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文化力量價最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童閱房.文化力量價最高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今日焦點:今日焦點:張知璊(Ji-Yoon Jang),安娜拉德卡(Anna Ladecka)



李查與全體村民把英國河邊上的海依村,從一個荒廢的礦村改造成二手書城,使這個差點走入歷史的村落,重新回到世人的眼中;他們採用“以書造鎮”的文化力量,不僅讓此村成了當今全球藏書家必到的朝聖地,文化更是這個地方最有持續價值的經濟活動。

採錫村莊依河而建

這是一個真人真事,改編自英格蘭和威爾士邊界小鎮海依村(Hay on Wye),從沒落的採錫小鎮,蛻變成當今世上最大二手書店天堂的故事!

顧名思義,書名《河邊的舊書村》讓人知道,這個海依村理應依河而建。是的,這座村莊就位于威爾士地區一條名為威河(River Wye)的河流旁邊。



當我們把書的封面和封底攤開來看時,可以清楚看到一道起起伏伏的綠色小水浪,村邊有個小碼頭,碼頭前停泊了兩艘小木船;村裡有著櫛比鱗次、高高低低的民房,遠處有個大團的煙,正從工廠的煙囪湧出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架正在降落的飛機,我們不知道它到底載了多少村民走,又載了多少村民回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的啟航與回航,它都承載著村裡居民的希望與期待。

這可以從前環襯中離別而愁悵的場面,以及后環襯裡回家的開心場面窺知。至于要到什么時候,村民才不飛,而是全世界都飛來?看了這本書自有分曉。

經濟停頓村民出走

這本書全書採用家書方式講述海依村的改變。這一封封書信,由一個小男孩書寫,他的名字叫愛德華。

他把自己在鄉里所見所聞化成文字,捎去給離鄉背井的父母知道,與此同時,信中也透露了隨著環境改變而產生的心情變化。

從第一個跨頁和書信中,我們得知海依村的挖煤活動才停頓不久,村民紛紛搬離該地。

不問而知,煤礦場是海依村村民一直以來賴以為生的經濟活動,如今礦場不復存在,村民被逼出走尋找生計,愛德華的雙親也不例外。

在村民相繼出走的情況下,連帶雜貨店也支撐不下去,只好結業,全家搬走。是以,我們看到一輛輛公共交通工具裡坐滿村民,車頂上堆疊他們的行囊,一起離開那一座座黑漆漆的煤礦山。

從愛德華的信中,我們同時可猜測到,此時村裡留下的,就只有像愛德華這般年紀的孩子們,以及信中要讀點字書的奶奶般行動不便的年邁長者了。

這一連串的書信,從1961年的秋天開始寫起。

荒廢礦村開書店

在村民出走潮發生不久后,村裡來了個名為李查的人,他聲稱曾經居住在這個村,這一趟回來,是打算開一家舊書店,並四處收集舊書。大家都想不透,像海依村這樣一個荒廢的礦村,還需要書店嗎?

李查不理會村民質疑的眼光,終于來到愛德華的家裡,買走一些舊書;縱使有萬般不願意,為了獲得一些錢過活,小男孩逼不得已,把父母的藏書轉讓給對方。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位快樂的結領帶年輕人,正親自粉刷他的第一家舊書店。

為了替奶奶添購點書,愛德華摸上李查的舊書店,店裡排滿各種書籍,書堆中他同時看到父母的書,他寫道:聞起來很舒服,好像聞到你們的味道。

小男孩的這段文字,完全道出人與書之間私密關係,每一本書都等一個會欣賞的人,每一個人都在書中找到屬于自己與書的親密交流空間。這段人與書的絕密關係,最終化成一縷縷書香,瀰漫在空氣中,只有懂的人,才能嗅到它的芳香。

或許是這股熟悉的書香味,愛德華最后決定到李查的舊書店打工,參與了李查的夢想之旅。

正能量重燃希望

當李查的舊書店開張以后,週遭的人事物都起了微微的變化。

像跟隨愛德華藏身在舊書店裡的白色小貓咪,也滿肚子“墨水”,不管走著還是睡著,嘴中都吐露出各種英文字母;村裡的人都把李查贈送出去的舊書捧在手中翻,有的舊書甚至是愛德華重新做上新封面的。

不管人和動物,都因為書籍釋放的正能量,重新燃起積極活著的希望。

李查相繼從國外買了很多書回來,卻苦無處放。村民得知后,大家分工合作騰出家裡的空間,分別把特定主題的書籍搬回家去。因此,村裡除了李查的舊書店,也有辛普林叔叔的狗書店,凱莉姑姑的蜘蛛書店,愛德華奶奶也受感染,開了家點書書店。

單看文字的描述,就已經可以想像村裡有多熱絡,各種主題舊書店,吸引附近地方人們的到來,以致艾蜜莉的餐廳重新開張了。她在書店前開了家咖啡廳,這是多么寫意的畫面呀!

整個村不再死氣沉沉,繪者安娜拉德卡為畫面開始加多了色彩,這是有生氣、有生命的畫面!

飛機出現在畫面中,它把全世界藏書愛好者載到海依村,使這個舊書村充滿希望。當然,愛德華也在信裡呼籲父母親快回村一趟,看了以后,可能就再也不必走了,他是如此認真地認為。

以書造村改造命運

這個故事不只是帶出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生李查布斯(Richard Booth),回到村裡首開先河,開設一家舊書店的決心;同時,他的以身作則感動了村民,與他同心協力把一家家舊書店設立起來。

李查連同海依村村民心連心、手牽手,採用“以書造村”的模式,改造家鄉的命運,使這個在上個世紀60年代沒落的小鎮,再次走進世人的目光。

到了70年代,海伊村成了全球首個舊書村,擁有將近100萬冊舊書。于是,李查在1977年的愚人節當天,宣佈海依村為“書的王國”。據到過的人撰文寫道,海依村村民只有一千五百多人,村裡卻有三十多間二手書店和古董書店,平均每十步就有家書店,名符其實的“書村”。

迄今,這個村每年都舉辦海依文化節(Hay Festival),這項世界文學盛會,每每吸引近八萬多名來自各地的文學作家、旅人到此朝聖,為海依村和附近地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海依村的文化經濟,比其他僅僅利用購物來作為招徠,更能持續創造新價值。一個“書”字,就是海依村的全部,那裡的人文風氣與素養,正是這個村的靈魂。

如今,李查所建立的第一家書店“Richard Booth’s Bookshop”,仍是當地藏書量最豐富、最大的書店。

李查和村民為海依村付出過的努力與真心,可說是為世人釋放了一串串希望。我們不能對困境感到絕望,唯有踏出改變的一步,光明會在路上等著我們。

如果你也是被逼離鄉背井的那個遊子,別忘了遠方的故鄉,不妨思考能為它做些什么?你的專長又能如何改造它,為家鄉和人們帶去新希望。李查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小小背景】  

張知璊(Ji-Yoon Jang)大學和研究所時修習兒童研究,目前是兒童教育方案的整合製作人以及圖畫書作者。作品有《滾動吧!紡輪》、《熊熊的允諾》、《我長高了》。

安娜拉德卡(Anna Ladecka)生于波蘭,畢業于華沙學院,一直是波蘭和法國兩地活躍的插畫家和畫家,膠彩貼畫已被收入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特別收藏中。作品有《藍黴起司呼吸與臭腳丫》、《顏色》和《哈洛德與野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