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照顧者支持 或可減少人倫悲劇(第3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給予照顧者支持 或可減少人倫悲劇(第3篇)

報導:許雅玲
攝影:盧淑敏



照顧老人,是勞心勞力的工作,是經年累月的負荷。

許多家庭照顧者,把生病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自己卻犧牲自由和賠上健康。

尤其是老人照顧者,照顧到崩潰,便會發生人倫悲劇,以放棄生命做終結。又或者,老人失去被照顧的老伴,會覺得生無可戀,陷入可怕的孤單憂鬱。



為了追求舒適生活,狠心棄養老人的年輕照顧者,更是不計其數。

假如社會能給予家庭照顧者關懷支援,也許便能避免一部分的人倫悲劇。

先看看華人這個以“百善孝為先”為豪的民族,是怎么養老盡孝吧。

在台灣,一名臥病在床的85歲徐姓阿嬤,半年來,被她從小帶大的外孫女(42歲)及領養外孫(40歲)照顧。

阿嬤被照顧到皮包骨,床邊堆著廚余、糞尿、發臭的保特瓶水。阿嬤的弟妹和看不過眼的外人想要幫助阿嬤,都被外孫驅趕。由于外孫聲稱“我要照顧阿嬤”,村長沒法把阿嬤強制送安養院。

最后,報警救出阿嬤時,孱弱的她還擔心:5歲曾孫有無人照顧?我不會死,也不會活,是要怎么辦?

人倫悲劇連連

在中國,武漢學者劉燕舞在11個省份進行“農村老人自殺現象”調查時,發現:有名在外打工的兒子回家看病危老父,幾天過去,不耐煩問“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喪事時間都算進來的……”老父隨后自殺,兒子趕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農村老人透露,“老人都有3個兒子: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這三子最可靠……”

回過來看大馬的人倫悲劇:“老父丟街頭,老人院拒收,妻女不要他”、“入住三天,不堪病魔折磨,老翁老人院上吊”、“傳異味,始揭發獨居老人睡死床上”……

背后都有故事

說到這點上,從事孤老社會服務的張胡坤牧師表示,“很多人,好不容易積攢了人生五本:老身、老屋、老本、老友、老伴,便一心一意盼望安逸度過晚年。可是,因為種種理由,失去五本,兒女又不願照顧他們,便是老年悲劇。”

棄養者和被棄養者,背后總是有各自的故事。

來到張胡坤和妻子林美珠共同管理的恩惠之家老人院,實在問不出美好的問題:老人家,你的家人在哪裡?為什么不和家人一起生活?想不想和家人一起生活?

大部分老人故事雷同:入住老人院,便沒跟家人聯繫。年輕時,跟配偶ngaloh(潮州話:吵架),便離家出走,現在年老了,家人都不接受我……

現實殘酷人生五本養老

有一位來自霹靂州,七十多歲的中風老人說:家人有來探望我,妻子會給我零錢花……

還能自理生活的老人,沒有咆哮埋怨家人,還有家人的關懷,遭遇不壞吧。

“呵呵,老人不會拉下臉皮,告訴你過往的不堪往事。”張胡坤說。原來,中風老人,在吉隆坡工作,晚年才得子。

58歲時,在餐館工作的他突然中風。妻子不願照顧生病丈夫,便把他送來恩惠之家。恩惠之家的入院資格是:年齡超過60歲,孤苦無依,並且行動正常。老人完全不符合資格。可是,看著流淚的中風老人,院長動了惻隱之心,破格收留他。

十多年期間,妻子和孩子,間中會來探望老人。最令院長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老人見過家人后,便來找院長:我想把數千令吉積蓄交給成年兒子。

院長問:你把錢給了他們,他們是否會接你回家生活?一問完,又是老淚縱橫。

現實很殘酷,人生五本,即便是老人院的老人,守得一本就是一本……

盼回家住卻口是心非

雖然,老人院的老人口口聲聲:住在老人院很好,吃好睡好,還有人照顧,朋友很多……

“現在,我54歲,太太47歲,我們一直跟孩子講:等我和你媽年老了,便入住恩惠之家,就算生病也不怕,因為會有人護理。老人都是這樣,不想成為兒女負擔。但是,心底還是期盼和子女同住。”張胡坤說。

老人院的不少老人,都想和家人一起生活,但又不願跟子女和解。其中一位在年輕時風流快活,年老被妻女拒于家門的老人說:我要等女兒回心轉意,求我回去……

有一名肌力不夠,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在院友心目中是第一等“勤力,又肯助人”。他主動趨前告訴我:“我和前妻和子女分開,后來又結婚,第二任妻子去世后,便住進老人院。”

老人說得很輕松,但事實相當沉重:他盛年時,怕老婆出外工作結識別的男人,禁止她出外打工。和原配大吵一架,原配就帶著兩兒兩女,跟隨岳父母到東海岸生活。

好不容易打聽到女兒下落,騎著摩托車,一顛一顛越過兩個州屬,騎到女兒工作地點,被前妻知道,又帶回東海岸,又斷絕來往。

過后,他和別的女人同居。女人帶來了一名繼女。身體健康時,一家人關係還不錯。為了讓女人有安全感,將財產過戶給女人。

3年前,女人先離世,財產統統轉給繼女。維繫“哎呀父女”關係的紐帶一消失,老人只好入住老人院。

老人不講真話,心酸。可是,我不是判官,沒有資格判斷家事對錯。只能默默祈禱:希望老人和家人和解,一家團聚。

好好溝通減緩不安感

經常,恩惠之家會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這裡有位無依無靠的老人,請來幫忙……張胡坤回答:好的,我馬上來確認。

“很多兒女,把生病老人送進政府醫院,或者送去老人院門口,就杳如黃鶴,音訊全無。醫院好不容易聯絡上老人家人,家人一句‘養不起’,拒絕領回老人,不再接聽電話。我們確認情況過后,才會接收老人。”張胡坤說。

幾十年照顧老人的經驗,張胡坤不得不認證:老人會變得像小孩,自我中心、頑固、性急、易怒、不接受新做法,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身體功能下滑,他們失去自信、消極、善忘、不安、容易擔心懼怕,並且依賴心加重,自責累贅。

最重要的是,老人會嘮叨:我幫兒女帶大小孩,犧牲自己想做的事,兒女不知感恩……過去家境貧困,把你辛苦拉拔大,現在你長大了,一定要照顧我……

“社會要關懷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只要父母少嘮叨,兒女多寬容,相處可以變好。”他說:“健康老人,每月只需花費300令吉左右。萬一沒法照顧老人,最低限度,把老人送去安老院,不要拋棄在外面。”

“兒女不要因此感覺內疚,好好和老人溝通,讓老人知道,不是遺棄他們,只是想讓他們有人照顧。只要經常去陪伴老人,週末帶他們回家團聚,他們都會滿足。”他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