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才能快樂(第2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接受孩子才能快樂(第2篇)

報導:塗素燕
攝影:盧淑敏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家有無法自理生活的殘障兒,許多母親怕的不是犧牲自己的一生照顧孩子,而是擔心自己離世後,再也沒人守護孩子。

陳玉勉說:「最壞的打算是希望孩子先走,我才走,至少我盡了所有照顧她的責任,自己也可以走得安心。」



這句話,道出多少育有特殊兒母親心中的痛!

每個孩子,多多少少是承載著父母的夢想來到這個世界。

哪怕為人父母的說:“我只要孩子健康,別無所求。”

健康就是一種期待,對一些孩子來說,可能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有一群孩子,從來到世界那刻開始,就面對身心的障礙,他們的生命需要面對巨大挑戰。

子宜出世時是個腦麻(痙攣)兒。

許多孩子是先天腦麻,出世時已經出現各種症狀,有些新生兒則是因為醫療失誤導致腦麻。

玉勉說:“我是剖腹生產的,所以她應該是先天這樣的。”

她輕鬆地述說著子宜出世時的情況,但女兒出世那刻,她其實完全無法接受。

“我難以相信,不停自問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也不懂要怎麼照顧她。”

這幾乎是所有家有特殊孩子的家長,都會經歷的階段。

但在經歷否認、沮喪,甚至憤怒和家庭爭議後,始終需要勇敢面對現實。

偉大父母做後盾

子宜三歲多,家人帶她到雪隆痙攣兒童中心,發現那裡有很多身心障礙程度不一的孩子,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孩子並不是萬中選一的特殊孩子。

中心許多孩子面對的身心障礙,甚至比子宜嚴重,所幸他們背後,都有偉大的父母做他們的後盾。

她說,子宜小時候,臉總是很愁很苦。

她每次帶子宜去復診,醫生都會問她:“孩子吃得好嗎?睡得好嗎?會笑了嗎?”

開始時,她對女兒不笑,並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她對著鏡子梳頭時,瞥見自己的臉,跟女兒的表情幾乎一模一樣。

“那是因為我自己都不笑,女兒每天看著我這樣的臉,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對她笑,所以自然不會笑。”

那一刻起,她意識到自己一直不肯面對女兒是特殊孩子的現實,從來沒有接受過女兒,她知道自己必須調整心態,接受這個孩子。

“當我接受了她,她也開始變得不一樣,變得快樂了,接受孩子其實是幫助自己療傷。”她感觸地說道。

冀孩子先走
心情很矛盾

玉勉本來是一位美容師,子宜出世後,就辭去工作,在家全心照顧她。

子宜上有一位哥哥,但可以的話,玉勉都盡量自己照顧女兒,只是有時候不舒服或不方便時,才會讓兒子幫忙照顧妹妹。

她說:“對媽媽來說,照顧女兒是一種責任。但對兄弟姐妹來說,長期照顧妹妹,他可能會覺得是一種負擔。”

她說,兒子長大以後,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她盡量避免影響兒子個人的生活。

子宜出生時,雙腳就是伸直無法屈膝,無法走路,生活的一切大小事務,都要靠她打理。

她每天早上都要把子宜從床上抱到輪椅;載送她出門或上學時,需要把她從輪椅抱到車里,然後又從車上抱到輪椅,一天到晚要重複類似的動作好幾次。

隨著子宜逐漸成長,她表示自己的體力也不如以前了。

子宜現在五十多公斤了,因為無法走動,運動量不足,體重很容易增加,媽媽都快抱不動她了。

“孩子會大,我會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照顧她到幾時。”

她說,做父母的最怕的是白頭人送黑頭人,可是像他們這樣的父母,就算有一天往生了,也放不下孩子。

所以她才會說,最壞的打算是希望孩子可以走在自己前頭,雖然一定很悲痛,但至少自己不用到了最後一刻,還牽掛著孩子誰來接手。

擬開庇護所卻有心無力

玉勉曾經跟一班特殊孩童的媽媽一起創辦手工肥皂工作室,希望靠這門手藝收獲的盈利,日後辦一所庇護所,未來可以安置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特殊孩子。

不過,那段時期,她忙於工作室事務,又要照顧家庭和子宜,蠟燭兩頭燒,搞到沒有時間為孩子做飯。

她說,有時工作一忙起來,就隨便在外面打包解決一餐,結果子宜的健康出現了問題。

“開始時她不舒服,情況反反複複,後來胃酸倒流進院,才發現可能是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玉勉,工作室的其他媽媽,平時也一樣因為疲於照顧家庭和特殊孩子,根本力不從心,工作室開辦兩年多,營業並不穩定。

雖然辦工作室的初衷,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打算,沒料到卻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一班媽媽只好結束了工作室。

至於開辦庇護所的心願,也只好暫時擱下,他日再設法。

旁人無知造成二度傷害

特殊孩童的家庭,面對的衝擊和影響,並非旁人所能理解,另一方面,旁人的無知,卻可能對他們造成二度傷害。

子宜今年14歲,目前已經換成使用成人輪椅,但幾年前,她需要坐嬰兒輪椅,乍看之下,很多人以為明明是個大娃娃,還坐嬰兒車。

“有些人明明走在後面,會故意走快點趕上來,回頭看我們。”

子宜會覺得很奇怪,不斷問媽媽:“為什麼他們一直看我?”

她都是這樣告訴子宜:“因為你很漂亮,你很可愛。”

她笑說:“到今天,她還是相信這句話。”

她哥哥也很在意這種眼光,有段時間跟他們出去,都不願意推子宜。

玉勉除了安撫子宜,也要幫兒子做心理建設。

她經常提醒兒子:“我們的妹妹是很特別的妹妹,我們的家庭是特別的家庭。我們不能阻止別人的眼光,但我們必須接受別人這樣看我們。”

至於做為母親的她,旁人對自己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惡意,她選擇寬心面對,她認為,這是人性的好奇心,就原諒他們吧!

“如果看不開,氣的是自己,要氣多少次?要氣多久啊?”她笑說。

孩子貼心媽媽很感動

家有特殊孩子,有的家庭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可能會遺棄孩子。

然而,那些全然接受孩子是特殊的父母,往往願意為孩子付出全部,而他們要求的回報,只是希望孩子快樂,健康情況不要繼續惡化,如此簡單。

子宜像一位永遠的小朋友,玉勉說:“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還用小孩子的語氣跟她說話。”

有時候這樣跟女兒說話,讓她覺得自己也變回小朋友了,一直活在那個單純的年紀。

子宜是個貼心的孩子,平時經常有許多不經意的小舉動,讓媽媽覺得非常溫暖。

玉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場雙親節晚宴,司儀拿著麥克風走到子宜前面,問她有什麼要對媽媽說的?

“她說‘媽咪,我愛你’,說完後,她很大聲地哭了。可能是感觸吧,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哭到這樣。”說起這件事時,她依然很感動,不禁紅了眼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3