖。電影公映后,這台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型相機立刻賣斷市。

美樂時相機同樣是德國出產,其設計師則是立陶宛人。這是一種可以放進口袋裡的小相機,方便攜帶。雖然體積很小,美樂時相機卻是應有盡有,不但可以安裝閃光燈與腳架,還有內置不同顏色的濾鏡。

也許你家裡以前也曾經有一台袖珍型相機,這種相機一直到90年代依然在生產,只是后來數碼相機面世后,就徹底將它從市場上淘汰。亞洲相機博物館內有一套不同品牌與類型的數碼相機,甚至包括快餐店贈品,可見這種小型相機曾經是潮流玩意兒。

服裝設計師為外型革命

誰能想像得到,相機的手握設計原來是由服裝設計師所設計。日本佳能公司在1987年推出EOS系列的第一台相機EOS 650,是全世界第一台有手握設計的自動對焦相機,這個設計影響了后來所有相機的外型。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早年的底片相機外型,都沒有方便手握的設計。攝影師拿在手上拍攝,用久了手指會又酸又累,也會影響相機在手上的穩定。

陳偉彥說,佳能公司當年決定完全顛覆舊的相機系統,就請來服裝設計師為他們設計外型時尚新穎的相機,最終他們採用了其中一款設計,就是有手握部位的相機。

這項革命性的設計令相機握在手上久了也不會累,徹底改變后來所有相機的外型。如今,EOS 650靜靜放在相機博物館的展示櫃裡,外表看起來多么平凡,原來是有這么了不起的背景呢!

拆解相機展示所有部件

亞洲相機博物館裡有一個小展廳,展出的都是不同年代的佳能相機,這是其主人最常用的相機品牌。掛在牆上的兩幅展示框仔細一看會讓人傻眼,因為那是兩台被完全拆解的相機。拆解下來的所有部件,哪怕是一顆小螺絲都展示出來。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親眼看到相機的構造有多么複雜。

拆解的工作,是由陳偉彥與另一名主人李景順合作完成的。李景順是資深的修相機師傅,那些陳偉彥拆不了的精密部件,就交給他完成。

雖然拆東西比安裝東西容易,但拆解相機依然是很艱難的工作。由于相機的構造很精密,有些部件鎖得非常緊,普通的工具根本拆不了,不夠堅硬的螺絲起子,很快就會用壞了。所幸有李師傅使用的專業工具,以及陳偉彥祖父(早年也是修相機師傅)留下來的工具可以使用。這些工具當中,有不少是經修相機師傅自己改造。他們也將部分工具展示出來。

由于不可破壞任何一個部件,他們在拆解過程中必須非常小心。陳偉彥想讓人們看到相機內部可以精密到甚么程度,才會決定拆相機。雖然拆解兩台單反相機讓他吃了不少苦頭,但接下來他還是會繼續拆不同類型的相機和鏡頭。

德國萊卡ⅢA可用上80年

博物館內其中一台寶貝,是德國萊卡ⅢA相機。這台相機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1945年《LIFE》雜誌攝影師Alfred Eisenstaedt用它在紐約時代廣場拍下了慶祝二戰結束的經典照片《勝利之吻》。

這張水手擁吻女護士的照片,曾在拍賣會上以2萬4000歐元(約10萬令吉)的高價拍出,而Alfred Eisenstaedt使用的萊卡ⅢA則拍出11萬4000歐元(約47萬令吉)的驚人價格。

擺在博物館裡頭這台,當然不是攝影師當年所用的,只是同樣類型吧了!它是李景順的收藏品,他估計這台相機在戰前就來到檳城。不過在收藏這台相機時,他並不知道其背后有這么精彩的故事。

萊卡ⅢA反映了德國相機工業的精湛工藝,經得起時間考驗,即使已經過了將近80年,相機保持完好,按下快門,聽到的依然是清脆的快門聲。如果裝上一卷菲林,就可以用來拍攝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