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繞月返回飛行器 為2017年奔月做準備

(中國‧北京24日綜合電)中國探月工程展開繞月返回技術試驗,周五凌晨成功發射飛行試驗器,為2017年前后執行嫦娥五號任務做準備。

中國自行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9公里、遠地點高度41.3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中國探月工程首次實施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初戰告捷。

中國探月工程由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牽頭組織實施。此次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驗證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為嫦娥五號任務提供技術支持。

飛行過程約8天

飛行試驗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分為服務艙和返回器兩部分。服務艙以嫦娥二號衛星平台為基礎研製,具備留軌開展科研試驗功能,返回器為新研產品,具備返回著陸功能。

用于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在以往基礎上改進多項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據計劃,飛行試驗器飛行過程約8天,在經歷地月轉移、月球近旁轉向、月地轉移、再入返回、著陸回收等五個階段后,返回內蒙古中部地區。

任務實施期間,中國“遠望”號測量船隊、國內外陸基測控站,以及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共同組成航天測控通信網,為任務提供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

返回時以跳躍技術減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究員、博士,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洪鑫說,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將在太空點火踏上回家之路,在進入大氣層時,要多次跳躍來減速,這種方式僅有前蘇聯採用過。

與神舟飛船回家時一頭扎進大氣層不同,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返回地球的速度非常快,將達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以這樣的速度進入大氣層,勢必會因為高溫而被燒毀。要在進入大氣層階段把速度降下來,中國選擇了“彈跳式”再入返回技術。

洪鑫說,當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以計算好的某個角度與大氣層接觸后,和大氣層產生相互作用力,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就像碰觸到水面的小石子一樣,彈跳起來,然后再次接觸大氣層,又跳起來,就像人們時常玩的“打水漂”,以達到減速目的。每一次彈跳都經過精確計算,確保每一步升降都准確。

嫦娥一號7年前同一天成功發射

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該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公斤左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公尺,壽命大于1年。主要任務為用CCD立體相機和激光高度計繪製完整的立體月球地圖、探測月球上的鈦和鐵等14種元素分佈等。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于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據當時媒體報導,“嫦娥一號”的發射體現了中國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全國凝聚力。中國加大了在太空研究領域的力度,以與其不斷提升的經濟地位相匹配。中國想向世界證實,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有能力發展自己的創新科技。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